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首页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开局从李云龙开始征伐天下抗日之铁血兵王三国大驯兽师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北伐就在今日北宋穿越指南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穿越大康王朝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章 京华初涉 暗流初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北京城的城墙在冬日的晨雾中显出灰蒙蒙的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俯瞰着南来北往的行人车马。沈砚秋牵着那匹疲惫的驽马,随着人流通过崇文门税关。相较于沿途所见的凋敝,京城脚下似乎维持着一种畸形的繁华,叫卖声、车轮声、官差呵斥声混杂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煤烟、脂粉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躁动气息。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行囊深处那块冰凉的锦衣卫腰牌,又摸了摸怀里那份记录流民惨状的纸张,两种截然不同的触感,仿佛预示着他即将踏入的,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危机的漩涡。

按照李嵩提供的地址,他一路询问,终于在西城一条相对清静的胡同里,找到了徐光启的府邸。门楣不算特别显赫,但透着一种端肃的书卷气。他整了整因长途跋涉而略显褶皱的青色直身,上前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是个老苍头,眼神浑浊却带着审视。沈砚秋递上李嵩的亲笔信和徐光启的那封推荐信,恭敬道:“晚生绍兴沈砚秋,受李嵩李大人引荐,特来拜见徐老先生。”

老苍头看了看信,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这才侧身让开:“沈相公请进,老爷正在书房。请随我来。”

穿过一道影壁,绕过几丛在寒冬中略显萧索的翠竹,沈砚秋被引至一间书房外。未及进门,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药草混合的气息。老苍头通报后,里面传来一个温和而略显苍老的声音:“请他进来。”

沈砚秋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书房内陈设简朴,四壁书架直抵房梁,上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卷轴。一个身着半旧深色道袍、须发皆已花白的老者正伏案书写,闻声抬起头来。他面容清癯,目光却澄澈而深邃,仿佛能洞彻人心,正是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

“学生沈砚秋,拜见徐老先生。”沈砚秋依足礼数,深深一揖。

徐光启放下笔,拿起桌上的推荐信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不必多礼。李嵩在信中对你不吝赞誉,说你于绍兴院试、乡试中,皆能体恤民情,直言时弊,颇有风骨。起来说话。”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一路北上,辛苦了吧?听闻江南亦不太平。”

沈砚秋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姿态不卑不亢:“多谢老先生挂怀。路途虽有些波折,幸得友人相助,总算平安抵达。”他略去了钱塘江遇伏和结交锦衣卫的具体细节,只将沿途所见,尤其是流民惨状,择要叙述了几句,语气沉凝。

徐光启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听到那“人相食”、“卖儿鬻女”之处,眉头紧紧锁起,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天灾频仍,吏治不清,兼并日烈,民何以堪?你亲眼所见,远比朝堂之上那些空泛奏报更为真切。”他目光落在沈砚秋脸上,带着探究,“你既亲眼见了这些,此番会试,可有想法?”

“学生……”沈砚秋略一沉吟,决定坦诚部分想法,“学生以为,辽东战事固重,然民为邦本。若根基动摇,纵有良将精兵,亦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策论或当由此入手,探寻固本培元之策。”

徐光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被一层忧虑覆盖:“见解是好的。不过,京城非比绍兴,朝堂之上,一言一行皆关利害。有些话,说得,有些话,说得却需讲究分寸场合。”他点到即止,转而问道,“你于算学、格物之道,可曾涉猎?”

沈砚秋心中微动,知道这是徐光启学问的根基所在,也是他区别于传统理学官员的标志。他谨慎答道:“学生愚钝,于圣贤经义尚未通透,于算学格物只是略知皮毛,曾读过《九章算术》,对老先生与泰西传教士合译的《几何原本》亦心向往之,只是无缘得见全本。”

“哦?”徐光启似乎来了兴趣,“你也知《几何原本》?此书确能锻炼人之思理。”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册手稿,“此乃老夫近来整理的《农政全书》部分草稿,其中涉及水利、农器、树艺,多有借重算学、实测之处。你既对此有兴趣,可拿去翻阅,或有裨益。辽东苦寒,粮产不丰,若能推广耐寒作物,改良农具,亦是强兵之一途。”

沈砚秋双手接过那叠墨迹犹新的手稿,入手沉甸甸的,心中一阵激动。这不仅是学问的传授,更是一种认可与期许。“多谢老先生厚赠,学生必仔细研读!”

