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聚会的十六位女生中, 经济条件最好的是丁香,除了蓝百合外,其他十五人都买了房,分别在广州,东莞,深圳,就像胡浩一说的那样,过日子冷暖自知,有些人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无奈。
这些女同学中,有的在上班,有的命好嫁的老公有本事,依靠老公当上了小老板娘,只有高月季是单身,她在广州买房定居,毕业十六年,她从没上过班,也没有结婚。
她的本性还跟当年在学校一样,利用自己得之天然的美貌, 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当年就有同学说她肯定会坠入风尘,因为她的相貌和身材就有一股风尘味,恰如其是,这十六年里她先后跟了五,六个男人,她买房买车的钱就是那些男人给的。
她的生活让很多同学感到不耻,刘牡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有能力性格也强势,她居住的小区离高月季很近,但是她看不起高月季,两人从不来往。
抛开道德层面不谈,高月季的生活还是很精彩,据她自己所讲,这十六年里,她跟随那些老男人去了不少国家,增长了不少见识,她不喜欢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她喜欢追求自由,推崇及时享乐的观念,随着年纪的增长,她还是想要一个孩子,她赚了那么多钱,没孩子还是有点遗憾,可是孩子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因为不知道怎么找“孩子爸”。
过了三十五岁她就开始规划将来的生活,于是离开了最后一个包养她的老男人,用积蓄在广州开了一家美容院,她也想结婚生子,可是条件差的男人,她担心骗她的钱,条件好的男人,到了这个年纪都结了婚,而且别人也看不上她。
当年在大梅电子厂骂我“穷鬼”的李枝也来了,她在厚街上班,老公在大岭山,他们生有一儿一女,前年老公曾经出轨闹离婚,幸好公婆明事理,他们出首付在大岭山买了一套四房两厅, 供20年,由李枝的老公承担,公婆想用房贷的压力拴住儿子,让他回归家庭,公婆帮助李枝挽救了婚姻,这也是她的幸运。
这是毕业十六年后我和李枝的第一次见面,人到中年的我们充分展示了成年人的虚伪与世故,她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我也装着若无其事地跟她谈天说地,我们聊了这些年的经历,聊了各自的家庭和孩子,却都默契地回避了那段黑暗的往事,我没有忘掉她给我的伤害,看样子她也记得年轻时冲动之下干过的蠢事。
还有一个女同学的遭遇挺让人同情, 她叫王紫, 毕业后就来深圳工作,早年在一家物流公司担任海运操作员,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第一个前夫。
前夫是东北人,听说个子非常高大,性格也很爽脱,王紫的身高1米68, 性格开朗,能说会道,有胆识有魄力,他们无论是性格,还是外形都很般配。
双方情投意合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于2002年结婚,当年她只有23岁,2003年2月份生下儿子。
前夫很能干,婚后创办了一家物流公司,他们既做国内的货运生意,也做国外的空运,海运业务,王紫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老板娘。
2004年他们买了第一套房,公婆帮他们带孩子,早年一家人还算和睦,可是时间长了,像他们这样的有钱家庭也难逃“婆媳关系不和”的魔咒。
根源就是王紫的娘家很穷,公婆总认为儿子有本事,媳妇沾了他家的光, 时不时指桑骂槐贬损王紫的娘家, 时间一长,王紫和公婆的关系越闹越僵,刚开始老公还会从中间调和,奈何双方的性格都很强势,每次吵架,王紫总是跟公婆对着干,次数多了,矛盾愈加无法调和。
起初看在儿子的份上,王紫不想离婚,她很清楚老公是非常有潜力的“绩优股”,生意做得像滚雪球,她打心里舍不得放弃这样会赚钱的老公,更何况儿子只有三岁,她也舍不得离开儿子。
2006年他们在深圳买下第二套房,为了缓和矛盾,她和老公搬出来住,公婆和孩子住在第一套房里,两处房子相隔不远。
