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时阅8

首页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柯南:炸弹之下众生平等长姐难为,我靠大山种田还债百年后我依旧是团宠挚欢误入狼室:老公手下留情!程书记的掌心娇宠快穿:幼崽在手,天下我有十爷,夫人昨晚的出轨对象是你啊重生80年代当军嫂陆沉周若雪免费看小说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时阅8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文阅读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txt下载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5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底层地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人生智慧

1532年11月16日,卡哈马卡的那场太阳雨

清晨的雾还没散透,印加帝国的土地上就飘起了细碎的太阳雨。

金色的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打在卡哈马卡广场的石板路上,把那些昨夜没干的露水照得亮晶晶的,像撒了一地碎银子。

广场四周的石屋门都关着,只有风卷着几片干枯的玉米叶,在空荡的石板上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轻响——没人敢随便探头,因为今天是皇帝阿塔瓦尔帕驾临的日子。

从昨天傍晚开始,整个卡哈马卡就静得吓人。

先是帝国的信使骑着快马冲进村子,嘶哑着嗓子喊“皇帝陛下的队伍到山谷了”,接着就是印第安人忙着清扫广场、在石屋前摆上陶罐里的玉米酒,连孩子们都被母亲按在屋里,不许哭闹。

谁都知道,阿塔瓦尔帕刚打赢了和弟弟的内战,带着八万大军回库斯科,卡哈马卡是必经之路,没人敢在这位新胜的皇帝面前失了规矩。

太阳慢慢爬高,雨也停了,远处终于传来了动静。

不是想象中大军行进的脚步声,而是一阵细碎的铃铛响,混着海螺壳的呜呜声,从东边的山谷口飘过来。

先是几个穿着羽毛披风的贵族走在前面,他们的披风是用金刚鹦鹉的羽毛织的,红的像火,绿的像翡翠,走起来的时候,羽毛跟着晃动,能映出好几种颜色。

接着是抬着轿子的人,一共八十个,全是精壮的印第安汉子,他们光着上身,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肩膀上搭着厚厚的麻布,抬着一顶用黄金和白银装饰的轿子——阿塔瓦尔帕就在里面。

轿子慢慢停在广场中央,周围的印第安人“唰”地一下全跪了下去,头贴着石板,连大气都不敢喘。

轿帘被一只戴着金镯子的手掀开,阿塔瓦尔帕走了出来。他身材很高,穿着一件绣满了金线的长袍,头上戴着一顶插着彩色羽毛的王冠,脖子上挂着一串用绿宝石串成的项链,每走一步,身上的金饰就会发出轻轻的碰撞声。

他没看周围跪着的人,只是抬眼扫了扫广场西边——那里站着一群奇怪的人。

那群人太少了,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六十多个,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手里拿着铁做的棍子,还有几匹高高大大的“怪物”站在他们身边。

印第安人从来没见过马,昨天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有小孩吓得哭了,以为是长着四条腿的猛兽。

阿塔瓦尔帕皱了皱眉,他听说过这些“外来人”,从大海那边来的,之前在海边抢过村子,但他没放在心上——八万大军就在城外,这一百多个人,连塞牙缝都不够。

站在那群人最前面的是个叫皮萨罗的男人,他头发花白,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从额头一直划到下巴。

他手里也拿着一根铁棍子,眼睛紧紧盯着阿塔瓦尔帕,手心里全是汗。

其实他比谁都紧张,昨晚还跟手下商量,要是印第安人动手,就往马肚子底下钻——他们的铁棍子虽然能发射铅弹,但只有二十多根,剩下的全是铁剑和长矛,真要打起来,根本不是对手。

阿塔瓦尔帕没动,他等着这些外来人过来行礼——在印加帝国,所有人见到皇帝都要下跪,哪怕是邻国的国王。

可皮萨罗没跪,反而朝身后招了招手。

紧接着,广场西边的石屋里突然传出了巨大的声响,不是人的喊叫,是一种印第安人从来没听过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

阿塔瓦尔帕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周围跪着的印第安人也慌了,有的想站起来,有的直接趴在了地上。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些“怪物”突然动了。

马的蹄子踩在石板上,发出“哒哒哒”的巨响,像打雷一样。骑在马上的人挥舞着铁剑,朝着印第安人冲了过来。

铁剑砍在印第安人的木矛上,“咔嚓”一声就把木矛劈断了,接着就见血溅了出来。

广场上瞬间乱了套,印第安人尖叫着四处逃跑,可广场四周的门早就被皮萨罗的人锁死了,他们只能在石板上互相推搡,有的人被马踩倒,有的人被铁剑划破了喉咙,鲜血流在石板上,把那些亮晶晶的露水染成了红色。

