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在陈墨于医院与公寓之间两点一线的忙碌中,在无数个于被窝里借着手电微光研读的深夜里,秋意渐浓,转而寒冬悄至。那本《地理辨惑清册》已被他反复咀嚼了数遍,从总纲的哲学思辨,到“龙、穴、砂、水、向”的骨架体系,再到“五星九星”的星体分类、“青龙白虎”的砂手格局,乃至各种“形煞”的辨识与初步的化解原理,他已然在心中搭建起了一个清晰的风水学理论框架。然而,理论终究是纸上谈兵,他渴望能亲眼见证、亲身感受那书本上描述的“气”在真实环境中的流动与聚散。
这个机会,在一个寒风凛冽却阳光尚好的午后,不期而至。
微晶子难得地主动来到医院的后门附近等待陈墨下班。当陈墨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走出大楼,看到那袭熟悉而单薄的灰色道袍时,精神不由得一振。
“前辈!”他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微晶子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检阅他这段时间的进境。老人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引导力:“理论熟稔于心,固然重要。然,风水乃实践之学,重在目击而道存。今日,带你去观一处特殊所在,亲身体会何为‘散气’,何为‘不藏’。”
“特殊所在?”陈墨心中好奇,隐隐有些期待。
“随我来便是。”微晶子不再多言,转身便走。他的步伐依旧不疾不徐,但方向却并非往常那片静谧的园林,而是朝着与城市中心相反、略显偏僻的城西方向行去。
陈墨紧随其后,心中猜测着目的地。穿过几条越来越陈旧的街道,周围的建筑逐渐变得低矮、稀疏,空气中似乎也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肃杀与沉闷之感。终于,在绕过一片光秃秃的丘陵后,一片规模宏大、戒备森严的建筑群出现在视野尽头。
高耸的、布满电网的围墙,冰冷的水泥灰色调,墙角了望塔上清晰可见的警卫身影,以及那紧闭的、厚重的、仿佛能隔绝一切生机的大铁门……这里,竟然是本市的模范监狱!
陈墨的心猛地一沉。他万万没想到,微晶子带他来的“特殊所在”,竟是这样一个地方。与他想象中的名山大川、古宅僻壤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压抑、束缚与剥夺的气息。
微晶子在距离监狱外围围墙尚有一段距离的一处小土坡上停下了脚步。这里视野开阔,足以将监狱的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尽收眼底,又不会引起守卫的注意。凛冽的寒风掠过坡顶,吹得人衣袂飞扬。
“感觉如何?”微晶子没有回头,望着前方的监狱,淡淡地问道。
陈墨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动,开始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观察。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直观的不适感。那巨大的、毫无生气的方正建筑群,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硬生生地砸在这片土地上,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前辈,”陈墨组织着语言,试图用风水的术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此地……气场极为滞涩、阴冷。围墙过高过直,毫无情意可言,如同死龙僵卧,非但不能藏风,反而……反而像是在不断散发着一种‘死气’、‘煞气’。”
微晶子眼中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但语气依旧平静:“继续说。看得再仔细些,莫要被表象的情绪所扰,需看出其格局上的根本弊病。”
得到鼓励,陈墨凝神静气,目光如扫描仪般,开始细致地分析:
“您看其整体布局,”他指向监狱方正的轮廓,“四四方方,棱角分明,毫无曲线与变化。风水之道,贵在曲折有情,最忌直来直去,僵直死硬。此等格局,在风水上可视为‘荡气局’,气脉在此无法盘旋凝聚,直冲直泻,如同漏勺盛水,导致生气无法留存,内部气场必然涣散、混乱。”
“再看其围墙与大门,”陈墨的目光移到那高耸的围墙和紧闭的铁门上,“围墙过高,且顶端布满尖锐的铁丝电网,这在形法上,形成了强大的‘压迫煞’和‘火形煞’(电网属火),不仅完全隔绝了内外气场的交流,更将对内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与能量压迫。而大门……竟是开在正前方,且正对着一条笔直延伸进来的内部道路,这……这简直是标准的‘枪煞’或‘穿心煞’!气从大门直冲而入,毫无缓冲,在内部横冲直撞,如何能安?”
