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节:陈墨冒险用微晶子所授穴位按压法帮助老蔫,取得显着效果,内心深受触动,重拾医者仁心与价值感。)
老蔫的转变,如同在死水般的监狱里投下了一颗生机盎然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发芽,却让有心人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坚韧与可能。他依旧沉默寡言,但那种萦绕不散的绝望死气,明显淡薄了许多。放风时,他虽然还是习惯性地待在角落,但脊背似乎挺直了一点点,眼神也不再总是涣散惊惶,偶尔会跟着天空中飞过的鸟群移动,或者静静地听着远处模糊的市井声响,脸上浮现出一种久违的、近乎平静的茫然。
这一切,陈墨都默默看在眼里,心中那份因践行仁心而获得的充实与喜悦,如同温润的泉水,持续滋养着他干涸的心田。他更加确信,微晶子指引的道路是正确的。同时,他对这位神秘老人的好奇与敬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人不仅拥有洞察人心的智慧,更掌握着看似朴素、实则蕴含深意的实用法门。他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宝库,让陈墨产生了强烈的、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
他似乎感觉到,微晶子看他的眼神,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那不再是完全的疏离与旁观,偶尔会多一丝几不可察的……类似于“孺子可教”的审度,尤其是在他看到陈墨与老蔫之间那无声的、却充满善意的互动时。
契机发生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监狱的供暖系统似乎出了些问题,走廊里比平日更加阴冷潮湿,呵出的气都带着白雾。陈墨和微晶子被安排打扫图书馆附近那条相对干燥些的回廊。雨丝敲打着高处的玻璃窗,发出细密而单调的声响,反而衬得走廊里格外寂静。
两人一如既往地沉默劳作。陈墨努力模仿着微晶子那独特的、将扫地化为修行的韵律,感受着扫帚与地面接触时那细微的反馈,调整着自己的呼吸。但今天,他总觉得心里有些东西在蠢蠢欲动,想要破土而出。
在清扫到回廊中段,靠近一扇能看到外面一小片枯黄草坪的窗户时,陈墨终于忍不住,停下了动作。他望着窗外被雨幕模糊的、了无生气的景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试探性地向身旁那位沉默的老人发问:
“0087,您上次教我的按穴位的方法,真的很管用。老蔫……他好多了。我一直在想,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里面是不是……藏着很多我们现代人已经不太明白的道理?”
他说得有些犹豫,生怕自己的问题显得幼稚或冒昧。毕竟,在他过去所受的教育里,中医虽然有效,但更多被归为“经验医学”,其背后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似乎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微晶子缓缓直起腰,也将目光投向窗外迷蒙的雨景。他没有立刻回答,雨声填补着沉默的间隙。就在陈墨以为老人不会回应,准备继续扫地时,微晶子那苍老而平和的声音,如同从悠远的时空隧道另一端传来,缓缓响起:
“天地万物,皆有其理。古人观星宿流转,察四时更迭,感寒暑交替,体悟其中循环往复、相生相克之机,遂成其道。”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能直接烙印在听者的灵魂上。他没有直接解释中医理论,而是从更宏大的视角切入。
“你学医,可知‘阴阳’?”微晶子转过头,那双清亮的眼睛看着陈墨,仿佛能看穿他脑海中那些关于科学实证的纠结。
“知道,”陈墨点头,努力回忆着《内经》里的条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然也。”微晶子微微颔首,随即伸出一根干枯的手指,指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又指了指脚下阴冷的地面,“上为阳,下为阴。日照为阳,雨润为阴。”他的手指移动,指向走廊里一盏散发着惨白光芒的灯,“此灯亮时为阳,熄时为阴。”最后,他的手指轻轻点向陈墨的胸口,又指向他自己的心口,“人,亦如是。动为阳,静为阴。兴奋为阳,抑制为阴。心火需肾水以济,肝木赖脾土以培……”
他没有引用任何艰深的典籍,只是用眼前最寻常不过的景象和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来阐释那看似玄奥的“阴阳”。陈墨听着,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阴阳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它就是存在于自然万物、乃至人体自身的一种普遍的、对立统一的规律!现代生理学不也讲兴奋与抑制、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吗?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那……五行呢?金木水火土,真的存在吗?”陈墨追问道,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更久。
微晶子没有直接回答“存在”或“不存在”。他缓步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雨水打湿、显得颜色深沉的墙壁(土),墙缝里顽强探出头的枯草(木),以及屋檐下不断滴落的水珠(水)。
“五行,非指五种实物。”他缓缓道,“乃是古人取象比类,用以归纳万物属性、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动态模型。其核心,在于‘生’与‘克’。”
他收回目光,看向陈墨,眼神深邃:“譬如,你助那老蔫。其病,可谓‘心火’亢盛(失眠惊悸),灼烧‘阴液’(耗伤气血)。按压神门(属心经,五行属火)、内关(属心包,亦通于火),是以水(肾水,主宁静)克火(心火,主亢奋)之理,引火下行,助其心神安宁。此便是‘克’的运用,以求平衡。”
陈墨听得目瞪口呆!原来,那看似简单的穴位按压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清晰的五行生克逻辑!将抽象的理论,瞬间与具体的治疗实践完美结合了起来!这比他死记硬背《汤头歌诀》时要直观、深刻得多!
