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的春天,就在京畿新政的推行与朝堂暗流的涌动中悄然流逝。夏初时分,一股令人不安的讯息,如同北地卷来的沙尘,悄然弥漫在京城官场的上空。
林宸安插在宣府镇的眼线,冒死传回一则密报:关外蒙古察哈尔部近期异动频繁,其部众有向宣大边墙靠拢的迹象,并且与后金使节往来密切。几乎同时,蓟镇那边也传来模糊消息,称喜峰口外发现小股后金游骑踪迹,似在勘察地形。
这些信息零碎且无法证实,通过常规渠道递送的边镇奏报,依旧是一片“防务巩固,虏骑远遁”的太平景象。但林宸结合历史脉络,心中警铃大作。他知道,皇太极在消化毛文龙死后带来的战略优势,并与蒙古诸部进一步勾结后,绝不会满足于偏安一隅。绕道蒙古,破口入塞,是其必然的选择!而时间,很可能就在今秋或明年初!
他不能再等待朝廷那迟缓且常常失真的信息渠道了。必须立刻行动!
林宸再次深夜求见崇祯。这一次,他没有携带任何确凿证据,因为那些眼线的密报根本无法作为正式奏对的依据。他只能以一种极其凝重的语气,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担忧”。
“陛下,”林宸在平台之上,迎着崇祯疑惑的目光,沉声道,“臣近日夜不能寐,反复思量北疆局势。毛文龙既诛,东江牵制之力大减。皇太极狼子野心,必不甘于困守辽东。其若与蒙古联手,绕开辽西坚城,西进破口,则蓟镇、宣大首当其冲!臣观近日边镇常规奏报,虽言无事,然边境广袤,烽燧传递或有疏漏。臣恳请陛下,密令蓟辽督师、宣大总督等处,加倍警惕,尤其要加强对喜峰口、独石口等隘口的巡防,并详查边墙是否有年久失修之隐患!宁可备而无患,不可患而无备啊!”
崇祯听着林宸这番充满忧患意识的话,看着他眼中毫不作伪的焦虑,刚刚因晋商余波平复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林宸之前的几次“预感”或“星象解读”,事后都被证明并非空穴来风。此刻他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出警告,由不得崇祯不重视。
“卿之所虑,亦朕之所忧。”崇祯眉头紧锁,“只是边镇奏报……”
“陛下,”林宸打断道,他知道必须下点猛药,“常规奏报或因各种缘由,未能尽实。臣请陛下效仿古人,遣身边近侍或信任武臣,持陛下密旨,分赴蓟镇、宣大要害之地,实地暗访!所见所闻,密折直奏!如此,或可得边镇之实情!”
派内侍或亲信武臣密查边镇!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建议,等于公开表示不信任前线将帅和兵部的情报系统。但此刻,对边防充满焦虑、对袁崇焕已然心生芥蒂的崇祯,竟觉得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好办法。
“准!”崇祯沉吟片刻,断然道,“王承恩,你亲自挑选几个机灵可靠的,再去御马监选几个懂军事的宦官,分头去蓟镇、宣府、大同!记住,是暗访!看看刘之纶整饬得如何,看看那些总兵、副将们,到底在干什么!”
“奴婢遵旨!”王承恩心中一凛,知道此事关系重大,连忙应下。
安排完这一切,林宸心中的紧迫感并未减轻。皇帝的密探派出去了,但一来一回需要时间,而且他们能否查到关键问题,查到问题后朝廷能否及时反应,都是未知数。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皇太极随时可能破关而入!
回到顺天府衙,林宸立刻进行部署。
“张典史!”
“卑职在!”
“即日起,顺天府所有衙役、弓手取消休沐,加强京城内外,尤其是九门附近的昼夜巡逻!严密监控所有车马行、货栈,对大量购买粮食、车马的可疑人员重点盘查!”
“苏先生!”
“学生在!”
“立刻盘点府库及我们所能调动的所有银钱、粮草!以预防秋汛、加固河堤为名,秘密在通州、昌平等京师外围要地,择选隐蔽之处,囤积部分粮秣和药品!此事必须机密,由你亲自负责,动用绝对可靠之人!”
“骆同知那边,”林宸又对前来商议的骆养性道,“还请骆同知加派缇骑,监控所有通往北方的官道、小路,发现大队人马或异常物资调动,立刻飞报!”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顺天府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围绕着“备虏”这个核心悄然加速运转。林宸这是在利用他顺天府丞的职权,在朝廷整体应对之前,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做着最直接的、力所能及的准备。
他知道,仅靠顺天府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挡后金铁骑。他做的这些,更多的是为了在变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稳定京师民心,并为可能的混乱局面预作铺垫。
数日后,王承恩派出的密探尚未传回消息,一份来自宣府镇的紧急军报却先一步送到了兵部——小股蒙古骑兵试图骚扰边墙,已被击退。
这份看似寻常的“捷报”,却让林宸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知道,这绝不是偶然的骚扰。这是大战前的试探,是风暴来临前的第一丝凉风。
他站在顺天府衙的院子里,抬头望向北方阴沉的天际。
“要来了……”他低声自语,袖中的拳头悄然握紧。他能做的准备已经不多,接下来,就是等待那注定要席卷而来的历史洪流,并试图在那洪流中,为这个王朝,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
(下一章,烽火传讯,巨变骤临)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