虽然不住在一起,一家人终究少不了见面,只要见面她和公婆的关系就像针尖对麦芒,有一次居然从争吵发展到大打出手,公公踢了王紫一脚后,她气得打了公公一巴掌。
那个巴掌彻底激化了她和公婆的矛盾,也打断了她和老公的婚姻关系,2010年他们正式离婚,那时他们已经有三套房,按照协议,公司归前夫,儿子也归前夫抚养,她不需要出钱,她分了一套房,可以随时探望儿子。
离婚后她失去了经济来源,但是又想维持原有的生活,她没钱投资,冲动之下便卖了离婚分得的房子办公司,尽管她很能干,可是之前都是依托前夫的资源和平台,离开前夫后她在生意场上寸步难行,她卖房的钱很快就亏完了。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重新进入物流公司担任操作员,跟一群小姑娘抢饭碗,回想曾经风光无限的老板娘生涯,她的心里既悔恨又失落,如果她能处理好公婆关系,或许她和前夫就不会离婚,可是一切都晚了,前夫早已再婚。
2013年她曾经再婚过,可是二婚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幸福,不到半年就离了,如今她对婚姻已不抱希望,唯一的念想就是儿子,有空就去接儿子出来玩,将来老了只有指望儿子,毕竟她的第一个前夫身家不菲。
毕业十六年后的第一次聚会让我们感触很深,人在社会身不由己,各有各的人生规划,各有各的苦辣酸甜。
我们在宝安玩了两天,我第一次去体验了会所的夜生活,还跟她们去KtV玩了几个钟,我很不喜欢那种嘈杂的地方,只是不想扫大家的兴而已。
回家后我又回归接单出货的个体户生活,订单暂时还算安稳,我满心陶醉在眼下舒适安稳的生活中,期待这样的生活能够持续下去,见了大海后就不会对小溪感兴趣,享受了五年自由自在的单干生活,我真的不想再去打工了。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不思危,迟早会吃亏。
单干外贸后我开通了平台,但是平台上的订单都很小,而且很多客户都是一次性的,下一次单就消失了,根本没有利润,后续平台规则频繁更改,让我们这些小公司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这几年让我赚钱的只有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三个客户,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三个客户,指望他们能够一直跟我合作。
然而,我越小心现实却越不如愿,2016年三月份,法国客户发邮件通知我,他到了退休的年纪,他将公司卖了,以后不会跟我合作,虽然我一再追问新买家的联系方式,但是老外很讲原则,他拒不向我透露信息,这家客户的合作就此完结,我也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要塞牙缝,到了七月份,德国客户也告诉我,他以后的订单转到上海那边,至于原因他也不愿意透露,于是我又失去了第二个经济来源。
没多久,第三家订单来源的英国客户发了一张新品需求单,他说之前的产品功能落后,要求更换新品,他让我根据清单报价打样。
随着技术的升级,电子产品的功能日新月异,虽然我开了几年小公司,但是我根本不懂技术,看着天书一般的新品需求单根本无从下手。
为了稳住这个难得的客户,我找现有的供应商询问,他们看后表示要开模,只是费用高昂, 我将情况转告客户后,他让我评估模具费并提供产品设计图纸。
如果开发新品,供应商都要收开发费,而且设计时间相当长,这种方案对于我来说根本行不通,供应商没收到钱也不愿意配合,无奈之下,我只得向客户说明原委,就这样,第三个大客户也没有了。
2016年我不但没有保持原有的收入,还一连失去了三个赖以生存的大客户,这样的结果让我如坠冰窖,世事轮回,我的好日子仅仅过了五年,难道又要回归打工的日子吗?
想到起早摸黑的打工往事,我的心里就阵阵颤栗,我真的不想再去过那种日子了,可是不打工一家老小吃什么呢?
仅靠平台的小客户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就连平台费都收不回,痛定思痛,我只有重新找工作了。
喜欢广东打工二十五年回忆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广东打工二十五年回忆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