阿塔瓦尔帕的护卫们反应过来,举着木矛和石斧冲上去,可他们的武器根本打不过铁剑。

一个护卫拿着石斧朝骑马的人砍过去,结果被对方用铁剑挡住,接着手腕就被砍断了,石斧“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另一个护卫想从后面偷袭,却被马一脚踹在胸口,当场就不动了。

阿塔瓦尔帕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的人一个个倒下,黄金王冠掉在了地上,被马蹄踩得变了形。

他想喊,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外来人把他围了起来,用铁链子套住了他的脖子。

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直直地照在广场上,把地上的血照得发亮。

皮萨罗走到阿塔瓦尔帕面前,用生硬的印第安语说:“你现在是我的俘虏了。”

阿塔瓦尔帕看着他,又看了看满地的尸体——他的八万大军还在城外,可广场上的几百个护卫,连一个时辰都没撑住。

风又吹了起来,卷着血腥味,吹过石屋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音,像在哭。

后来,当这场战役的消息传遍美洲大陆,有个叫耶利的印第安领袖,站在自己部落的山头上,看着远处的大海,问了一个问题。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砸在了所有原住民的心里:“我们有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坚硬的石屋,有那么锋利的木矛,可为什么,那些从大海那边来的人,只用一百多个人,就打败了我们的帝国?”

风把他的话吹向远方,没人能回答。

那天卡哈马卡广场上的太阳雨,那场没撑过一个时辰的战役,还有耶利的疑问,像一个解不开的谜,留在了历史的风里。

为什么是他们带着枪炮来,不是我们带着木矛去?

耶利的那个问题,我后来在很多地方都听到过类似的版本。

有印第安老人对着博物馆里的青铜斧叹气,有非洲部落的年轻人拿着手机查“欧洲为什么先有铁路”,甚至有孩子看着历史课本上的地图问:“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先学会造大船,有些地方一直靠独木舟?”

这些问题看着不一样,根子其实是同一个——不是谁比谁更聪明,也不是谁的运气更好,而是环境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一样的种子。

这就是我想在这本书里说的核心:决定不同文明走向的,不是人种,是环境。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啊,当初皮萨罗他们能打赢,明明是有枪炮、有钢铁,还有那些能杀人的病菌。

这话没说错,但这些东西只是“近因”——就像你看到两个人,一个开着汽车,一个骑着自行车,汽车比自行车快,这是明眼能看到的差距,但你没问,为什么这个人能买得起汽车,那个人只能骑自行车?

是他更努力吗?不一定。

可能他老家有矿,可能他赶上了好时机,这些藏在后面的、更根本的原因,才是“终极因”。

放在卡哈马卡战役里,枪炮、钢铁、病菌就是“汽车”,是近因;

而环境,就是那个“老家有矿”一样的终极因。

环境怎么一步步把“汽车”造出来的?

关键就在于一个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粮食。

你别觉得粮食简单,它可是文明的“发动机”。

咱们先想个简单的事儿: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得靠打猎、采野果过日子,他能有多少时间干别的?

早上天不亮就得出去追鹿,中午顶着太阳找野莓,晚上还得担心能不能把猎物扛回家。

他连坐下来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哪有时间琢磨怎么造铁剑、怎么配火药?

但如果他能种粮食呢?春天把种子撒下去,夏天除除草,秋天等着收割。

粮食收多了,吃不完可以存起来,不用再天天为了一口吃的奔波。

这时候,就会有人闲下来了——有人可以专门琢磨怎么把石头磨得更锋利,有人可以研究怎么烧出更结实的陶罐,甚至有人可以当医生、当领袖。

这些“不种地也能活下去”的人,就是文明的“技术工”和“管理者”,没有粮食给他们兜底,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存在。

而能不能种粮食,能不能种出足够多的粮食,全看环境给不给力。

比如欧亚大陆,天生就占了大便宜。

那边有很多容易驯化的植物,像小麦、水稻、玉米,这些植物结的种子多,还容易保存,种一年能吃好几年。

还有很多容易驯化的动物,像牛、马、羊,牛能耕地,马能拉车,羊能产羊毛和肉。

你想想,有了这些“帮手”,种地多省事?一个人种的粮食,能养活十个人,剩下的九个人就能去搞发明创造了。

可美洲大陆呢?情况就差远了。

那边能驯化的植物少,早期只有玉米还算靠谱,但玉米的驯化比小麦晚了好几千年。

动物就更惨了,整个美洲大陆,能驯化的大型动物只有骆马,而且骆马不能耕地、不能拉车,只能驮点东西,跟欧亚大陆的牛和马根本没法比。

印第安人想种粮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刨地,一个人种的粮食,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养那些“技术工”?

