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同样热闹,一位年轻的大臣临下朝之际,得空当着陆靖寒的面直接启奏皇帝,要求废储。
安阳帝心烦意乱,这些天被他压下的折子都是关于废黜太子之事,如今竟有人公然上奏。
安阳帝还未开口,一旁的康亲王怒不可遏:“太子虽战事失利,但如今身体恢复如初,如常人一般无二。胜败乃兵家常事,何错之有?
且太子品行端正,他一腔热血爱国,十年戎马,苦守边疆,换来尔等高枕无忧。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议废储,是何居心?”老王爷给太后过完寿辰,尚未回封地,也日日上早朝。
那大臣毫不畏惧,侃侃而谈:“老王爷莫急,先让微臣把话说完。微臣认为,太子早已不能担当储君之位,应尊天意顺民心,及早废黜。
其一,他不懂兵法就敢带兵,导致战场失利,逼得陛下不得不割地赔款,他令国家损失惨重,令十万将士命归黄泉。
其二,外使来临,太子上朝,明明好了双腿却刻意哄瞒,实乃欺君。
太后生辰,太子缺席迟到,太子妃身为皇家儿媳,在当时隆重的国庆场合披头散发,仪容不整,更当众让外使难堪,太子夫妇如此行事乖张,难当大任。
这桩桩件件,哪样拎出来不是罪大恶极?长此以往,如何服众?可见太子德不配位,理应废储。”
“太子在战场流的可是血啊,你在这里连汗都不流,却冠冕堂皇的指责与他,你又为大启做过多少贡献?”康老王爷痛心疾首的道。
“微臣惭愧,微臣自认为未有大功亦无大错,微臣虽不才,但还没到为了活命,做出这种丧权辱国之事。”那大臣说的慷慨激昂。
康亲王气的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正要再开口,安阳帝出声制止:“王叔,且听其他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王苏璋作为丞相,首当其冲的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固然有错,但不应就此被废。战场上的失误,非他一人之责,诸多因素皆有影响。
太子殿下多年戍边之功不可磨灭,一次战败便要否定全部,实在于理不合。”
安阳帝微微点头。
“微臣记得王相起初保持的是中立的态度。如今做了太子殿下的岳丈,也替太子说情了。
微臣虽有些意想不到,但这确实也在情理之中。”凌云志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那天见到倾国倾城的王茈玫本人,他惊为天人,又被她的才情聪慧折服。
那本来是要成为他的女人,他就这样与她失之交臂,他后悔自己草率,也埋怨王苏璋没说清楚事情经过,所以毫不留情的怼着,早已忘却当初他的提携之恩。
“凌大人想知道为何吗?于公,我乃一国之相,凡事均以国之安危着想。太子作为储君,所行之事多利国利民,偶有过失不应被无限放大。
且轻易动储,胜国之动荡,牵连太大。于私,我为太子岳父,舔犊之情,人生常事,有何不对?”王苏璋自然不会惯着他,毫不留情的怼了回去。
“其他爱卿是何态度呢?”安阳帝的这一问,如同捅开了马蜂窝,金銮殿中各种声音开始混合。
自然是两派人马各持一词,互不相让,到后来就演变成唇枪舌战,甚至对骂。
“诸位大人,且安静,听孤一言。”这时,一直沉默的陆靖寒终于开口。
声音平静无波,却使争吵瞬间销声匿迹:“诸位大人,不管尔等主张什么,但孤知道,你们都是国之忠良,所行所言均为大启做打算,为陆氏的江山社稷考虑,尔等且听孤解释一二,再做决定。
孤带兵之时,虽不通兵法但也带了十年,身经百战。
大小战事,无一不和各位将军一同商议再三才做决定,奈何敌军阴险狡诈,又有天时地利的限制,孤已尽力减少伤亡。
至于双腿之事,孤确早已痊愈,但为了防止朝堂之上有细作潜伏,且五国使臣来访,恐其心有异,孤佯装腿疾未愈乃是为了迷惑敌人。
太后生辰之期,孤的太子妃为太后祈福,特地去紫云庵吃斋念佛,倘若拜佛求经依然浓妆艳抹,只怕会污了佛祖。
太子妃回来之日又在路上遭遇刺客偷袭,孤只能亲自去接她回来,所以才耽搁了时辰。”
“我夫妻一回来,就急忙赶往御花园前厅。以后的事诸位都已知晓,孤无需再复述一遍。”
“太子妃让外使难堪一事怎么说?”一大臣问。
“太子妃何以使外使难堪?哼,我们把他们当成最尊贵的客人,可是他们却以拜访我国为名,私下打探我国军事要情。
你们当他们是客人,可他们逮住机会就羞辱我们,当日那种情况下,若不是太子妃巧妙应对,挫其锐气,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若不是诸位同仇敌忾,大启将颜面何存?他们在我们的地盘羞辱我们,尔等还要奉他们为座上宾吗?”
太子话锋一转,冷笑道:“还是诸位觉得,人家砍你的头,你还要配合的伸长脖子才能彰显你们的诚意?”一句话说的众人纷纷面露愧色。
安阳帝微微点头,众多儿子中,就陆靖寒性格最像自己。
同样一直沉默的辰王低着头,不知道在思虑什么?安阳帝意味深长的叫了一声:“辰王,对于诸位爱卿废储的提议,你如何看待?”
喜欢太子妃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太子妃逆天改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