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深父母家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一个小型医学文献档案馆与荣誉陈列室的结合体。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红木书柜,塞满了厚重的外文医学典籍和专业期刊,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皮革装订和淡淡樟脑丸混合的、肃穆的气味。宽大的实木书桌上,除了电脑和文件,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几张合影——陆景深的祖父与国内外医学泰斗的握手照,父母在重要学术会议上的演讲瞬间,以及陆景深博士毕业时,身着学位服、神情清冷却难掩卓越气度的单人照。每一帧画面,都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族在医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崇高地位。
林夕坐在柔软但坐姿要求极高的皮质沙发上,脊背不自觉地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感觉自己像一件突然被放入精密仪器舱室的、带着毛边的手工艺品,与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她今天特意穿了一条款式简洁的米白色连衣裙,化了淡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稳重”一些,但指尖的微凉和加速的心跳,还是泄露了她的紧张。
陆母端坐在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姿态优雅,穿着一身质地精良的香云纱旗袍,头发一丝不苟地挽成髻。她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目光温和却极具穿透力,像一台高分辨率扫描仪,缓缓掠过林夕全身,从发梢到鞋尖,进行着无声的评估。
“小林,别紧张,就当自己家一样。”陆母开口,声音柔和,语调平稳,却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听景深说,你的漫画最近反响很不错?还和医院有合作项目?”
“是的,阿姨。”林夕赶紧点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主要是做一些医学科普方向的尝试,希望能用轻松一点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健康知识。”她试图将话题引向双方都能理解的领域。
“嗯,科普是好事。”陆母微微颔首,端起面前的骨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现在大众医学素养确实需要提高。不过……”她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林夕脸上,语气依旧温和,却悄然转向,“漫画这种形式,终究是偏重趣味性和传播性。要保证科学的严谨性,不容易吧?毕竟,医学是门极其严肃的科学,差之毫厘,可能谬以千里。”
她的话语像裹着天鹅绒的细针,精准地刺中了林夕一直以来最为在意、也最为努力维护的领域——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阿姨您说得对,”林夕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笑容,“所以我在创作过程中,会查阅大量资料,也……也会请教景深,确保核心知识的准确性。”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坐在身旁的陆景深。
陆景深坐姿端正,神情是一贯的平静无波,仿佛眼前只是一场寻常的学术交流。他接收到林夕的目光,几不可查地微微颔首,开口,声音冷静如常:“林夕在医学细节的考证上非常严谨,她的作品在专业层面经得起推敲。其传播效率,优于传统科普文本。”
他的肯定,言简意赅,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砝码,稳稳地压在了林夕这一边。
陆母的目光在儿子脸上停留片刻,眼底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随即又恢复平静,笑道:“是吗?那看来是下了苦功的。不过,景深的工作性质你也知道,心外科,压力大,责任重,容不得半点分心。他需要的是一个能让他完全放松、没有后顾之忧的‘大后方’。你们搞创作的,灵感来了废寝忘食是常事,生活作息恐怕不太规律吧?长期下来,对身体不好,也难免会影响照顾另一半的精力。”
话题再次转向了更现实、也更尖锐的层面——生活方式与伴侣支持的匹配度。这已不仅仅是职业评价,更是对林夕是否“适合”成为陆家儿媳的潜在质疑。
林夕感觉脸颊有些发烫,桌下的手指微微蜷缩。她清楚,陆母的每句话都站在“为儿子好”的理直气壮的高地上,让她难以辩驳,任何解释都可能显得苍白或顶撞。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陆父清了清嗓子。他是一位气质更为沉稳、眉宇间带着长期钻研学术留下的深刻纹路的男人。他推了推老花镜,看向林夕,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小林,我最近看到一篇论文,讨论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在缓和医患沟通、提升医生共情能力方面的应用。你对这个领域有了解吗?你觉得,像你这样的创作者,能否通过作品,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疾病背后的‘人’的故事,而不仅仅是‘病’?”
这个问题,跳出了单纯的“科普严谨性”和“生活匹配度”的框架,指向了一个更人文、也更贴近林夕创作内核的领域。她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焕发出光彩,仿佛终于找到了可以畅所欲言的突破口。
“叔叔,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她坐直了些,语气变得坚定而充满热情,“疾病不仅仅是生理指标的异常,它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恐惧、有希望、有家庭、有社会关系。我的漫画,除了传递知识,更想做的其实就是描绘这种‘疾病中的人生’。比如,我最近在构思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心脏病患儿家庭面临的抉择与情感波折……”
她开始讲述她的构思,语气不再是最初的紧张和小心翼翼,而是充满了创作者特有的感染力与洞察力。她谈到如何用画面表现患者的无助、家属的焦虑、医生的两难,如何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
陆父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像是在思考。陆母也收起了之前的审视姿态,目光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陆景深侧头看着身旁侃侃而谈的林夕,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那种因热爱和专注而散发出的自信与魅力,是他很少在她面对自己家人时见到的。他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专注,仿佛在欣赏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晚餐时,气氛缓和了许多。陆母依旧会问及林夕的家庭背景、未来的规划(“漫画这行,收入稳定吗?有长远职业规划吗?”),但语气不再那么具有压迫性。林夕尽量坦诚地回答,不夸大,不回避,也适时地表达对自己事业的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
陆景深的话依旧不多,但在关键时刻,他会用他特有的方式给予支持。比如当陆母提到“医生家属需要牺牲很多”时,他会平静地接一句:“相互支持是关键。林夕的独立和理解,对我而言是放松,而非负担。”当陆父问及一个医学伦理问题时,他会先严谨解答,然后转向林夕:“这方面,从患者家属视角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表现,或许能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林夕可能更有见解。”
他就像一座沉默但稳固的冰山,在她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浮出水面,为她提供坚实的依靠和通往更深对话的桥梁。
告别时,陆母的态度客气而疏离,但至少维持了表面的礼貌。陆父则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浅淡的笑意,对林夕说:“今天的谈话很有启发。叙事医学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希望看到你的作品。”
回程的车上,林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耗尽心力却不知胜负的仗。她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睛。
“还好吗?”陆景深平稳的声音传来。
“嗯……”林夕轻声应道,“像参加了一场超高难度的答辩。”她顿了顿,忍不住问,“你觉得……你妈妈对我印象怎么样?”
陆景深目视前方,专注开车,沉默了几秒,才回答:“她的评价体系复杂且长期。但今晚,你展示了你的价值,不止于‘适合我’的价值。”
这个回答,很陆景深。没有安慰,没有保证,只有基于观察的逻辑推断。但“展示了你的价值”这几个字,却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林夕的心田。她明白,对于他而言,这已是极高的肯定。
她转过头,看着他在夜色中轮廓分明的侧脸,忽然觉得,之前所有的紧张和委屈,似乎都值得了。这座冰山,或许永远不会用炽热的言语融化她,但他用他的方式,在她面对他的世界时,稳稳地站在了她身边。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医学世家的门槛不会因一次见面就彻底消失。但至少,她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并且,不是独自一人。
喜欢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