粮食不够,文明的脚步就慢了。

你想,欧亚大陆的人早就靠着充足的粮食,攒够了人口,养出了专门造工具的工匠,甚至还出现了国家,有了军队和统一的管理。

而美洲的印第安人,还在忙着解决吃饭问题,他们的工具只能停留在木矛和石斧,也没形成大规模的军队——不是他们不想,是粮食养不起那么多不种地的人。

再往后,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欧亚大陆的工匠,在铁工具的基础上,慢慢琢磨出了钢铁,又从钢铁武器发展出了枪炮;

而印第安人,连铁都没见过,更别说枪炮了。

还有病菌,欧亚大陆的人因为长期和牛、马这些动物生活在一起,身上带了很多病菌,自己早就有了抵抗力;

可印第安人从来没接触过这些动物,一旦遇到这些病菌,就像遇到了从没见过的敌人,根本没法抵抗。

你看,这就像两个人过日子。

一个人家里有肥沃的土地,有好用的农具,早早地就把粮食存满了仓,还雇了人帮他打理生意,后来又买了汽车,开了工厂;

另一个人家里只有贫瘠的山坡,只能靠手刨地,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多少粮食,连自行车都买不起。

等这两个人遇到一起,差距早就不是“汽车和自行车”那么简单了,而是背后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而这积累的起点,就是他们各自的“家底”,也就是环境。

所以,耶利问“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他们”,答案不在卡哈马卡的广场上,不在皮萨罗的枪炮里,而在几千年前,当欧亚大陆的人第一次把小麦种子撒进土里,当美洲大陆的人还在追着鹿群奔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书写了。

环境给了不同的土地不同的“剧本”,而粮食,就是打开这个剧本的第一把钥匙。接下来的故事,都是从这把钥匙开始的——比如,有了粮食之后,那些“闲下来”的人,到底发明了什么?

那些能耕地、能拉车的动物,除了帮忙种地,还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这些,咱们慢慢说。

欧亚大陆的三个“老天爷赏饭”技能

上次咱们聊到,粮食是文明的发动机,而环境决定了谁能先把这台发动机点燃。

但欧亚大陆的优势,可不止“能种粮食”这么简单——它手里还攥着三个别人没有的“杀招”,这三个杀招像连环扣一样,一步步把它推到了文明的前面。

咱们先从最让人好奇的一个说起:为什么欧亚大陆有那么多能干活的动物,而非洲的斑马却连骑都骑不上?

第一个杀招:动物里的“听话选手”,早就被欧亚大陆挑走了

你可能在动物园见过斑马,黑白条纹晃得人眼晕,看着跟马差不多,可为什么没人骑着斑马打仗,也没人用斑马拉车?

难道是非洲人没试过?

还真不是——历史上好多人都打过斑马的主意。

19世纪的时候,欧洲有个殖民者叫塞西尔·罗兹,他想在非洲修铁路,觉得斑马比马结实,还不怕当地的采采蝇,就专门抓了一群斑马,想训练它们拉火车。

结果呢?斑马根本不听话,一见到人靠近就踢就咬,拉车的时候要么突然停下来啃草,要么撒腿往野地里跑,折腾了半年,连一节车厢都没拉动过。

后来还有人想训练斑马当坐骑,可斑马的脾气比野马还倔,你要是硬把马鞍架在它背上,它能原地蹦三尺高,把人甩下来还不算,还会回头追着你踢。

为什么斑马这么“难管”?不是它天生叛逆,是它身上的“野生基因”根本没被筛选过。

咱们现在养的马,是一万多年前欧亚大陆的人从野马驯化来的,那时候的人可不是随便抓一匹马就养,而是挑那些脾气温顺、不容易受惊的,一代一代选下来,才把野马变成了听话的家马。

可斑马不一样,在非洲草原上,它每天都要面对狮子、鬣狗的追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得跑,所以进化出了特别敏感的神经——只要有陌生的声音、陌生的东西靠近,它第一反应就是反抗或逃跑,这种本能刻在骨子里,根本没法通过训练改掉。

而且斑马还有个毛病,它不像马那样能成群结队地跟着头马走,每一匹斑马都想自己说了算,根本没法形成“马群秩序”,人自然就没法管它。

其实不只是斑马,整个非洲大陆,能被真正驯化的大型动物只有牛和驴,其他像长颈鹿、河马、羚羊,要么脾气太暴,要么长得太慢,要么没法成群饲养。

美洲大陆更惨,除了骆马,几乎没有能干活的大型动物。可欧亚大陆呢?

