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顶的红星,通过电波与报纸,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当外界的舆论还在为此剧烈震荡时,樱花省的内部,一场规模更加宏大、也更加务实的行动,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东京,临时管委会总部。
赵刚放下了手中的一份战报,那是关于富士山登顶行动的详细报告。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仿佛那场震动全球的宣告,对他而言只是一件按计划完成的普通工作。
他从堆积如山的文件中,抽出了一份早已拟定好的命令。
命令的标题很简单。
《关于樱花省工业遗产转移的一号方案》。
他拧开钢笔,在签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笔锋沉稳,没有丝毫犹豫。
随着这份命令的下达,一支支特殊的部队,从各自的驻地出发,开赴樱花省残存的各大工业区。
这些部队的构成很特殊,一半是全副武装的工程兵,另一半,则是来自华北各大兵工厂、眼神中闪烁着渴望光芒的技术专家。
川崎工业区,曾经的钢铁心脏,此刻像一头死去巨兽的骨架,安静地矗立在海岸线上。
巨大的厂房布满了锈迹,高炉早已熄灭。
“一组,目标是那台德制十五米龙门铣床!图纸都记熟了没有?那玩意儿有点金贵,拆的时候谁要是敢弄坏一个零件,老子让他去给机器磕头谢罪!”
一名来自太行兵工厂的总工程师,正站在一台庞然大物前,对着手下的技术员们大声吼着。
他的唾沫星子喷得老远,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反感。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那台静卧在导轨上的钢铁巨兽。
这台机器,是他们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国宝级设备。在华北,他们以前连造一根合格的炮管都费劲,而有了这东西,他们甚至能加工出战列舰的主炮炮管。
“动作快!小心点!”
工程兵们拉起警戒线,而技术员们则拿着各种从未见过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未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开始拆解。
切割声、拧动螺栓的扳手声、指挥的号子声,在这片死寂的工业废墟上空回荡,奏响了一曲别样的交响乐。
在厂房的另一角,一群穿着破旧工装的本地技术工人,正在中国士兵的监督下,进行着最基础的清理和打包工作。
他们的表情很复杂。
麻木,顺从,还有隐藏在眼底深处的屈辱。
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上最高傲的一群人,是“大东亚圣战”的工业基石。而现在,他们亲手制造的机器,正在被胜利者拆解,运往遥远的异国他乡。
一个中年工人,在擦拭一个巨大的齿轮时,动作慢了下来,眼神有些发直。
“快点干活!”一名年轻的中国士兵走过来,用生硬的日语催促道。
那工人身体一颤,立刻低下头,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中午时分,午餐被送到了工地上。
中国技术员和士兵们的午餐是白米饭,配着土豆炖牛肉的罐头,热气腾腾。
而那些本地工人,领到的则是一个饭团和一碗味增汤。
没有人抱怨。
因为就在昨天,他们还在为了一口吃的,在废墟里翻找。现在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领到一份可以果腹的食物,已经是一种奢望。
一个负责监督的中国老工人,名叫王师傅。他端着自己的饭盒,走到那个发呆的日本工人身边,蹲了下来。
王师傅从自己的饭盒里,夹起一块最大的牛肉,放到了对方的饭团上。
那日本工人愣住了,抬起头,不解地看着王师傅。
王师傅没看他,只是看着远处正在被吊装的巨大机器,用很蹩脚的日语,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机器……是好东西。可惜……用错了地方。”
说完,他便起身走开了。
那日本工人看着饭团上那块油汪汪的牛肉,又看了看王师傅的背影,眼神中的麻木,似乎有了松动。
这样的场景,在名古屋,在大阪,在每一个旧时代的工业重镇,同时上演。
高精度的车床、镗床、磨床,制造光学镜片的设备,大型的锻压机,炼钢高炉的核心耐火砖……
所有有价值的工业设备,都被仔细地拆解、清洗、除锈、涂上防锈油,然后用特制的密封箱打包。每一个箱子上,都贴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标签,详细记录着里面每一个零件的信息。
这些沉重的箱子,通过被迅速修复的铁路和公路,如同百川归海一般,源源不断地汇集向横滨港。
横滨港,早已不见了战争的痕迹。
巨大的龙门吊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将一个个沉重的箱子,精准地吊装到一艘艘吃水极深的万吨级运输船上。
除了机器,船舱里还装满了从樱花省开采的第一批优质铁矿石和焦煤。
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一支由丁伟的第二航母战斗群亲自护航的运输船队,正式开通了“津樱航线”。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第一支满载着工业火种的船队,缓缓驶离了横滨港。
王师傅,那位来自太行山兵工厂的老工人,正站在船头甲板上。
海风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但他毫不在意。他的一只手,紧紧地扶着船舷的栏杆,另一只手,则轻轻地抚摸着身旁一个巨大的木箱。
箱子上,用德语清晰地标注着——“蔡司精密磨床”。
“老伙计,回家了。”王师傅对着箱子,喃喃自语,像是在对着一位失散多年的亲人。
“咱们回家,去给咱们的战士,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枪,最好的炮。”
他的眼眶湿润了,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他一辈子都梦想能用上这样的好机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他的工友们,在昏暗的窑洞里,用锉刀和榔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简陋但顽强的奇迹。
而现在,这个梦想,以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实现了。
他知道,他们运回的是希望。
是这个国家工业化的其中的一块基石。
是子孙后代挺直腰杆的底气!
船队的身后,樱花省的轮廓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海平面上。
而在他们的前方,是祖国的方向。
在华北的港口,无数军民早已翘首以盼。他们日夜守候在码头,等待着这些来自异国的工业“种子”,等待着它们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凌天站在“井冈山”号的舰桥上,看着电子海图上,代表着运输船队的光点,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家的方向移动。
他对身边的通讯员下令:“接通龙老。”
很快,龙老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
“首长,”凌天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第一批种子,已经上路了。”
“这批设备,至少能让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向前推进十年。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的人才,有一个可以实践和学习的平台。”
“很好!”龙老在屏幕那头重重地点了下头,眼神欣慰,“有了这些,我们自己的工业体系,就能更快的发展了!”
就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大搬家”正在海上进行时。
在千里之外的晋西北群山腹地。
另一场更为宏伟的工程,已经悄然接近了尾声。
《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抗战!我的金手指是整个国家!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