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幕 风暴前夜
*************
晨光熹微,驱散了安全屋内最后一缕阴霾。
陆深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缓缓站起,活动了一下筋骨。
左肩伤口处传来紧密的束缚感和隐约的麻痒,但那股钻心的剧痛和深入骨髓的阴寒已然消退。林星遥调配的秘药,效果非凡。
“都收拾妥当了?”陆深的声音依旧带着伤后的些许沙哑,但目光已然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锐利,扫过整装待发的三位同伴。
“放心吧,陆大哥。”林星遥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药囊,脸上是明朗的笑意,“足够用到下一个城镇补充了。”她目光不经意地掠过陆深的左肩,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孙砚将最后一个水囊系在行囊上,咧嘴一笑:“深哥,你这‘重’伤员就别操心这些琐事了。探路、警戒、负重,有我呢!”他说话间,已自然地将陆深那个明显更沉一些的包袱拎到了自己肩上。
陆深看了他一眼,没有推辞,只是微微颔首。
兄弟之间,无需多言。
苏清漪最后检查了一遍那本从不离身的古老皮卷,将其小心收好,轻声道:“此地气息已复归平和,黑雾森林的影响正在消退。我们走吧。”
四人鱼贯走出这处庇护了他们数日的安全屋,重新投入莽莽山林之中。
与来时的小心翼翼、气氛凝重不同,归程的脚步显得轻快了许多。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翠绿叶片,洒下斑驳的光点。
鸟鸣清脆,溪流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野花的芬芳,一切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黑雾森林那死寂阴森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行进途中,无需陆深过多指挥,团队的默契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孙砚总是走在最前,身形矫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与侧翼,偶尔抬手示意暂停,侧耳倾听远处的动静。
林星遥则稍稍落后孙砚半步,不仅留意着脚下的路,那双慧眼更是不时扫过道旁,辨认着可用的药材,偶尔会快步离开主路片刻,采下几株药草,同时她的注意力始终分了一部分在陆深身上,见他步伐稳健,气息均匀,才暗自松了口气。
苏清漪走在陆深身侧,她虽不擅武力,但精神力敏锐,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中能量(地脉、风水)的细微流动,如同一个活的探测仪。
陆深则处于队伍相对中心的位置,统筹全局,他的目光沉静,偶尔会根据孙砚的手势和苏清漪微蹙的眉头,做出细微的行进路线调整。
在一处需要借助藤蔓下滑的陡坡前,孙砚率先利落滑下,在下方张开手臂做出保护的姿态。
林星遥紧随其后,动作略显生涩,孙砚的目光一直紧跟着她,直到她安全落地才移开。
轮到苏清漪时,陆深则默默在她腰间系上一根备用的绳索,另一头握在自己手中,给予她额外的安全保障。
这些小细节无声无息,却流淌着彼此关怀的暖意。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暖橙色。
他们沿着一条清澈的山溪下行,终于在溪流转弯处,看到了一片依山傍水的小小村落。
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宁静祥和。
而在村落边缘,靠近山脚的位置,矗立着一座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祠堂。
祠堂以青石垒砌,瓦片上长着厚厚的青苔,门楣上的匾额字迹已模糊难辨,只能勉强认出一个“木”字。
虽显古旧,但祠堂前的石阶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口还摆放着几束带着露水的野花和些许新鲜果子作为祭品。
“好纯粹的自然气息……”苏清漪轻声道,目光落在祠堂上,带着一丝好奇。
“过去看看,顺便问问能否借宿一晚。”陆深提议道。
他们并未进村打扰村民,而是径直走向祠堂。
靠近时,一股淡淡的、混合了古老木料和草木清香的宁静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神为之一静。
祠堂内颇为简陋,正中供奉着一尊模糊的木雕神像。
神像形态奇异,似人非人,周身缠绕着草木藤蔓的纹路,面部细节已磨损,唯有一双眼睛似乎还残留着某种温和的生机。
神像前没有香火,只有一些谷物、水果和清水。
“这供奉的是哪路神明?”孙砚好奇地打量着。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拄着藤杖的老者从村落方向缓缓走来,见到他们这些陌生人,并未惊慌,反而和气地点了点头:“几位远来的客人,可是途经此地?”
陆深上前一步,执礼甚恭:“老人家,我们兄妹四人欲往东边去,途经宝地,见此祠古朴,心生好奇,冒昧打扰。”
老者呵呵一笑,捋了捋胡须:“无妨无妨。这是咱们村的青木之祠,供奉的是自古传下来的青木之神。保佑咱们这方水土风调雨顺,草木繁茂哩。”
“青木之神?”