简直是“动物宝库”——马能骑、能拉车,牛能耕地、能产奶,羊能产羊毛、能吃肉,猪长得快、繁殖多,连骆驼都能在沙漠里当“运输车”。

这些动物可不是光用来干活的,它们还帮了欧亚大陆一个大忙:帮人“省力气”。

有了牛耕地,一个农民能种的地比以前多三倍;

有了马拉车,粮食和货物能运到几百里外的地方,不用再靠人扛肩挑。

更重要的是,这些动物还成了“移动的蛋白质库”——冬天没粮食的时候,杀一头牛就能让一家人活下来,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只能靠打猎获取肉,一旦猎物变少,就得饿肚子。

你看,光是“能驯化动物”这一点,欧亚大陆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它的第二个杀招,更厉害——它的大陆形状,像一条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让文明的种子能跑得飞快。

第二个杀招:东西走向的“文明高速路”,让技术跑遍全大陆

咱们先打开地图看看:欧亚大陆是横着长的,从西边的英国到东边的中国,差不多都在同一个纬度上;

而非洲和美洲是竖着长的,从北边的加拿大到南边的阿根廷,纬度差了几十度,温度和气候差得能有天那么远。

这跟文明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去了——纬度差不多,气候就差不多,你在东边种得活的小麦,拿到西边也能种;你在南边养得活的牛,拿到北边也能养。

就说小麦吧,它最早是在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驯化的,大概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

因为欧亚大陆是东西走向,气候相近,小麦的种子很快就被人带到了西边的欧洲和东边的印度。

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从英国到印度,整个欧亚大陆的西边和中间,都种上了小麦。

同样,中国驯化的水稻,也顺着东西方向,传到了朝鲜和日本。

粮食能随便传,技术也能跟着传。

比如冶铁技术,最早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一带)出现的。

因为有小麦和其他粮食作物提供的充足食物,当地很快就有了专门的铁匠。

这些铁匠琢磨出怎么把铁矿石炼成铁,再打成铁剑、铁犁。

没过几百年,冶铁技术就顺着东西方向,传到了欧洲、中东和印度。

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时候,欧亚大陆上很多地方都已经用铁工具种地、用铁武器打仗了。

可美洲大陆就不一样了,它是南北走向,气候差得太多。

比如玉米,最早是在中美洲的墨西哥被驯化的,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

如果想把玉米传到南边的秘鲁,就得从墨西哥往南走,穿过热带雨林和高山。

热带雨林里又热又湿,玉米种子容易发霉;

高山上太冷,玉米长不出来。

结果呢?玉米花了整整3000年,才传到秘鲁。

等秘鲁人学会种玉米的时候,欧亚大陆的人早就用铁犁种小麦,甚至开始用火药了。

技术的传播就更难了。

中美洲的玛雅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还会算天文历法;

可南边的印加人,直到15世纪都没学会文字,只能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

不是印加人笨,是他们和玛雅人之间隔着热带雨林和高山,既没有路,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让商人或学者来回跑,技术根本传不过去。

咱们可以做个比喻:欧亚大陆的东西走向,就像一条平坦的高速公路,路上的车(粮食、技术、 ideas)能跑得又快又远;

而非洲和美洲的南北走向,就像一条全是上坡和弯道的小路,车没跑多远就会被卡住。

等欧亚大陆的车已经跑遍全大陆的时候,其他大陆的车可能还在起点附近打转。

有了听话的动物,有了能传技术的“高速路”,欧亚大陆的文明已经跑得很快了。

可它还有第三个杀招,这个杀招看不见摸不着,却比枪炮还厉害——那就是病菌。

第三个杀招:病菌不是“敌人”,是欧亚大陆的“免疫疫苗”

1520年的时候,有个叫科尔特斯的西班牙人,带着几百人去打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

一开始,阿兹特克人打得很凶,把西班牙人围在了城里,眼看就要赢了,可突然有很多阿兹特克人开始发烧、咳嗽,浑身长满了疹子,没几天就死了。

这场病像野火一样,在阿兹特克人的城市里蔓延,短短一年,就杀死了一半以上的阿兹特克人。

最后,西班牙人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阿兹特克的首都。

这场杀死阿兹特克人的病,就是天花。

咱们现在都知道,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为什么西班牙人没事,阿兹特克人却死了那么多?

