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赵卫国是被黑豹的舌头舔醒的。这大家伙不知什么时候跳上了炕,正用湿乎乎的鼻子蹭他的脸,见他睁眼,尾巴摇得跟风车似的。
“去去去,大年初一也不让人睡个懒觉。”赵卫国笑着推开它毛茸茸的大脑袋,从被窝里坐起来。炕还温着,屋里却已经有了亮光,从窗帘缝隙透进来,照在糊了报纸的墙上。
外头传来王淑芬压低的声音:“小点声,让卫国多睡会儿,昨天累坏了。”
赵卫国心里一暖,麻利地穿好衣服。那身张小梅给做的新棉袄还整齐地叠放在炕梢,他想了想,还是换上了往常那件半旧的。今天肯定少不了磕头拜年的,弄脏了新衣裳可惜。
一出屋,就看见赵卫东和赵卫红已经穿戴整齐,正眼巴巴地等着他发压岁钱呢。俩小的见他出来,齐刷刷地喊:“哥,过年好!”
赵卫国乐了,从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两个红纸包,一人给了一个:“拿着,买糖吃。”
赵卫东迫不及待地打开,眼睛顿时瞪得溜圆:“五毛钱?哥,你也太阔了吧!”
往年,屯里孩子能得个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就了不得了,赵卫国这一出手就是五毛,把俩小的乐得直蹦高。
“别瞎嘚瑟,攒着买本子铅笔。”赵卫国嘱咐道,转头看见黑豹也眼巴巴地瞅着,便从兜里摸出一块糖,剥了纸扔给它。黑豹精准地接住,嘎嘣嘎嘣嚼得欢实。
吃过早饭,赵卫国领着弟妹先去给爹娘磕头拜年。赵永贵和王淑芬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受了几个头的礼,各自掏出准备好的红包——每人两毛钱,这已经是往年的双倍了。
“爹,娘,今年咱家光景好了,我寻思着,趁今儿个家里人齐,商量商量开春后的打算。”赵卫国接过张小梅递过来的热茶,说道。
赵永贵点点头:“是该合计合计了。你现在是咱家的顶梁柱,有啥想法就说。”
一家人在温暖的堂屋里坐定,连黑豹也凑过来,趴在赵卫国脚边。
赵卫国清了清嗓子:“头一桩,山货收购的买卖还得扩大。去年咱们就收些蘑菇、松子、蕨菜,今年我琢磨着,把刺五加、五味子这些药材也收起来。王猛说他能联系上县里的药材公司,价格比供销社高两成。”
王淑芬有些担心:“这能行吗?别让人说咱投机倒把。”
“娘,您放心,”赵卫国解释道,“现在政策松动了,鼓励农村发展副业。咱们有正规的收购点,又不是倒买倒卖,不算投机倒把。”
赵永贵吐出一口烟圈:“卫国说得在理。我前儿去公社开会,干部也说了,要搞活农村经济。咱这靠山吃山,不丢人。”
“第二桩,”赵卫国继续说道,“我想试试养殖。”
“养殖?养啥?”赵卫东好奇地问。
“养林蛙。”赵卫国说,“去年秋天咱们抓的那些林蛙,我留了几对种蛙,放在地窖里养着呢。这东西在南方卖得贵,尤其是林蛙油,听说一公斤能卖上百块。”
“多少?”王淑芬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一百块?就那蛤蟆油?”
赵卫国笑道:“娘,那不是普通蛤蟆,是林蛙,又叫雪蛤。南方人信这个,说是大补。咱们这老林子里有的是,要是能人工养成了,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赵永贵沉思片刻:“这东西娇贵,不好养吧?”
“是不好养,但值得一试。”赵卫国说,“我打听过了,省农科院有这方面的专家,开春后我打算去请教请教。咱们可以先小规模试养,就在后院挖个池子。”
张小梅轻声插话:“那得费不少工夫吧?”
“工夫不怕,有钱赚就成。”赵卫国看向她,“小梅,你要是有空,帮我照看照看?”
张小梅脸一红,轻轻点了点头。
“第三桩,”赵卫国伸出三根手指,“我想把咱家后园子那片地收拾出来,种点药材。”
这下连赵永贵都愣住了:“种药材?那玩意儿能种吗?”
“能,”赵卫国肯定地说,“人参、天麻都能种。咱们这水土最适合不过。我去年特意留了些天麻种子,又在山里移了几棵小人参苗,都在仓房里藏着呢。”
其实他早就想搞药材种植了。前世他听说过,八十年代末期,东北的人工种植人参、天麻形成规模,不少农民靠这个发了家。现在起步,正是时候。
王淑芬担忧道:“这要是种不好,不就白瞎了地和种子吗?”