苏清漪若有所思,目光再次投向那尊模糊的神像,轻声吟道:“‘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莫非……与此地信仰有所关联?”她声音虽轻,却引起了老者的注意。
“这位姑娘好见识。”老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古老的传说里,确实有提到过春神句芒大人。咱们这偏僻小村,不敢妄攀大神,只是世代祭祀这山中的青木之灵,感念其滋养万物之恩。”
老者告诉他们,村里每逢春秋两季,都会在此举行简单的祭仪,奉上最新鲜的产出,由村中最年长者带领,念诵代代相传的祈愿祷词,感谢青木之灵的庇佑。
苏清漪听得极为认真,她悄然运转起一丝“镜花水月”的感知力,并非为了推演,而是去细细体会老者描述中,那祭祀时可能引动的微弱能量。
她隐隐感觉到,这看似朴素的仪式背后,似乎蕴含着一种极其古老而纯粹的原理——以虔诚之心与纯净的祭品,沟通这片土地上流淌的自然生命力,形成一种微妙的循环与共鸣。
“沟通天地,引动本源……虽微弱如萤火,但其理相通。”苏清漪心中震动,守脉人皮卷上那些关于在“节点”之地举行仪式的晦涩描述,此刻仿佛有了一点点模糊的参照。她意识到,真正的仪式,或许并非单纯的力量强取,更是一种契合与共鸣。
夜幕降临,村民热情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清水。
四人没有进入村落,决定就在祠堂外一处平坦干净的草地上露宿,不愿过多打扰这份宁静。
篝火燃起,映照着四张年轻的脸庞。
林星遥借着火光,开始整理白天采集的药材,细心地分门别类。
孙砚坐在她旁边,看着她熟练的动作,想帮忙又似乎不知从何下手,便拿起水囊递过去:“歇会儿,喝口水。”
林星遥抬头看了他一眼,接过水囊,嘴角微微弯了一下:“还算有点眼力见。”她喝了一口,继续低头捣药,状似无意地问道:“你白天在那陡坡下面,张着手干嘛?怕我摔着?”
孙砚被问得一噎,耳根微热,强自镇定道:“我那是……以防万一!你这细胳膊细腿的,真摔下来我可接不住。”
“哼,谁要你接。”林星遥轻哼一声,语气里却听不出多少恼怒,反而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甜意,手下捣药的动作更轻快了些。
苏清漪和陆深将两人的互动看在眼里,相视一笑,并未点破。
苏清漪压低声音对陆深道:“陆大哥,此地的祭仪虽简,却让我对‘节点’和‘引动’有了实感。归墟之眼,恐怕需要更强大的‘钥匙’和更精确的‘韵律’才能触动。”
陆深目光深邃,望着跳跃的火焰,沉声道:“嗯。力量越宏大,风险也越高。我们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他的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青铜短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划,在可能充满水汽与未知的东海之滨,如何将孙砚的雷法、林星遥的医药、苏清漪的幻术与自己的近身搏杀更有效地结合,形成应对不同局面的战术。
夜深了,林星遥坚持要再给陆深检查一次伤口。
换药时,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指尖带着微凉的药膏,小心地涂抹在伤口周围。“恢复得比预想的还好,”她语气带着一丝欣慰,“但筋骨愈合需要时间,左臂发力还是要多注意。”
“有劳你了,星遥。”陆深真诚道谢。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青木之祠古老的轮廓。
在这份由古老信仰和淳朴人情带来的短暂宁静中,连日奔波的疲惫似乎都被缓缓涤荡。
孙砚靠在一块大石上,目光不时落在不远处正在收拾药瓶的林星遥身上,眼神是自己都未察觉的柔和。
苏清漪依旧在翻阅皮卷,对照着白日的见闻,陷入沉思。陆深则闭目养神,体内力量缓缓流转,适应着伤后的身体,同时心中的战术雏形渐渐清晰。
他们都知道,这份宁静只是旅途中的间奏。
东方等待他们的,是更为浩瀚也必然更为凶险的未知。
但此刻,在这青木之祠的庇护下,团队的纽带在细微处愈发坚韧,为接下来的漫漫东行路,积蓄着力量。
(第86章 收)
喜欢天枢秘境:山海经的纹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天枢秘境:山海经的纹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