就在那扇询问室厚重的木门被女警小心地从里面关上后不到三分钟。
一声短促到几乎听不见的、如同干燥布帛被瞬间撕裂的轻响。
紧接着,是重物软软倒地的闷响!
“砰!”
声音沉闷,却像惊雷炸响在陈默耳边!
下一秒,女警惊恐到完全变调、撕裂般的尖叫声猛地穿透了厚重的门板,如同利刃划破了省厅下午的平静:
“来人啊——!!救命——!!!”
陈默和附近的几名同事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撞开了询问室的门!
眼前的景象,成了他此后无数个夜晚挥之不去的梦魇,无数次将他从浅眠中惊醒,浑身冷汗:
李娟瘫倒在冰冷光滑的地板上,脖颈间一道深可见骨的、狰狞可怖的伤口正汩汩地向外喷涌着温热的、暗红色的液体。血流的速度快得惊人,在地板上迅速蔓延开,形成一片不断扩大的、粘稠的暗红沼泽。那把普通的银色裁纸刀,刀身和塑料刀柄都沾满了粘稠的暗红,就掉落在她苍白冰凉的手边,刀刃反射着顶灯惨白的光。她的眼睛还睁着,空洞地、直勾勾地望着惨白的天花板,里面凝固着一种令人心碎的、彻底解脱般的死寂,再无半分之前的恐惧或悲伤。鲜血如同肆意蔓延的暗红色藤蔓,在地板上快速扩散,瞬间浸透了散落在一旁的几页询问笔录纸。纸上的墨迹被血液洇染开来,变得模糊而狰狞。
那股浓重的、带着独特腥甜的铁锈味,混合着生命急速流逝的绝望气息,如同实质般粗暴地塞满了陈默的鼻腔、口腔,甚至每一个毛孔!这味道瞬间冻结了他所有的思维和血液。他僵立在门口,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血液汩汩涌出的声音和自己心脏疯狂擂鼓的巨响。前一秒还在他侧写结论里那个“需要保护的、濒临崩溃的脆弱受害者”,下一秒就用如此决绝而惨烈的方式,在他认为安全的“保护”空间里,在他笃定的侧写结论指引下,终结了自己的一切!讽刺,冰冷,残酷到极致!
他甚至能感觉到,有几滴温热的、带着粘稠感的血点,溅到了他当时站立位置附近的裤腿和鞋面上。那份他亲手写下“高危”、“崩溃”、“需紧急保护”结论的原始笔录草稿,此刻正浸泡在属于李娟的、尚带余温的鲜血里,墨迹与血污交融,形成一幅无声的、控诉的抽象画。
后续的调查冰冷、残酷,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深入挖掘的结果,彻底颠覆了陈默基于表象的判断:李娟并非长期精神暴力的受害者。相反,她长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病史可追溯至婚前。她一直私下服用多种精神类药物(包括强效抗抑郁药和镇静剂),部分药物来源不明,且存在严重的混用和过量服用情况,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情绪波动剧烈。丈夫王海,调查显示其文化程度低,性格确实暴躁易怒,言语粗鲁,夫妻间沟通存在巨大问题,经常发生争吵。但深入走访邻居、亲属及调取通讯记录、银行流水等,并未发现长期系统性精神虐待、经济控制或人身威胁的确凿证据。事发当天激烈的争吵,成为了压垮李娟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当时的极度恐惧和颤抖,更多源于自身精神疾病的急性发作和药物作用下的认知混乱。
而陈默那份基于表面行为、却未能穿透药物迷雾和深层精神疾病现实的侧写结论,成了致命的误导——它将一个处于极端自杀危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错误地标签为“受虐者”,并引导了后续的处置流程(单独隔离于封闭询问室)。这个处置,客观上为悲剧的发生提供了私密的空间和无人及时干预的时间窗口。
“重大误判”。四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烙在他的职业履历上,也烙在他的灵魂深处。那溅在笔录纸、冰冷地板和他鞋面上的温热血液,成了他永不褪色的污点,让他对每一个“看似清晰”的侧写结论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怀疑和恐惧,让他在这200多天里,如同一个惊弓之鸟,本能地回避着任何需要深度判断的情境,甘愿沉沦在这灰尘弥漫的档案室。
“呼……” 陈默猛地从窒息般、带着浓重铁锈味的回忆中挣脱,仿佛溺水者浮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上瞬间布满了细密的冷汗,后背的衣衫也已被冷汗浸透。
去分局提交张伟飞证据的念头,此刻被一种更深的疲惫、一种源自灵魂的沉重和自我厌恶所取代。这份最终结论通知,是对他189天放逐生涯的冰冷句号,是官方对他“吃闲饭”身份最无情的确认,也是将他钉在“误判”耻辱柱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他带着一种近乎自虐的麻木,慢慢翻开文件夹。第一页就是盖着鲜红公章和省厅督察处处长大印的最终责任认定通知。冰冷的铅字,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地陈述着无可辩驳的事实与结论,每一个字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他的心上。他机械地翻到第二页,是附件清单:调查报告摘要、证人证言索引、以及……物证清单。他的目光毫无生气地扫过一行行编号和物品描述,如同扫描仪扫过一堆无关紧要的代码。
直到目光落在清单末尾的一行:
物证编号: SY-0321-009
物品描述: 涉案办公裁纸刀一把(提取自询问室现场)。经二次深度物证检验,于刀柄与金属刀身连接处缝隙内,检出微量附着蓝色粉末状物质残留(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验,确认主要成分为违禁精神类药物‘蓝蝶’)。
“蓝蝶”残留?!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侧写师陈默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