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海钻孔
黄岩岛东南海域,中国深海一号科考船。
巨大的钻探平台在南海的碧波中缓缓展开,这座价值数十亿的科研巨舰搭载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钻探设备。工程总指挥张海洋站在指挥舱内,透过强化玻璃窗注视着钻机缓缓降入海面。3000米级的深海钻机发出低沉的轰鸣,钻头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向海底进发。
报告总指挥,钻头已到达预定深度1500米。操作员的声音在通讯器中响起,地壳薄弱点已精确定位,坐标东经117°45,北纬15°08
张海洋的目光紧盯着实时传回的海底画面——高清摄像头捕捉到地壳裂隙中隐约可见的暗红色岩浆流动。地质学家李振国推了推眼镜,仔细分析着传感器传回的数据:第7号钻孔到达预定深度,岩浆腔压力稳定在120兆帕,温度约850c,完全符合预期参数。
随着指令下达,特种化学制剂通过特制的耐高温钻管注入地壳裂隙。这种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催化剂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与地幔物质发生剧烈反应,显着降低岩浆黏度并提高流动性。
催化剂注入完毕,反应开始。李振国盯着监测屏幕,地热活动正在以每分钟3%的速度攀升,预计12小时内将达到临界点。
2. 人工引燃
48小时后,南海舰队指挥中心。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黄岩岛周边的海域被标记为深红色。监测数据显示,方圆50公里内的海水温度已上升5c,海底压力传感器记录到每分钟15次的微震活动。
岩浆上涌速度加快至每小时15米,预计12小时内将突破地壳。李振国指着三维地质模型汇报道,目前岩浆腔体积已扩大至初始状态的3倍,压力达到临界值。
海军司令杨震宇凝视着卫星图像,果断下令:通知所有舰机撤离至安全距离,启动最后引燃程序。
在2000米深的海底,号深潜器缓缓靠近目标区域。机械臂精准地释放出等离子体脉冲装置,这个足球大小的设备将在海底产生定向能量冲击波。
等离子体脉冲装置就位,开始充能。操作员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回荡,5、4、3、2、1——启动!
轰!
海底传来沉闷的巨响,监测设备记录到相当于4.5级地震的冲击波。黄岩岛东南3公里处,海水突然剧烈沸腾,直径数百米的巨大气泡翻滚上涌。随后,赤红的岩浆如巨龙般喷薄而出,将方圆数公里的海水染成诡异的橙红色。
3. 火山造岛
24小时后。
喷发的熔岩与海水接触,迅速冷却形成致密的玄武岩基底。中国工程船队抓住这宝贵的窗口期,数十艘最先进的挖泥船开始进行吹沙填海作业。天鲸号巨型挖泥船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率将周围沙石源源不断地堆积到新生火山口周围。
岩浆流可控性良好,岛体扩展速度达到每小时2000平方米。张海洋看着卫星传回的实时图像——一个直径1.2公里的环形火山岛已初具雏形。中央是仍在缓慢喷发的火山口,喷发高度控制在30-50米;外围则是快速凝固的熔岩平台,已经形成稳定的基底。
为确保工程机密,歼-16电子战机在空域持续巡逻,释放的电磁干扰屏障有效屏蔽了所有国际卫星的监测。北斗导航系统的军用频道为工程船队提供厘米级定位,确保填海作业的精准度。
4. 国际哗然
华盛顿,白宫战情室。
总统盯着NASA传回的高清图像,脸色铁青:他们怎么敢?!这分明是地质武器!立即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
地质顾问擦着冷汗解释道:技术上......这属于人工促进自然地质过程,《联合国环境公约》确实没有明确禁止条款......但中国显然利用了法律漏洞。
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更令人绝望——新生岛屿喷发的火山灰已覆盖半径50公里的海域,美军舰艇的雷达和声呐全部失效。更可怕的是,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工程部队正在岛上以惊人的速度建设军事设施:
环形火山口内侧正在改造成天然深水港,可停靠万吨级军舰
外围悬崖上,红旗-9b防空系统和鹰击-12反舰导弹阵地已完成基础建设
火山制高点处,远程相控阵雷达的球形罩已安装完毕
5. 战略要塞
一周后,黄岩岛新火山岛。
南海舰队司令王海峰站在新建的观测台上,望着仍在冒烟的火山口。这座人工火山岛已经成为中国在南海的新战略支点:
天然深水港已具备停靠052d驱逐舰的能力
悬崖阵地上的电磁炮完成试射,射程覆盖半径200公里海域
地下工事深入岩层50米,可抵御钻地炸弹的直接打击
从今天起,王海峰对参谋们说道,声音在海风中格外清晰,美军航母再进南海——就得先问问这座火山同不同意!
远处,一艘052d驱逐舰正在新港口靠泊,甲板上的水兵们朝着火山岛立正敬礼。夕阳的余晖中,火山口缓缓喷出的烟雾在海天之间勾勒出一道威严的弧线,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在南海不容挑战的主权。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怒海争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