正说话间,老苍头又在门外禀报:“老爷,张慎言张大人来访。”

徐光启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请他到客厅稍候,我即刻便来。”他转向沈砚秋,“吏部左侍郎张慎言,你既入京,见见也好。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京城人多口杂,凡事多思,多看,少轻易表态。”

沈砚秋心领神会,这是提醒他张慎言东林党的背景,以及京城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学生明白。”

来到客厅,只见一位年约五十、面容清癯、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已端坐饮茶,神态间自有几分倨傲之气。见到徐光启进来,他起身拱了拱手,目光随即落到跟在徐光启身后的沈砚秋身上。

“玄扈兄(徐光启字),这位是?”张慎言打量着沈砚秋,眼中带着审视。

“这位是浙江举子沈砚秋,颇有才识,暂寓老夫此处备考。”徐光启简单介绍道,“砚秋,这位是吏部左侍郎张慎言张大人。”

“学生沈砚秋,见过张大人。”沈砚秋依礼参拜。

张慎言“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转而便对徐光启道:“玄扈兄,近日辽东又有军报至,建奴蠢蠢欲动,然军饷筹集艰难,户部那边……”他似乎并不避讳沈砚秋这个外人在场,或者说,并未将其放在眼里,径直与徐光启讨论起朝局来,言语间对执掌户部的阉党多有不满,认为他们克扣军饷,中饱私囊。

沈砚秋垂手站在一旁,默默听着。张慎言所言,与他沿途听闻及孙铭暗示隐隐吻合,可见阉党把控军需已是公开的秘密。张慎言语气激昂,痛心疾首,一副忠君爱国、忧心边事的模样。

忽然,张慎言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到沈砚秋身上,语气变得“和蔼”了些:“沈贤侄既是徐先生看重的人,想必才学不凡。如今朝中正需敢于任事、心存正气的年轻才俊。若会试得中,不妨多与清流正士往来,譬如复社诸君子,皆是我辈中人,共匡社稷,涤荡奸邪,方是正途。”这话里的拉拢之意,几乎不加掩饰。

沈砚秋心中雪亮,这是要将他划入东林一脉。他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带着疏离:“张大人抬爱,学生惶恐。学生初来乍到,于朝局懵懂,唯知闭门读书,准备春闱,不敢妄议大事,亦不敢高攀诸位君子。”

张慎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似乎对沈砚秋这番“不识抬举”的表态有些不满,但碍于徐光启在场,也不便多说,只淡淡道:“贤侄倒是谨慎。”便又将话题引回了辽东军务上。

又坐了片刻,张慎言便起身告辞。徐光启送至客厅门口,返回后,看着沈砚秋,缓缓道:“张大人也是一片热心。”

沈砚秋低头道:“学生省得。只是学生志在实务,于门户之见,实无兴趣。”他清楚,一旦被打上东林的烙印,在如今魏忠贤权势熏天的局面下,无疑是自缚手脚,甚至可能未入仕途便已寸步难行。

徐光启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只道:“你一路劳顿,先去歇息吧。住处已让下人安排好了。京城居,大不易,安心备考便是。”

沈砚秋谢过,跟着老苍头前往客房。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他放下行囊,独自坐在窗边,窗外是胡同里光秃秃的槐树枝桠,分割着灰白色的天空。

徐光启的庇护与指点,张慎言的拉拢与暗示,如同这京城错综复杂的胡同,将他引入了一个更为波澜云诡的境地。那本《农政全书》手稿静静放在桌上,是实用的学问,是未来的筹码;而袖中那枚锦衣卫腰牌,则是潜在的助力,也是隐藏的危机。

他闭上眼,流民绝望的眼神、张慎言意味深长的面孔、徐光启忧国忧民的叹息,交织在一起。会试的考场,似乎已不仅仅是笔墨之争,更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前哨。

这京城的水,果然深得很。而他这条从绍兴游来的小鱼,能否在这暗流汹涌的深潭中,寻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睁开眼睛,目光落在窗外那方窄小的天空上,眼神渐趋坚定。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区求生,但我被拉入了管理群开局夺神器,我吃空整个仙门快穿女配:深吻男神100次时光不曾远离魔性手游异界大领主位面之十大空间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重生之资本帝国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逆天腹黑狂女:绝世狂妃重生都市最强反派,绝不当舔狗!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误入官场剑巫纪无限穿越:从九叔世界开始穿越:开局成为乞丐,觉醒系统站在文娱上游张冬杨翠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
经典收藏大秦:多重人格,被祖龙模拟人生无双庶子元亨利贞吉成州洪武大案之借纸案从县令到帝师回到远古建华夏晋末多少事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大唐最穷县令翼瑾风云记穿越成皇子开局却被贬为庶人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了不起的战略系统大成公子造反:我带领亿亿大军逼皇帝退位嬴政:时空之主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最近更新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成语大搞笑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大明首辅:杨士奇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世子去哪了?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绣春雪刃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日曜南明洪武:医圣朱橚于府钱庄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寒甲御天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