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魏延在北线以雷霆之势横扫陈留、锁死黄河渡口,闹得北岸人心惶惶之时,奉命平定**汝南郡**的**吴懿**,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他的任务同样艰巨:汝南郡地处中原东南,地域广袤,水系纵横,民风剽悍,更兼豪强林立,坞堡星罗棋布。在曹魏统治末期,这里已是政令不畅,盗匪与地方武装割据一方。许昌易主后,汝南更是彻底陷入了无政府的混乱漩涡。
吴懿,作为季汉军中资历深厚、以稳健着称的老将,深知对此地绝不能简单套用魏延那套“中心开花”的猛冲猛打。他接到的方略核心是“剿抚并用,以招抚为主,迅速稳定,化为己用”。对此,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耐心。
吴懿率军进入汝南后,并不急于寻求与所谓“主力”决战——事实上,在这里也找不到统一的敌军主力。他的第一步,是**控制枢纽,展示肌肉**。
他派兵迅速占领了郡治**平舆**,以及**上蔡**、**新蔡**、**定颍**等几座位于水陆要冲的重镇。占领过程大多兵不血刃,因为原先的曹魏官吏早已逃散或躲藏。吴懿在控制这些城池后,立刻着手修复城防,建立官署,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季汉的法令。
但立威是必要的。在进军平舆途中,一支约两千人的、由流民和溃兵组成的武装,自恃熟悉地形,企图伏击汉军粮队。吴懿闻报,不动声色,亲率三千精兵,连夜奔袭其巢穴。此战,吴懿指挥若定,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其包围,阵斩其首领,余众尽降。他并未屠杀降卒,而是将其中青壮编入辅兵,老弱遣散,并分发少量口粮。
此战消息迅速传遍汝南。各方势力意识到,这支汉军并非只会招抚的“软柿子”,其军纪严明,战力强悍,对付顽抗之敌,绝不留情。这便是吴懿想要的效果——先立威,再怀柔。
控制主要城池后,面对遍布郡内、数量众多的豪强坞堡,吴懿开始了他的核心工作——**政治攻势与利益捆绑**。
他首先广发檄文,又派出大量能言善辩的使者(其中不乏系统出身的“说服”特性人才),携带他的亲笔信和“礼物”,前往各个有影响力的坞堡。
信中的内容恳切而务实:
1. 承认现状,既往不咎: 明确表示季汉承认各家对现有土地、财产和部曲的合法所有权,只要接受汉官治理,过往一切不予追究。
2. 描绘前景,给予希望: 承诺轻徭薄赋,鼓励耕织。并暗示,对于积极配合、且在地方治理中表现出色的家族,其子弟可获得进入官学、或被推荐为吏的优先权,甚至可能获得一定的基层管理职务。
3. 陈明利害,警告顽抗: 委婉地指出,负隅顽抗者,如之前被剿灭的那股武装,便是前车之鉴。大汉王师志在天下,绝非一堡一寨所能阻挡。
而随信送达的“礼物”,则更具冲击力:用精美漆盒盛放的“快乐酥”、香气扑鼻的“炒青茶”、光滑如镜的琉璃小件,甚至还有几件小巧而锋利的新式农具样品。这些来自蜀地的“奇珍”,对于地处中原、见惯了战乱与匮乏的汝南豪强来说,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文明”与“富庶”的直观展示,充满了诱惑。
吴懿本人也不辞辛劳,亲自接见那些态度摇摆或举足轻重的大坞堡主。在平舆城的临时官署内,他摆下茶点(自然是“快乐酥”和清茶),与这些地头蛇们促膝长谈。他态度谦和,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诉求,解答关于赋税、兵役、土地政策的疑问。他没有空谈忠义,而是聚焦于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家族的延续与发展。
“张堡主,你看,这‘快乐酥’在我大汉,并非只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只要天下安定,商贸畅通,假以时日,汝南百姓亦能尝此美味。” 吴懿拈起一块酥饼,语气平和,“我主圣德,所求者,乃天下黎民安居乐业,而非与诸位豪杰争利。归附大汉,保境安民,尔等家族方能绵长,子弟方有前程。若一味据堡自守,外不能御王师,内不能安百姓,终非长久之计啊。”
这种将心比心、利益导向的沟通,效果显着。许多坞堡主见汉军势大,军容整齐,主将吴懿又如此“通情达理”,给出的条件远比曹魏时期优厚,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融入新政权、延续甚至提升家族地位的希望,纷纷心动。
对于主动归附的坞堡,吴懿信守承诺。他派遣官吏入驻,登记户口、田亩,但暂时不触动其内部结构。对于贡献较大、态度积极的家族,他果真兑现诺言,将其子弟征辟为郡县小吏,或给予“乡绅”、“耆老”等荣誉头衔,让其参与地方事务管理。这极大地安抚了人心,也树立了榜样。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识时务。仍有少数坞堡,或自恃险要,或与曹魏牵连过深,或本身就是积年悍匪,拒不归附。对于这些冥顽不灵者,吴懿则毫不犹豫地施以雷霆打击。
他精心选择了一两个最具代表性、也最不得民心的硬骨头作为目标。调集重兵,配备随军工匠打造的简易攻城器械,进行坚决的拔除作战。战斗过程毫不留情,力求全歼,以儆效尤。攻破坞堡后,首恶必办,财产没收(部分用于赏赐将士,部分充公),但其胁从和普通百姓则予以安抚,分发粮食,宣扬汉军只诛首恶、不扰平民的政策。
这种“拉一批,打一批”的策略,使得汝南境内的抵抗势力迅速分化瓦解。越来越多的坞堡主动打开大门,接受汉官管理。整个汝南郡的平定过程,虽然不如魏延那边轰轰烈烈,却如同春雨润物,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快速推进。
军事平定和政治招抚的同时,吴懿深知,要让统治稳固,必须尽快**恢复经济,安定民生**。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赈济流散:开放府库,平抑因战乱而飞涨的粮价,设立粥棚,赈济因战火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
2. 恢复生产:组织百姓修复在战乱中损毁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将没收自顽抗豪强的部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提供种子(包括来自益州的“仙种”)和农具贷款。
3. 鼓励商贸:废除曹魏时期的苛捐杂税,简化关卡,保护合法商旅。吸引蜀地商人前来贸易,将汝南的药材、皮革等特产运出去,换回急需的盐铁、布匹和“快乐酥”等商品。
4. 兴办学堂: 在平舆等大城,开始恢复官学,招募士子,传播汉室正统思想,也兼授一些实用的算学、农学知识,培养本地人才。
这些举措,让饱受战乱之苦的汝南百姓,很快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生活有了盼头,秩序得以恢复,人心自然逐渐归附。
当建兴十三年的冬天,雪花同样覆盖了汝南大地时,这里已不再是混乱的割据之地。虽然偶有零星匪患,但大局已定。吴懿以其老练沉稳的手段,成功地将一个情况复杂、潜在威胁巨大的区域,转化为了季汉稳固的南方屏障和粮赋来源地。
他的怀柔与稳固,与魏延在北线的雷霆与威慑,一南一北,一柔一刚,相得益彰。诸葛光在许昌收到吴懿“汝南已定,民心渐附”的奏报时,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对侧后的担忧,将全部精力投向那波涛汹涌的黄河对岸。中原这块棋盘上,季汉的根基,已被这两位风格迥异的大将,夯筑得坚实无比。
喜欢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