因为西班牙人早就有了免疫力,而阿兹特克人从来没见过这种病菌。

病菌是怎么来的?

大部分能让人生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来的。

比如天花,可能来自牛身上的牛痘;

流感,来自猪和鸭子;

麻疹,来自牛身上的麻疹病毒。

欧亚大陆的人,长期和牛、马、猪这些动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物身上的病菌慢慢传到了人身上。

一开始,这些病菌也会杀死很多人,可活下来的人,身体里就有了抗体,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也会从妈妈那里得到抗体,慢慢就有了免疫力。

就像咱们现在打疫苗一样,欧亚大陆的人,在几千年前就通过和动物接触,“免费”打了一场又一场的“疫苗”。

比如天花,在欧洲流行了几百年,虽然每年都会死人,但大部分人都能扛过去,甚至有些人还会故意让小孩接触轻微的天花病毒,让他们提前产生免疫力。

到了16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对天花已经有了很强的抵抗力,大部分人感染后,只要好好休息,就能痊愈。

可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他们几乎没有驯化过大型动物,除了骆马,就没怎么和其他动物长期生活过。

所以,他们从来没接触过天花、流感这些来自动物的病菌,身体里没有任何抗体。

当西班牙人带着这些病菌来到美洲的时候,对印第安人来说,就像遇到了一场从未见过的“洪水”,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除了天花,还有麻疹、流感、鼠疫,这些病菌像无形的军队,跟着欧洲人走遍了美洲。

据统计,从16世纪到17世纪,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死于这些病菌。

比卡哈马卡战役更残酷的是,这场“病菌战争”,印第安人连敌人都看不见,就已经输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打架,一个人事先打了疫苗,不怕病毒;

另一个人没打疫苗,一碰到病毒就会倒下。

那么,就算没打疫苗的人手里有刀,也很难打赢打了疫苗的人。

欧亚大陆的人,就是那个“打了疫苗”的人,而印第安人,就是那个“没打疫苗”的人。

病菌不是欧亚大陆人故意放的,但它确实成了欧亚大陆文明扩张的“隐形帮手”。

讲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欧亚大陆的优势,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谁比谁聪明,而是靠环境给的三个“杀招”:能驯化的动物帮它省了力气,东西走向的大陆帮它传了技术,和动物接触带来的病菌帮它练了免疫力。

这三个杀招环环相扣,让欧亚大陆的文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可问题来了,既然环境这么重要,那是不是说,那些环境不好的地方,就永远赶不上来?

当然不是。

因为环境能决定起点,但不能决定终点。

就像一个人,出生在穷人家,起点可能比别人低,但只要肯努力,一样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么,那些曾经落后的文明,是怎么一步步赶上来的?

从卡哈马卡到你家:3个能落地的“破局清单”

聊完欧亚大陆的三个“杀招”,你可能会想: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历史了,跟我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其实,历史里藏着的逻辑,到今天依然好用。

就像耶利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会输”,我们有时候也会纠结“为什么我总加班却没升职”“为什么我做的产品没人买”——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也藏在“终极因”里,藏在“可驯化资源”和“东西轴线”里。

接下来,我给你三个能直接上手的清单,帮你把历史规律变成自己的破局工具。

清单一:用“终极因”思维,扒开你困境的“第一层土壤”

咱们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怎么像分析文明差距一样,分析自己的困境?

很多人遇到问题,只会盯着“近因”——比如“这次面试没通过,是因为我回答错了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月没完成业绩,是因为客户太挑剔”。

但就像皮萨罗的枪炮不是打赢的根本原因,这些表面问题也不是你困境的核心。

真正的破局,是找到藏在后面的“终极因”。

这里有个3步找“终极因”的方法,你可以照着做:

第一步:把“问题”拆成“结果”和“近因”,先别着急下结论。

比如你说“我总是存不下钱”,这是结果;

近因可能是“上个月买了新手机”“这个月聚餐太多”。

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你要接着问:“为什么我会忍不住买新手机?

为什么聚餐我每次都去?”

第二步:追问3个“为什么”,直到碰到“没法再拆”的那个点。

就拿“存不下钱”举例:

?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忍不住买新手机?

因为同事都换了,我觉得自己的手机有点旧了。

? 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同事换了我就要换?

因为我怕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

? 第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怕跟大家不一样?

