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矿坑内恒定不变的昏暗称作清晨,那林凡与艾莉今日起得比往常更早。一夜休整后,昨日修复水泵的疲惫尚未完全消散,但对水循环系统落成的期待,早已驱散了身体的惰性。车厢尾部的工作区里,那台历经除锈、换密封圈,部分部件还被艾莉手工打磨过的直流液压泵,以及几段清理干净的金属管路,正静静等待着最终的组装与考验。
“先确定整体布局。”艾莉手持炭笔,直接在车厢内壁一块相对光滑的金属板上勾勒示意图,“假设取水点固定在车外,水流通过主进水管,先进入我们自制的‘一级预过滤罐’。”她画了个简易桶形,“罐内填充清洗过的细沙与小石子,主要拦截树叶、泥沙等大颗粒杂质。接着,”笔尖顺势移动,“水流进入水泵增压,再推向‘二级主过滤单元’。”
二级过滤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艾莉计划改造一个原本用于存放工具的密封塑料方桶,她在桶盖上钻了三个孔,分别用于连接进水口、出水口与压力释放阀。桶内将依次安放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若未来能找到合适的,还可增设一级陶瓷滤芯。
“净化后的水,最终流入主储水箱。”艾莉在示意图末端画了个大圆圈,“关键在于所有接口必须严格密封,管路固定牢固,避免运行时出现泄漏或脱落。”
林凡凝视着草图,凭借出色的空间想象力迅速理解了整套流程:“明白。管路切割和固定支架的制作交给我,水泵的安装与电路连接由你负责。”
分工明确后,两人即刻行动。林凡从材料堆中找出几段不同口径的塑料软管与pVc管,比划好长度后,用锯子仔细切割。艾莉则着手焊接泵体的固定支架——她利用从废弃矿车上拆下的角钢,测量、切割、焊接,动作流畅精准。焊枪喷出的蓝色火焰在昏暗中格外刺眼,溅起的焊花宛如转瞬即逝的微小流星。
最大的难题在于接口适配。拆来的金属管口径,与他们现有的塑料管、过滤桶接口并不完全匹配。林凡翻出各类转接头与密封胶带,像拼拼图般尝试不同组合。遇到实在不匹配的地方,他便用小刀小心修整塑料管口,或是用热风枪微微加热软化后进行扩口。每一个连接处,他都缠绕足量生料带,再用力拧紧卡箍,力求万无一失。艾莉则检查了过滤桶盖上的孔洞,用砂纸打磨光滑后,装上带有橡胶垫圈的快接接头。
水泵为12V直流电,虽与车辆电路电压一致,但启动电流较大。艾莉并未将其直接接入主电路,而是先连接了一个此前修复的汽车用继电器,以及一个从废弃汽车风扇控制器上拆下改造的缓启动模块。“用小电流控制继电器开关水泵,能避免大电流直接冲击开关。”她解释道,“缓启动模块可让水泵电机平稳加速,减少瞬间电流峰值,对电池和电路都是一种保护。”随后,她将控制线引到一个简易的船型开关上,安装在靠近水系统操作区的位置。
忙碌数小时后,系统的骨架逐渐成型。粗犷的金属泵体、蜿蜒的各色管路、洁白的塑料过滤桶,搭配上各式转接头与阀门,看似杂乱,却透着一股扎实的、功能至上的工业美感。
“差不多了,准备试水。”艾莉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沾了些许油污,眼神却亮得惊人。
试水是关键环节。珍贵的储水不能轻易动用,两人决定从车外取水。林凡负责外部操作,将长长的进水管一端接好预过滤罐,另一端放入矿坑内他们常取水的、相对干净的积水洼。艾莉则在车内检查所有阀门状态,关闭储水箱进水阀,将系统出水口暂时对准一个空桶。
“开始注水!”林凡在车外喊道,同时用手动泵将水管灌满水,排出空气。
“收到!”艾莉深吸一口气,手指悬在水泵开关上方。
待林凡确认水已注入预过滤罐,艾莉果断按下开关。
“嗡——”水泵发出一阵比空转时沉闷得多的声响,机身震动明显。两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透过半透明的管路,能看到浑浊的水流被吸入预过滤罐,随后进入水泵。几秒后,出水口开始有水流出——起初是断断续续、夹杂气泡的浑水,但很快,水流趋于稳定,颜色也逐渐变浅。
水流先经过预过滤罐,罐内的细沙与石子发挥了显着作用,出水虽仍带些许黄色,却已看不到明显的悬浮颗粒。接着,水流进入主过滤桶,pp棉滤芯率先拦截细微杂质,活性炭则开始吸附异味与部分化学物质。
艾莉小心地接了一小杯最终出水口的水。与直接取自积水洼的水相比,这杯水清澈了许多,对着灯光几乎看不到悬浮物,土腥味也消失无踪。
“效果看起来不错。”林凡从车外走进来,凑近查看。
“初步算是成功了。”艾莉谨慎地说,“但还需测试流量、持续运行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必须煮沸后确认饮用安全。”
他们让系统持续运行了半小时,期间密切观察:水泵温度略有升高,但处于正常范围;管路出现一处轻微渗水,紧固卡箍后问题解决;出水清澈度保持稳定。同时,电力监测显示,水泵运行时的电流比预想中更大,即便加装了缓启动模块,对电池仍是不小的负担。
“看来这系统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林凡看着电量显示说,“更适合定时启动,比如每天集中过滤一到两小时,满足当日用水需求即可。”
“嗯,”艾莉表示赞同,“但这已经比完全手动取水、过滤高效太多了,而且实现了半自动化,我们不用一直守在旁边操作。”
当系统稳定运行,第一批约20升相对洁净的水注入单独的“已过滤待煮沸”水桶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尽管最终饮用仍需煮沸杀菌,但前置的物理过滤大幅减轻了后续处理负担,也显着提升了水的感官品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建立了一套可重复使用、效率更高的水处理流程,减少了外出取水的频率与暴露风险。
望着清澈的水流缓缓注入水桶,林凡心中涌起久违的踏实感——那是解决基本生存需求后独有的安心。他看向艾莉,恰好对上她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汗水与油污也掩盖不住眼中的成就感与默契。这种共同努力将想法变为现实、直接改善生存条件的过程,带来的满足感,远胜过找到一件现成物资。
“有了这个,至少短期内不用太担心水的问题了。”林凡用杯子接了点过滤后的水抿了一口——虽知仍需煮沸,心理上却已安心不少,“下次下雨,我们就能更高效地收集、净化雨水了。”
“没错,”艾莉点头,目光却若有所思地投向过滤桶,“但这只解决了‘净水’的问题,水的总量依旧受限于收集量。而且你看,”她指向预过滤罐清洗时排出的少量浑浊泥水,“要是想实现更闭环的系统,比如你之前提过的水培,就得考虑水的循环利用,甚至从空气中取水……”
水泵的嗡鸣声,融入发电机的背景音中,成为“漫游者号”内部新的生命律动。它象征着进步,是在废墟之上重建秩序的努力。尽管电力消耗增加,水源尚未完全自足,但这一步的迈出,让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明天时,又多了一份底气与从容。解决水的难题,恰似在黑暗的矿坑中,又点亮了一盏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灯。
喜欢我的移动堡垒拒绝伊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我的移动堡垒拒绝伊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