“而生克,”微晶子的话音未断,语气依旧平缓,却仿佛带着雷霆万钧之力,“并非绝对。‘克’过头,便是毁;‘生’过度,便是溺。譬如,水能克火,然杯水难救车薪之火;木赖土生,然沃土亦可掩埋稚嫩之苗。其中尺度,存乎一心,此即‘中庸’之道,亦是医者最难把握之‘化境’。”
中庸……化境……
这两个词,如同洪钟大吕,在陈墨脑海中轰然回响!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病人用同样的方子效果显着,有的却无效甚至加重!为什么微晶子教导他要“绕行”某些气场不佳的角落!这不仅仅是避害,更是一种对“度”的精准把握!不过度干预,不强行扭转,在“生”与“克”之间寻找那个最微妙的、最适合当下情境的平衡点!
这已经超越了医术,上升到了为人处世的哲学高度!
看着陈墨眼中那不断闪烁的、混合着震惊、恍然和兴奋的光芒,微晶子知道,这颗种子已经找到了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他没有停歇,话锋悄然一转,从医道自然过渡到了更广阔的人生领域。
“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阅尽沧桑后的通透,“人生际遇,顺境如‘木’之逢春,需珍惜,亦需防范其过度生长,招致风折(金克木);逆境如‘土’之重压,虽沉闷,却可磨练心志,积蓄力量(土生金,金再生水)……”
他开始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从《道德经》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谈到水那种看似柔弱、却能穿石、能容物的强大力量,启示陈墨在强势面前,有时未必需要硬碰硬;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谈到人既要有刚健奋进的精神,也要有包容承载的胸怀,尤其是在这龙蛇混杂的监狱之中……
他没有枯燥的说教,每一个道理,都伴随着一个简洁的故事、一个生动的比喻,或者就取材于他们此刻身处的监狱环境。他讲如何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如同在监狱里生存),如何像山一样沉稳内心(对抗外界的纷扰),如何观察事物发展的“机”(如同他观察落叶的轨迹),如何在最混乱的局面中保持冷静,寻找那稍纵即逝的“序”……
陈墨彻底听入了迷。
他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门后,不再是冰冷的实验室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演,而是一个充满了灵动、韵律、平衡与无限智慧的精神家园。这些古老的智慧,像一场温润绵密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洗涤着他被现代科学思维和近期苦难所固化、所蒙蔽的心灵。
他过去所依赖的,是线性的、非黑即白的科学逻辑。而微晶子所展现的,是一种圆融的、系统的、动态平衡的东方思维。这两种思维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就像他之前无法理解“气场”,但现在,他开始尝试去“感受”环境中那些无形的、但却真实影响身心的能量流动。
雨,不知何时渐渐停了。一缕微弱的、金黄色的夕阳,顽强地穿透了厚重的云层,透过湿漉漉的玻璃窗,投射在刚刚清扫干净的回廊地面上,映出一片晃动的、温暖的光斑。
微晶子停止了讲述,重新拿起扫帚,开始清扫最后一段走廊。他的动作依旧缓慢、从容,仿佛刚才那番足以启迪心智的宏论,只是他扫地过程中的一次寻常呼吸。
陈墨却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
他望着地上那片跳跃的光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与震撼。他感觉自己那颗因为冤屈和仇恨而变得坚硬、冰冷的心,正在被这些古老而温暖的智慧一点点软化、浸润。
原来,真正的力量,并非只有愤怒和反抗。
还有一种,是像水一样的柔韧与适应,是像山一样的沉静与承载,是洞悉事物规律后的从容与智慧,是在任何逆境中都保持内心光明与仁爱的能力。
这些智慧,就像微晶子传授的穴位按压法一样,看似简单朴素,却直指本源,拥有着超越时代和环境限制的强大生命力。
他再次看向微晶子那佝偻的背影,眼中已不仅仅是感激和敬仰,更增添了一份如同弟子对师长般的虔诚与归属感。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学习的将不再仅仅是扫地,也不仅仅是几个穴位,而是一整套如何在这污浊的尘世中,如何在这复杂的人生困境里,安顿身心、洞察本质、积蓄力量、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古老而伟大的生存智慧。
这智慧,如同那穿透云层的夕阳,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也足以涤荡他灵魂上的尘埃。
他默默地拿起扫帚,跟在老人身后,继续劳作。动作间,少了几分之前的刻意模仿,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沉静与领悟。
回廊里,只剩下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和谐而安宁,仿佛与窗外那片雨后天晴的天地,融为了一体。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神医闯关中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