“娘,咱家有山有地,试种一点,赔不了。”赵卫国安慰道,“再说了,就是咱们不种,那地不也是荒着?”
赵卫东兴奋地举手:“哥,我帮你种!”
“还有我!”赵卫红也不甘示弱。
赵卫国笑着摸摸妹妹的头:“好,到时候都帮忙。”
一直安静听着的赵永贵磕了磕烟袋锅子,缓缓开口:“卫国这些想法,我看行。咱们庄稼人,光靠那几亩地,饿不死也富不了。现在政策好了,是该闯荡闯荡。”
王淑芬见当家的发了话,也不再反对,只是念叨着:“就是怕你太累,这又要收山货,又要养蛤蟆,还要种药材,忙得过来吗?”
“忙得过来,”赵卫国信心满满,“收购的事有王猛帮忙,养殖和种植咱们自家人慢慢摸索,又不急着见利。”
其实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等这些产业都有了眉目,就成立个合作社,带着屯里人一起干。不过这得一步一步来,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黑豹似乎听懂了主人们在商量大事,站起来抖了抖毛,威风凛凛地站在赵卫国身边,仿佛在表示它也要出力。
“这狗通人性啊。”赵永贵看着黑豹,感慨道,“去年要不是它,咱家也过不上这好日子。”
赵卫国弯腰拍拍黑豹结实的后背:“那是,黑豹是咱家的福星。”
商量完正事,赵卫国便带着弟妹出门拜年。先从最近的孙大爷家开始,然后是王猛家、李铁柱家,最后是老屯长王福贵家。
每到一家,都少不了一番客气。赵卫国如今是屯里的红人,谁见了他都要夸上几句,说他年轻有为,是靠山屯的能人。
“卫国啊,听说你家今年要搞大动作?”在王猛家,王老蔫拉着赵卫国的手问。
赵卫国谦虚地笑笑:“叔,就是瞎琢磨,想试试新门路。”
“年轻人有想法好,”王老蔫拍拍他肩膀,“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转到李铁柱家,铁柱爹更是热情,非要留他们吃饭。赵卫国好说歹说才推辞掉,答应改天再来。
这一圈转下来,回到家里已是晌午。张小梅和她娘也来拜年了,正在灶房帮王淑芬准备晌午饭。
今天的饭桌比昨晚清淡些——昨晚的剩菜热了热,新炖了个白菜豆腐,切了一盘酱肉,还有小葱拌豆腐、拍黄瓜两个凉菜。主食是粘豆包和苞米茬子粥。
吃饭时,大人们还在讨论早上的话题。
张小梅她爹张老蔫听说赵卫国要养林蛙,很是感兴趣:“那玩意儿真那么值钱?”
“叔,南方人认这个,”赵卫国解释道,“就跟咱们认人参一样,觉得是大补的东西。”
“要是真能养成,咱这老林子里有的是,到时候我也抓点来养。”张老蔫跃跃欲试。
赵卫国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有人跟着干,慢慢形成规模。
饭后,赵卫国带着张小梅在院里散步。黑豹跟在两人身后,不时跑到雪地里打个滚。
“你真要养林蛙啊?”张小梅小声问。
“嗯,试试看。”赵卫国看着远处白雪覆盖的山林,“咱们这地方宝贝多,就是没人开发。要是能把山货收购、特色养殖、药材种植都搞起来,咱屯子准能富起来。”
张小梅看着他认真的侧脸,轻声道:“你懂得真多,一点都不像二十岁的人。”
赵卫国心里一咯噔,面上却笑道:“这不是被穷逼的吗?人要是不想穷,就得琢磨出路。”
他转移话题:“开春后,我教你认药材吧。以后收购药材,你得帮我把关。”
张小梅眼睛一亮:“真的?我能行吗?”
“咋不行?你心细,认东西准。”赵卫国肯定地说。
黑豹似乎听懂了,跑过来用头蹭张小梅的手,逗得她直笑。
傍晚时分,送走张小梅一家,赵卫国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给雪地镀上一层金红色。新的一年开始了,他的计划也要一步步实施了。
赵永贵走出来,站在儿子身边:“卫国,爹知道你心大,想干大事。但记住,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别太心急。”
“爹,我懂。”赵卫国点头,“今年先打基础,把这几样都试起来,哪个行就重点发展哪个。”
赵永贵满意地拍拍儿子的肩:“你比爹强。咱老赵家,以后就指望你了。”
夜幕降临,屯子里又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赵卫国躺在炕上,听着窗外风声,心里盘算着开春后的安排。黑豹卧在炕梢,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这一年,他要让靠山屯的人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靠山吃山。
喜欢重回1982:狩猎兴家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回1982:狩猎兴家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