因为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没信心,想靠外在的东西获得认可。

到这里,“对工作能力没信心”就是“存不下钱”的终极因——你不是不会省钱,是在用消费掩盖自信的缺失。

再比如“总是加班却没升职”,近因是“任务太多做不完”,追问下去可能会发现“终极因”是“不会拒绝额外工作”,再追问就是“怕领导觉得自己不积极”,本质是“对职业价值没有清晰认知”。

第三步:把“终极因”变成“可行动的目标”,而不是停留在“我知道了”。

比如找到“对工作能力没信心”这个终极因后,别只说“我要提升自信”,而是拆成具体的事:“每周花2小时学Excel高级功能”“下个月主动跟领导要一个小项目试试”——这些事能直接补你的“能力短板”,比单纯省钱有用得多。

我有个朋友,之前总抱怨“自己做的短视频没人看”,近因是“播放量低”“没上热门”。

用这个方法追问后发现,终极因是“他只拍自己喜欢的宠物日常,却没研究过平台上同类热门视频的规律”——他不是不会拍视频,是没找对“用户喜欢看什么”这个“土壤”。

后来他每周花3小时分析热门视频的选题和剪辑节奏,两个月后,有一条视频就涨了10万粉。

记住,“近因”是你能看到的“枪炮”,“终极因”才是你能改变的“环境”。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跟“枪炮”硬碰硬,而是先改良自己的“土壤”。

清单二:找到你的“可驯化资源”和“东西轴线”,让优势滚起来

欧亚大陆靠“可驯化的动植物”省力气,靠“东西轴线”传技术;

对你来说,“可驯化资源”就是你的“核心技能”——不用太多,但能帮你高效解决问题;

“东西轴线”就是你的“传播平台”——能让你的技能被更多人看到,产生更大的价值。

先教你怎么找“可驯化资源”(核心技能),这里有个“排除法”,比“我觉得我擅长什么”更靠谱:

第一步:列出你过去半年里,“做起来不觉得累,还能得到别人认可”的3件事。

注意,是“不觉得累”,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比如:

? 你可能觉得“帮同事改ppt”不费劲,还总被夸“逻辑清晰”;

? 你可能喜欢“跟客户聊天”,总能聊出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

? 你可能擅长“整理信息”,比如把杂乱的会议记录写成清晰的文档。

第二步:从这3件事里,找出“能解决别人痛点”的那个。

“改ppt”能解决“别人不会梳理逻辑”的痛点;

“跟客户聊天”能解决“销售找不到需求”的痛点;

“整理信息”能解决“大家没时间抓重点”的痛点。能解决痛点的技能,才是“可驯化”的——就像牛能耕地、马能拉车,它们的价值在于“有用”。

第三步:把这个技能“打磨到超过80%的人”,不用追求“完美”。

比如你擅长“改ppt”,就专门学“逻辑框架”和“视觉设计”,不用去学动画特效;

你擅长“跟客户聊天”,就专门练“提问技巧”和“需求挖掘”,不用去学演讲。

记住,核心技能的关键是“专”,不是“全”——欧亚大陆没驯化斑马,只驯化了马,照样赢了。

找到“可驯化资源”后,下一步就是找你的“东西轴线”(传播平台)——让你的技能“跑”起来,被更多人看到。

这里有个“平台匹配表”,你可以对号入座:

? 如果你的核心技能是“文字类”(比如写文案、改简历、整理信息):“东西轴线”就是微信公众号、知乎、小红书(图文笔记)、豆瓣——这些平台适合长文字,能让你把“逻辑清晰”的优势发挥出来。

比如你擅长“改简历”,就可以在知乎写“3步优化简历关键词,通过率提高50%”,吸引需要找工作的人。

? 如果你的核心技能是“语言类”(比如聊天、讲课、答疑):“东西轴线”就是抖音、视频号、b站(知识类视频)、播客——这些平台适合口语表达,能让你把“擅长沟通”的优势放大。

比如你擅长“跟客户聊天”,就可以在抖音拍“销售怎么问,客户才会说真话”,吸引做销售的人。

? 如果你的核心技能是“动手类”(比如做手工、修家电、做美食):“东西轴线”就是抖音、快手、小红书(短视频)、b站——这些平台适合展示过程,能让你把“擅长实操”的优势可视化。

比如你擅长“做美食”,就可以在小红书发“10分钟搞定早餐三明治,好吃不踩雷”,吸引上班族。

我之前认识一个做行政的女生,她的核心技能是“整理收纳”——帮同事整理办公桌,总能让桌面又整齐又好用。

她的“东西轴线”选了小红书,每周发3条“办公室收纳技巧”,比如“抽屉怎么分区,找文件不用翻半天”“键盘旁边放什么,打字更舒服”。

半年后,有公司找她做“办公室收纳培训”,还接了收纳产品的广告,副业收入比工资还高。

记住,“可驯化资源”是你的“牛和马”,“东西轴线”是你的“高速公路”——光有牛和马不够,还得有路,才能让它们帮你拉来更多“粮食”。

清单三:用文明逻辑看商业和投资,别只盯着“枪炮”

