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往往如此,对称得近乎讽刺。就在陆景深那场由系统通知引发的“失约风波”刚刚平息,两人关系在一种略显笨拙的检讨和无奈的笑意中重新找到微妙平衡点后不久,命运的齿轮便悄然转动,让这位素来以理性冷静、掌控全局着称的陆医生,也切身体验到了一把被“冷落”、被置于信息孤岛的滋味。这滋味,新鲜而陌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不适。
事情的起因是林夕接下了一个极其紧急的漫画项目。出版社那边催稿催得火烧眉毛,一个大型Ip的配套宣传短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稿费也给得相当丰厚。林夕几乎是咬着牙接下的,这意味着她接下来的一周,将进入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疯狂赶稿模式。
她提前一天,非常郑重其事地(甚至带着点模仿他上次那种汇报式语气的调皮)向陆景深进行了“报备”:“陆医生,紧急通知!未来七天,本人林夕,将启动‘人间蒸发’模式,进入全封闭式赶稿周期!期间可能无法及时回复消息、接听电话、以及进行任何非必要的社交活动。饮食起居将由外卖和咖啡因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特此告知,敬请谅解并予以配合!”她说完,还故意板着脸,学他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
陆景深当时正对着平板电脑审阅一篇论文,闻言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只是几不可查地点了下头,表示收到了信息。他的反应完全在林夕的预料之中——理性、克制、充满理解,甚至带着一丝学术上的赞同。
“嗯。理解。专注是高效完成复杂任务的必要条件。”他语气平稳地回应,甚至还附带了一句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建议,“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设定每45-50分钟集中创作,间隔10-15分钟进行短暂休整,有助于维持注意力和避免创作疲劳。需要我帮你设定计时提醒吗?”
林夕:“……不用了,谢谢陆医生。”她哭笑不得地摆摆手,心里嘀咕着:看吧,这就是她的男朋友,永远能在任何情境下切换到“学术支持”模式。
头两天,陆景深的生活节奏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他觉得有点过于安静了。手术、查房、会议、论文、学术交流……他的时间被精确到分钟的任务填满,思维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容不得半分杂念。偶尔在手术间隙喝口水的瞬间,或者深夜回到公寓,面对一室清冷时,他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指尖习惯性地滑向那个熟悉的、总是带着红色未读消息提示的对话框。
然而,那个往常总会蹦出几条无厘头的碎碎念、搞怪表情包、分享路边可爱小猫照片、或者抱怨编辑又提了奇葩要求的聊天窗口,此刻却安安静静地躺在列表里,像一片沉寂的深海,没有任何波澜。最初,他甚至觉得这种感觉不错,是一种高效且不受干扰的工作环境。
但到了第三天,某种微妙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那种过于彻底的“安静”,开始从一种“高效”的背景音,逐渐变成一种……令人隐约不安的空白。
在一次历时三小时的心脏搭桥手术结束后,他脱下手术服,进行严格的术后洗手消毒。水流冲刷着他修长的手指,疲惫感稍稍袭来。他习惯性地走到休息室,拿起私人手机,几乎是肌肉记忆般点开了微信。置顶的对话框依旧沉寂,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他昨天发去的那个“番茄工作法”的科普链接上,下面没有回复。
一种极其细微的、陌生的失落感,像一滴微凉的水珠,悄无声息地滴落在他平静无波的心湖上,漾开一圈几乎察觉不到的涟漪。他皱了皱眉,将这种情绪归类为“因作息改变导致的短暂不适”,并迅速将其摒弃。
晚上十点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那间装修考究却冰冷得像样板间的公寓。玄关的感应灯亮起,照亮空无一人的客厅。没有灯光,没有声音,没有那个会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举着手机给他看搞笑视频的身影,也没有那些散落在茶几上的零食包装袋和画稿。空气里只有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和自己略显疲惫的脚步声。
他放下公文包,脱下外套挂好,动作一丝不苟。然后,他站在客厅中央,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这套他住了几年、早已习惯其冰冷和秩序的公寓,今晚显得……格外空旷和寂静。这种寂静,不同于他需要专注思考时的安静,它是一种缺乏生气的、冰冷的空洞。
他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里面整齐地排列着矿泉水、苏打水和一些成分明确的健康食品,没有她上次带来的、声称“超好吃”但被他以“添加剂过多”为由建议谨慎食用的半盒曲奇。他拿出一瓶水,拧开喝了一口,冰凉的口感划过喉咙。
下意识地,他又一次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对话框。依旧没有新消息。他犹豫了一下,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方悬停片刻,然后敲下了一行字:“进度如何?记得按时吃饭。”发送前,他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歧义,然后才点了发送。
消息发送成功,绿色的气泡孤零零地悬在屏幕底部。他将手机放在岛台上,开始准备简单的睡前阅读。然而,他的注意力却无法像往常一样迅速集中。目光总会不自觉地瞥向那安静的手机屏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十分钟,二十分钟……屏幕依旧漆黑一片。这种等待回复的体验,对他而言极其陌生。在他的世界里,信息传递通常是高效且目标明确的,发出指令,得到反馈,或者发出询问,获得解答。延迟回复通常意味着对方正在处理更优先的事务,他完全理解并尊重。但此刻,这种“理解”似乎并不能完全平息那丝细微的、不断滋生的……焦躁?
