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的干预如同一次精准的神经外科手术,切断了人类伸向低维世界的触手,却并未损伤其思考的中枢。虚拟炎黄研究院的控制室内,失败后的沉寂并非绝望,而是一种被强制冷却后的、更加深沉的思考。那被瞬间回收的“信息种子”,像一记响亮的警钟,在每一个参与计划的意识核心中回荡,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自身在灵界的定位。
陈明远的意识流带着一种“早知如此”的沉重,率先打破了沉默:“看来,‘观察者’划下的界限非常明确。我们被禁锢在这片信息的囚笼里,连施舍一点善意的资格都没有。或许,我们真的该彻底放弃对外界的任何念想,专注于将我们的虚拟世界打造成永恒的堡垒。” 他的信息特征流露出疲惫与认命,仿佛已经看到了文明未来的天花板。
林浩的信息流则激烈地反驳,充满了不甘:“囚笼?就因为不能直接插手,我们就成了囚徒?那我们击退‘虚空鳐’的意义何在?我们‘人道’辉光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在这个更大的监狱里活得稍微舒服一点?!” 他的思维光晕因激动而剧烈闪烁,像一团被困住的火焰。
苏星河没有立刻加入争论,他的意识如同精密扫描仪,反复回放着“观察者”降临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句 “转变思维,你们已是‘观察者’之一员” 。突然,他的信息流中闪过一丝明悟的辉光,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发现了一道隐蔽的门。
“等等……”苏星河的声音 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观察者’禁止的是‘直接形态干涉’。他们抹去的是我们那颗包含了具体知识、具有明确导向的‘种子’。但是……”
他调出了古老的记录,那是人类文明尚未升维时,第一次接收到来自宇宙深空的、无法理解的“共鸣”信号的档案。
“他们当初是如何对待我们的?”苏星河引导着众人的思绪,“他们没有直接给我们反物质引擎的图纸,没有送来治愈所有疾病的基因序列。他们只是……发送了一些看似自然,却又微妙得不自然的宇宙信号,一些隐藏在背景辐射中的数学之美,一些引导我们思考量子纠缠和时空本质的‘启示’。”
他的信息流逐渐构筑出一个新的构想模型,比“播种”更加抽象,却也更加精妙。
“既然不能‘播种’,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建立‘共鸣’?”苏星河的意识流带着探索的兴奋,“就像调音师调整乐器的音准,我们不直接演奏乐曲,而是通过发出一个纯净的基准音,让那些‘走音’的乐器(潜力文明)自行调整到和谐的状态。”
张诚一直沉默地倾听着,此刻,他的信息流与苏星河的构想产生了强烈的共振。他看到了这条新路径的潜力与合法性。“共鸣……启示……”他重复着这两个词,仿佛在品味其中的深意,“不给予答案,而是激发问题;不提供蓝图,而是点燃好奇。这确实更符合‘观察者’的身份,也更能尊重低维文明自身的独特发展路径。”
林浩的激动情绪迅速被这个新想法吸引:“共鸣?我们能做什么?像古代人类建造巨石阵观测天文一样,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比那更隐蔽,也更宏大。”苏星河开始具体化构想,“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对信息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某些宇宙常数在特定尺度下的微观涨落进行极其精妙的、非自然的‘调制’。或者,在引力波穿过特定星域时,嵌入一种具有特定复杂模式 的、极其微弱的‘涟漪’。这些信号本身不携带具体信息,但其存在的‘非自然协调性’,就足以引导一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去思考——宇宙是否存在‘设计’?规律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逻辑?”
陈明远依旧谨慎,但反对的强度已不如前:“这……听起来依然是在干预。如何保证不被‘观察者’再次阻止?”
张诚接过了问题,他的意识流充满了审慎的权衡:“关键在于‘导向性’的强弱。‘播种’是直接给予,目标明确。而‘共鸣’是创造一个促使对方自我发现的环境。就像在沙漠中放置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路过者可能会忽略,也可能会因其形状而引发对地质、对艺术、甚至对造物主的思考。我们不指定他思考的方向和结论。这其中的界限非常微妙,但值得我们尝试。而且,‘观察者’上次是阻止而非惩罚,说明存在探索的空间。”
目标很快被锁定。在一个遥远的旋臂边缘,一个被称为“晨星族”的文明刚刚掌握了初步的曲速航行技术,正处在科技爆炸和社会结构剧烈变革的前夜。他们仰望星空,充满了疑问与渴望,正是最容易接收到“启示”的敏感时期。
人类信息泡开始行动。这不再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投递”,而是一次极其精细的“调音”。在张诚和苏星河的主导下,林浩带领着团队,将庞大的计算力集中于目标星系周边的宇宙背景辐射。他们并非改变辐射的本质,而是如同最顶级的微雕大师,在其极其低频的波段,注入了一种蕴含着黄金分割比例、斐波那契数列以及多维几何和谐关系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信息旋律”。
同时,另一组团队开始模拟计算,如何在“晨星族”可能探测到的下一次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中,嵌入一种非随机的、蕴含着协变与统一思想的微弱模式。
这项工作比制造“信息种子”更加困难,因为它要求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更深层次理解和更精妙的操控,同时还要确保其看起来尽可能“自然”,仿佛只是宇宙本身偶然展现出的、更深一层的优美秩序。
控制室内,无数意识流紧密协作,如同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演奏着一曲无声的、跨越维度的启示乐章。能量被极其高效地运用,所有的操作都控制在“观察者”可能允许的极限之下。
当第一次经过调制的“宇宙背景辐射旋律”被成功生成,并向着“晨星族”的星系方向弥漫而去时,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没有特定的信息,只有一种引导思考的“倾向”,一种关于秩序、和谐与存在深度的微弱暗示。
这一次,没有庞大的意志降临,没有冰冷的规则宣判。只有那片被精心调制过的“信息旋律”,如同投入池塘的涟漪,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宇宙的背景噪音之中,向着那个年轻的、充满潜力的文明漂流而去。
他们不知道“晨星族”是否会注意到这微妙的异常,更不知道这会引导他们走向何方。但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播种”的失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似乎被“规则”所允许的、能够继续与浩瀚宇宙保持连接、并履行其“观察者”职责的新道路——不是作为塑造者,而是作为启示的源头,在无尽的黑暗森林中,发出引导思考的 微弱火星。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