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斜照进省医院中医科的医生办公室,为这个充满药香的房间增添了几分暖意。然而,此刻的陈墨却感觉心头压着一块巨石。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王大爷的病历和那张引起争议的药方。
香砂六君子汤...陈墨轻声念着方剂名称,指尖缓缓划过每一味药材的名字。他的眉头微蹙,眼神中既有困惑,更有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个方子已经使用了上百年,配伍平和,怎么会引起如此明显的过敏反应?
他取出一张空白处方笺,开始重新誊写药方,每一笔都写得格外认真:
党参15克 -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白术12克- 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
茯苓12克-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甘草6克-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陈皮9克-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半夏9克- 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木香6克- 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经
砂仁3克-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每一味药都经过千百年临床验证,陈墨喃喃自语,炮制方法也符合规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梦瑶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放在陈墨面前。
还在研究那个方子?她关切地问,需要我帮忙吗?
陈墨抬起头,接过茶杯,温热的感觉从掌心传来。谢谢。我只是想不明白,这个方子理论上不应该引起这么明显的过敏反应。
李梦瑶在他对面坐下:我查了一些文献,香砂六君子汤引起过敏的案例确实很少见。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陈墨轻轻摇头,如果是体质问题,脉象上应该会有更明显的提示。但王大爷初诊时的脉象只是脾胃虚弱,并没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征象。
他翻开王大爷的病历,指着初诊记录:你看,舌淡苔白,脉细弱,这都是典型的脾胃气虚表现。我开的方子完全对症。
就在这时,孙小军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怎么?还在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
陈墨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继续专注地看着病历。过了片刻,他才平静地说:孙医生,如果你对中医辨证有兴趣,我很乐意和你讨论。如果只是来说风凉话,请自便。
孙小军大步走进来,一把抓过病历:讨论?好啊,那我就跟你讨论讨论。患者服用你的药后出现皮疹,这是不争的事实吧?
确实是事实,陈墨点头,但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查明。
查明?孙小军冷笑,原因就是你开错了药!中医这套理论本来就不可靠!
李梦瑶忍不住插话:孙医生,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这在西医也很常见。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
孙小军正要反驳,陈墨突然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等等...王大爷是不是还在服用其他药物?
他快速翻看病历的用药记录,但上面只记载了中药方剂。陈墨立即走向护士站,脚步匆忙却依然稳健。
小林,请把王大爷的完整用药记录给我看一下,包括所有西药。陈墨的语气虽然平静,但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
护士小林很快调出了完整记录。陈墨的指尖在记录上缓缓移动,突然停在了某一栏: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一次...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
陈墨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立即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李梦瑶和孙小军也跟了进来,看着他专注的侧脸。
找到了!陈墨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激动,你们看这里——奥美拉唑与某些中药材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过敏风险。而且...
他调出另一份文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成分的耐受性会降低。
孙小军不以为然:就凭这个?这些都不能直接证明你的药方没有问题。
陈墨没有争论,而是继续深入查阅。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眼神专注如猎鹰。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某一处。
你们看这个案例报告,陈墨的声音有些颤抖,一位长期服用阿司拉唑和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服用含砂仁的中药后出现皮疹...症状与王大爷的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李梦瑶凑近细看:确实很相似。但是为什么呢?
陈墨快速思考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让我想想...砂仁主要含挥发油,其中乙酸龙脑酯等成分可能会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他突然站起身:我要去药房一趟。
在药房里,陈墨找到了老药师张师傅。听完陈墨的描述,张师傅若有所思:陈医生,你提到的这个情况很有意思。我记得去年也遇到过类似案例,一个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在用了含砂仁的药方后出现皮疹。
后来查明原因了吗?陈墨急切地问。
张师傅摇摇头:当时患者很快就出院了,没有继续调查。不过...他顿了顿,我注意到最近这批砂仁的品质特别好,挥发油含量可能比往常要高。
陈墨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就说得通了!高品质的砂仁挥发油含量高,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也更大。
带着这个发现,陈墨回到了医生办公室。孙小军还在那里,脸上依旧带着质疑的表情。
就算你说得对,那也只是推测。孙小军说,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西药的问题。
陈墨平静地看着他:孙医生,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他坐下来,开始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专业与责任。
建议:1. 完善患者用药记录制度,必须包含所有西药用药情况;2. 建立中药-西药相互作用数据库;3. 对特殊体质患者加强用药监测...
李梦瑶看着陈墨专注的侧脸,轻声说:你总是这样,遇到问题首先想的是如何改进,而不是推卸责任。
陈墨停下笔,目光深远:医学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次意外,都是我们进步的契机。
第二天早晨,陈墨带着连夜完成的研究报告找到了李建平主任。报告中详细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分析过程,附上了相关文献支持,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李主任仔细阅读报告后,满意地点点头:分析得很透彻,建议也很务实。小陈,你做得很好。
在当天的早会上,李主任特别表扬了陈墨的专业精神:陈医生在面对质疑时能够保持冷静,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孙小军坐在角落里,脸色阴沉,但这次他没有再出声反驳。
会后,陈墨特意找到孙小军:孙医生,谢谢你的质疑。正是你的质疑促使我更深入地研究了这个病例。
孙小军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陈墨会这么说。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李梦瑶走到陈墨身边,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他明明是在针对你。
陈墨望着孙小军远去的背影,轻声说:在医学道路上,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正是这些质疑,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他回到办公室,继续完善那份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报告。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认真的侧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这一刻,陈墨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医学的真谛不在于证明自己永远正确,而在于永远保持探索和求真的心。每一次危机的化解,都是医者成长的阶梯。
而这份领悟,将伴随他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五十二章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神医闯关中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