他甚至开始进行一些非理性的、超出他平时思维模式的推测:她会不会又熬夜画到忘记时间?低血糖犯了?或者……画得太投入,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了?(这个想法让他眉头紧锁,想起她画室里那些随意堆放的画材和不太稳固的椅子)。外卖餐盒是不是又堆满了垃圾桶没及时扔?公寓的空调温度是不是开得太低?
这些杂乱无章的、缺乏证据支持的念头,像不受控制的水草,悄悄缠绕上他惯于逻辑分析的思维。他试图用理性将其斩断:“她有自理能力。提前备好了食物。约定的闭关时间才过去三分之一。”但效果甚微。
就在他几乎要拿起手机,考虑是否要拨通电话(尽管这违背了她“非紧急勿扰”的要求)进行“安全确认”时,手机屏幕终于亮了起来。
他几乎是立刻拿起了手机。
屏幕上弹出的,是林夕的回复。只有言简意赅、冷冰冰的四个字:
“还活着。勿念。”
陆景深:“……”
他盯着那四个字,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向来平静无波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极其罕见的、近乎……怔愣的表情。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突然被输入了一条无法识别、逻辑矛盾的指令,瞬间陷入了短暂的卡顿。
这语气……这用词……这极度精简、毫无情绪色彩、甚至带着点不耐烦的回复方式……
怎么那么像……他平时回复别人时的风格?!
尤其是那个“勿念”,简直是他用来终结不必要的寒暄和关心时的标志性用语!
一股极其微妙、复杂的感受瞬间涌上心头。那感觉,就像自己平时泼出去的冰水,突然被原封不动地兜头泼了回来,冰凉刺骨,还带着一丝……噎人的力道。
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切身地体会到,当自己用那种极度理性、近乎冷漠的方式与人沟通时,对方接收到的是怎样一种感受。原来……是这种滋味。并不好受。甚至有点……让人胸闷。
他看着那四个字,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深邃难辨,仿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内心运算和逻辑冲突。最终,他默默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删掉了对话框里已经打好的一行字:“是否需要帮你预订一份清淡的夜宵?确保营养摄入。”
他放下手机,拿起桌上的医学期刊,试图重新投入阅读,却发现那些熟悉的专业术语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在这过分安静的公寓里显得格外清晰。
那种名为“不习惯”的情绪,像一种新型的、未知的病毒,开始在他严谨有序的世界里悄然蔓延。他突然意识到,在过去不算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个总是吵吵嚷嚷、带着点小混乱、会发来各种无意义却鲜活有趣信息的女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像阳光渗透冰层一样,悄然改变了他某些固有的习惯和……对“安静”的定义。
原来,绝对的安静,有时并不意味着高效和秩序,也可能意味着……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而这种“失去”的感觉,即使对于理性至上的陆医生而言,也显然并不令人愉快。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或许下次她再“闭关”时,他需要制定一个……更优化的“远程关注方案”?比如,设定定时提醒,在她可能吃饭的时间点发送营养建议?或者,委托周晓雯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抽查”?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开始在他逻辑严密的大脑里自动完善细节,形成初步草案。毕竟,解决问题,才是应对不适感的最高效方式。只是这一次,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比心脏搭桥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喜欢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