不光是个人,商业和投资里也藏着同样的逻辑。

很多人看公司,只看“近因”——比如“这家公司今年利润高”“这款产品卖得好”,但真正能长期赚钱的,是看它的“终极因”(行业环境)、“可驯化资源”(核心竞争力)和“东西轴线”(渠道能力)。

这里有个“3步分析法”,不管你是想找工作,还是想投资,都能用:

第一步:先看行业的“终极因”——这个行业的“土壤”好不好?就像欧亚大陆的土壤适合种小麦,好的行业“土壤”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需求稳定且增长”,二是“门槛不低,不容易被随便替代”。

比如你想找工作,在“教培”和“新能源”之间选,新能源的“土壤”就更好:需求上,国家在推碳中和,新能源车销量每年都在涨;

门槛上,需要技术研发和生产线,不是随便开个公司就能做。

而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大,需求不稳定,门槛也相对低——这就是“土壤”的差距。

再比如投资,看一家公司前,先看它所在的行业:比如“宠物医疗”比“传统报纸”的土壤好,因为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对医疗的需求在增长;

而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需求在萎缩。

行业的“土壤”不好,公司再努力,也很难像欧亚大陆那样“滚雪球”。

第二步:看公司的“可驯化资源”——它有没有“别人拿不走的本事”?

就像欧亚大陆有马和牛,公司的“可驯化资源”可能是技术(比如华为的5G专利)、品牌(比如茅台的口碑)、供应链(比如京东的物流)。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奶茶,为什么喜茶能比普通奶茶店卖得贵、开得多?

它的“可驯化资源”不是“奶茶好喝”,而是“品牌设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它能把门店设计成网红打卡地,吸引年轻人;

还能通过供应链控制原材料成本,保证每家店的口味一致。

这些能力,普通奶茶店学不会,也拿不走。

你找工作的时候,也要看公司的“可驯化资源”:比如你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它的核心是“技术”还是“靠烧钱拉用户”?

靠技术的公司,就像有“马和牛”,能长期发展;靠烧钱的公司,就像只有“斑马”,可能一阵风就没了。

第三步:看公司的“东西轴线”——它的“渠道”能不能让产品\/服务快速触达用户?

就像欧亚大陆的东西走向能传小麦,好的“东西轴线”应该是“高效、稳定、能放大优势”的。

比如你看一家卖美妆的公司,它的“东西轴线”是“只靠线下专柜”还是“线上直播+线下门店+私域运营”?

后者就更像“高速公路”——直播能快速吸引流量,线下门店能让用户体验,私域能留住老客户,比只靠专柜的公司跑得更快。

我有个做投资的朋友,之前投资了一家做“智能门锁”的公司,就是用这个方法:行业“土壤”好(大家对家居安全的需求在增长),公司“可驯化资源”强(有自主研发的指纹识别技术),“东西轴线”全(线上在京东淘宝卖,线下跟万科、碧桂园这些房企合作,预装到新房里)。

结果两年后,这家公司的市值涨了3倍。

记住,看商业和投资,别只盯着“利润”和“销量”这些“枪炮”,要去看它背后的“土壤”(行业环境)、“牛马”(核心竞争力)和“高速公路”(渠道)——这些才是能让它长期赢的关键。

讲到这里,你应该发现了,不管是历史、个人,还是商业,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通的:先找到自己的“终极因”,改良“土壤”;

再驯化自己的“核心技能”,找到“牛马”;

最后搭建自己的“传播平台”,修通“高速公路”。

卡哈马卡战役的结果,不是一天注定的;

你的人生和事业,也不是一天能改变的,但只要找对了逻辑,一步步走,就能慢慢把“劣势”变成“优势”。

下一次,当你再遇到困境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终极因”是什么?

我的“马和牛”在哪里?

我的“东西轴线”修好了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很多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当我们看懂耶利之问,我们看懂了什么?

合上书之前,我想带你回到卡哈马卡广场——1532年那场太阳雨过后,印第安人跪在石板上捡拾被马蹄踩变形的黄金,皮萨罗的手下在清点俘虏,而远处的山谷里,八万印加大军还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成了阶下囚。

那一天的血与雨,像一道刻在历史上的疤,而耶利后来站在山头上的疑问,就是疤上最疼的那根刺:“为什么是他们带着枪炮来,不是我们带着木矛去?”

