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种新式战车!很多!非常多!”
日军前线部队的无线电里充满了惊恐的呼喊!
第二重装机械化步兵师师长梁鸿云,亲自指挥着师属坦克营!
如同挥舞着一柄沉重的铁锤,狠狠地砸入了日军进攻队形的侧翼!
豹式坦克优越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在巷战和开阔地结合部得到了完美发挥!
它们横冲直撞!
用火炮点名日军火力点!
用重机枪扫射溃散的步兵!
日军的三七式速射炮在其厚重的倾斜装甲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与此同时,部署在后方制高点的 le.Fh 18 105 毫米榴弹炮和 FlaK 36\/37 88 毫米高射炮也开始咆哮!
105 毫米榴弹炮进行压制性覆盖射击!
而 88 毫米炮那令人绝望的划时代的穿甲能力!
则成为了日军任何敢于冒头的坦克和坚固工事的噩梦!
一门试图在远处提供火力支援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连同它的炮组,被一发88毫米炮弹直接炸上了天!
战斗瞬间演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与反突击!
日军第十六师团完全被打懵了!
他们预料中的虚弱残敌溃败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战术凶狠的钢铁洪流!
他们的进攻队形被豹式坦克无情地切割、撕裂!
步兵在守军密集的自动火力和半履带车的机动支援下死伤惨重!
许愿在独立第八军前进指挥所里,通过战场全息详细地图冷静地掌控着全局!
他不断调动预备队,堵截日军试图迂回的部队!
命令103 精锐炮兵旅集中火力覆盖日军的二梯队集结区域!
“命令周军,第一师向正面之敌发起反冲击,把他们压回去!”
“命令梁鸿云,第二师坦克部队,向鬼子左翼纵深穿插,打掉他们的指挥节点!”
独立第八军的官兵们,憋屈了数日的恶气,在此刻彻底爆发!
他们跟在坦克后面!
或是乘坐着半履带战车!
向溃退的日军发起了凌厉的反击!
刺刀见红的白刃战再次爆发!
但这一次,优势在独立第八军一方!
战至下午三时,减员严重的日军第十六师团的进攻彻底崩溃!
他们丢下了遍布战场的尸体、大量损坏的武器和二十多辆燃烧的坦克残骸!
狼狈后撤了数公里,才勉强稳住阵脚!
是役,独立第八军凭借新组建的两个重装机械化师!
予敌精锐第十六师团以毁灭性的沉重打击!
初步统计,毙伤日军超过四千人(其中包含大量军官)!
击毁各类坦克、装甲车三十余辆!
摧毁火炮、机枪无数!
日军第十六师团遭受了自组建以来,在单次战斗中最为惨重的损失!
其进攻锋锐被彻底打断!
短时间内再无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能力!
而独立第八军,虽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核心骨干和主要装备得以保存,士气更是高昂到了顶点!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谁也未曾想到!
在南京城破在即的最后时刻!
独立第八军竟能爆发出如此恐怖的能量!
重创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
捷报再次飞向奉化!
老头子接到战报时,久久无言,最终长叹一声!
“许破虏……真乃国之干城!此战,足以彪炳史册!”
尽管他知道,这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
但独立第八军和许愿的名字,已然铸刻在了抗战的丰碑之上!
南京,中华门下!
许愿踏过满是弹坑和敌尸的战场!
硝烟染黑了他的面庞,却遮不住他眼中那如同寒星般的光芒!
“第 16 师团……这只是开始!”
他望着远方日军溃退的方向,声音冰冷!
“破虏之路,漫长!但今日,我们让倭寇,流够了血!”
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天逆转的血色战场上!
映照着独立第八军那面虽然残破、却依旧高高飘扬的战旗!
独立第八军于12月11日重创日军第十六师团的捷报!
如同在压抑窒息的全国战局中投下了一颗耀眼的信号弹!
其引发的震动远超此前任何一次胜利!
毕竟,这是在首都城破在即的绝境中,对日军王牌师团主力的歼灭性打击!
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嘉奖电率先抵达!
措辞前所未有的热烈与急迫!
仿佛要将所有的赞誉在最后时刻倾泻在这支英雄部队身上!
“……独立第八军许愿军长并全体将士:捷报传来,举城振奋!你部于危难之际,屡创奇迹,今更予敌十六师团以重创,战果之辉煌,实为抗战以来所罕见!”
“足见我军并非不能战,实乃缺铁血之将、忠勇之兵!你部已为全军楷模,为民族脊梁!特令嘉奖,望再接再厉,再创殊勋!……”
然而,电文末尾,除了空泛的激励!
关于实质性的支援或明确的下一步指令,却只字未提!
唐生智此刻自身难保,这封嘉奖电更像是一曲华丽的挽歌前奏!
紧接着,来自奉化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的嘉奖令也以最高优先级送达!
这份电文规格极高!
不仅重申了蒋介石对许愿“忠勇智毅!
堪为表率”的极高评价,更宣布!
“着即颁发‘国光勋章’于许愿,独立第八军全体官兵,皆记大功一次,另行从优叙奖!”
“国光勋章”!
此乃国民政府最高荣誉,其象征意义无比巨大!
这无疑是将许愿和独立第八军的声望推向了顶峰!
然而,真正让许愿心神剧震的!
是紧随嘉奖令之后!
由侍从室主任林蔚亲自译撰!
标明“校长亲谕”的一封绝密短电!
电文极其简短,甚至能从中感受到发报人那份沉重与急迫:
“许生破虏:南京事已不可为,尔部战至此时,已尽忠职守,扬我国威于世界!”
“现命你部,相机准备撤退,保全骨干,以为将来反攻之基石!”
“切记,尔部乃国家千辛万苦淬炼之锋刃,不可徒然折损于孤城!渡江北上,或向西突围,相机决断,中正!”
喜欢抗战:从血战淞沪到割据东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抗战:从血战淞沪到割据东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