微晶子微微颔首:“观察得不错。门户者,宅之纳气口,犹人之口鼻。纳吉则吉,纳凶则凶。此门纳直冲死硬之气,凶可知矣。”
陈墨受到启发,又将目光投向监狱建筑的门窗设计。他发现,监狱的窗户不仅数量稀少,而且都非常狭小,位置很高,更像是为了透气和监视,而非采光与视野。窗口还竖着冰冷的铁栏杆。
“窗户……”陈墨的声音带着一丝明悟,“窗为气眼,主吐纳、采光、视野。此地窗户狭小、高置、加装铁栏,不仅严重限制了阳光(阳气)的进入,也阻碍了内外视线的交流与气场的自然流通。这使得内部气场郁结、阴暗,缺乏生机与希望。而且,铁栏形成的密集直线,本身也是一种‘形煞’,加剧了内部的压抑感。”
他顿了一下,结合自己医生的专业背景,补充道:“从医学角度看,长期处于这种缺乏阳光、空气流通不畅、视野受限的环境中,人体内的维生素d合成会受阻,神经系统容易处于紧张状态,情绪必然倾向于抑郁、焦虑、易怒,免疫力也可能下降。这或许能从科学角度部分解释,为何监狱中的人更容易出现各种身心问题。”
微晶子看了陈墨一眼,对于他能将风水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联系起来,似乎颇为满意。“医道同源,你能由此及彼,甚好。环境之病,往往先作用于气(能量信息层面),而后显于形(物质身体层面)。风水所察,正是这先于形质的‘气机’变化。”
最后,陈墨观察监狱的周边环境。监狱建在这片相对独立、地势略高的丘陵旁,本身就有一种“孤峰独耸”的感觉,缺乏左右护卫的“青龙白虎”砂手,后方也无依靠的“玄武”山峦。更值得注意的是,监狱外围是一片开阔的、毫无遮蔽的水泥地,寒风可以毫无阻碍地吹袭建筑。
“四象不全,八风吹穴。”陈墨喃喃地说出了册子中的一句断语,“此地前后左右皆无护卫,完全暴露在四面八方的风中。风水第一要义‘藏风聚气’,它是一条也不占!风疾则气散,气散则人衰。生活在此地,不仅身体易受风邪侵袭,精神上也难以获得安全感与稳定感,必然是惶惶不可终日。”
一番观察与分析下来,陈墨背后不禁沁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并非恐惧这个地方,而是震撼于风水理论在现实中的精准对应。这座监狱,几乎集合了所有风水学上的大忌,堪称一个“散气、煞气、死气”的典型范本。它的一切设计,似乎都在无意中遵循着一条“如何最大限度地制造不和谐能量场”的法则。
“前辈,”陈墨转向微晶子,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求知欲,“此书中所言‘形正则气正,形邪则气邪’,今日观此监狱,方知并非虚言!环境的形态,竟然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其中的‘气场’,进而必然影响到居于其中者的身心状态。”
微晶子终于将目光从监狱收回,看向陈墨,眼神深邃如古井:“明白了吗?风水之术,并非虚无缥缈的玄谈。它研究的,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能量分布与流动规律。此地,乃是人为造就的一处‘绝地’、‘凶地’,其格局主动散气、聚煞。长期居于此类环境,纵然心性本善,亦难免被这污浊、暴戾之气场所染,逐渐心性扭曲,戾气滋生。这并非为他们开脱罪责,而是阐明环境对人深刻而又潜移默化的塑造之力。”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低沉而富有哲理:“故而,修行之人,择地而居,乃至布置日常居所,皆需遵循‘藏风聚气’之理。非为求福免祸之功利心,实为寻求一方能滋养身心、助益清修的能量净土。人塑造环境,环境亦反过来塑造人。此即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
“人塑造环境,环境亦反过来塑造人……”陈墨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涌起滔天巨浪。他联想到现代城市中,那些密集的“鸽子笼”住宅、那些采光通风不良的办公室、那些正对路口或高架桥的楼盘……这些是否也在无形中,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散气”格局,默默地影响着无数都市人的健康与情绪?而医院的设计,是否也可以更多地融入“藏风聚气”、“阴阳和谐”的风水智慧,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多谢前辈指点!”陈墨由衷地躬身行礼,这一次的户外教学,比他在被窝里苦读一个月收获更大。他终于将书本上的符号与真实世界的能量体验连接了起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
“回去吧。”微晶子淡淡说道,转身向来的方向走去,“今日所见,牢记于心。风水之正道,在于‘顺应’与‘调和’,在于利用环境能量滋养生命,而非炫耀技法,更非故弄玄虚。望你日后运用此法时,常怀济世之心,以改善环境、利乐众生为本。”
“是!晚辈必当谨记,绝不敢忘!”陈墨郑重承诺,跟在微晶子身后,再次回头望了一眼那冰冷肃杀的监狱。那不再仅仅是一个惩罚罪犯的场所,在他眼中,更成了一个关于环境、能量与人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活生生的、沉重的警示标本。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寒风吹过,陈墨却感觉内心一片火热。他不仅理解了“藏风聚气”的原理,更深刻地领悟了环境与生命相互作用的宏大法则。这条探索天人奥秘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每一步,都让他觉得离生命的真谛更近了一些。
(本章节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神医闯关中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