我们花了这么多篇幅聊小麦与斑马、大陆轴线与病菌,不是为了给“谁优谁劣”找答案,而是为了给你一副理解世界的“底层地图”。

这副地图上没有“天生赢家”的标记,只有“环境埋下的种子”和“时间结出的果”——就像欧亚大陆的优势不是凭空来的,它只是先得到了能种小麦的土壤,先驯化了能耕地的牛,先有了能传技术的东西轴线;

而美洲大陆不是“落后”,它只是在环境里拿到了另一副牌,那副牌里没有马,没有容易传播的粮食,没有让身体产生抗体的病菌。

这副“底层地图”能教会你的第一样东西,是“谦卑”。

以前我们看历史,总爱说“某人真厉害”“某国真强大”,却忘了厉害的背后可能藏着环境的馈赠,强大的根基可能是千万年的积累。

就像你看到有人开着跑车,别急着说“他真有钱”,先看看他是不是生在有矿的家庭;

看到有人事业成功,别急着说“他真聪明”,先想想他是不是刚好踩中了行业的风口。

明白“环境比个人努力更早埋下伏笔”,就不会轻易羡慕别人的人生,也不会随便否定自己的处境——你现在走的路,可能只是起点不同,不是方向错了。

我认识一个在小县城做教师的朋友,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本事,一辈子就这样了”,看了这些历史逻辑后,她突然想通了:不是她不够努力,是小县城的教育资源有限,她能接触到的培训和机会,本来就比大城市的老师少。

但她没放弃,反而开始利用线上平台学新课改的方法,还把自己教语文的经验写成文章发在公众号上。

现在,她的公众号有了几万粉丝,很多农村老师都跟着她学怎么教孩子写作文——她没有改变自己的起点,却用“底层地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这副“底层地图”能教会你的第二样东西,是“理性”。

遇到问题时,它能让你跳出“只看表面”的陷阱,不被“近因”牵着走。

比如看到别人做短视频火了,别跟着盲目拍;看到某个行业赚钱,别冲动辞职——先想想“他火的终极因是什么”“这个行业的土壤好不好”。

就像当年欧洲人带着枪炮来到美洲,不是枪炮本身厉害,是枪炮背后的粮食、技术、病菌在支撑;

现在有人靠直播带货赚钱,不是他会说话,是他选对了产品,找对了平台,懂用户的需求。

理性不是让你“不敢行动”,而是让你“想清楚再行动”。

就像欧亚大陆的人驯化马,不是随便抓一匹就养,是先观察马的脾气,再一代一代筛选;

你想做一件事,也不是随便开始,是先分析自己的“可驯化资源”,再找对“东西轴线”。

这样的行动,才不是“碰运气”,而是“顺着规律走”。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答耶利的疑问了。

为什么印加帝国会输?

不是因为印第安人不勇敢,不是因为他们的木矛不够锋利,是因为当欧亚大陆的人在种小麦、驯马、传技术的时候,印第安人还在追着鹿群奔跑,还在为玉米的收成发愁。

这场输赢,在几千年前,当两大陆的环境分别埋下第一颗种子时,就已经开始书写。

但这不是“命定”,就像后来的美洲,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农业技术,有了自己的工业发展;就像现在的我们,哪怕起点不高,也能靠“底层地图”找到破局的方法。

耶利的疑问,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疑问——“为什么我现在是这样的生活?”

“我能不能过得更好?”而答案,就藏在你对“底层地图”的理解里:先看懂自己的“终极因”,再驯化自己的“核心技能”,最后找到自己的“东西轴线”。

一步一步走,你未必能成为“欧亚大陆”,但你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关于“底层地图”的故事还没说完。

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几十年里快速崛起?

为什么有些看似“没优势”的行业能突然爆发?

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环境与文明”的另一种逻辑里——后面的拆解经典书籍里,我们就来聊聊“那些逆袭的文明”,看看它们是怎么靠后天的努力,改写环境埋下的剧本。

希望你合上书后,再看到世界上的各种差距时,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焦虑;

再面对自己的人生时,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迷茫。

毕竟,看懂历史的逻辑,不是为了回头看,是为了向前走。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火影之从心开始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张冬杨翠抗战先锋!同学们一起穿越吧!游戏旅途云顶之开局转职赏金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好兄弟变身豪门少女,我把她收了全民:我转职成了赶尸人站在文娱上游重生赛罗那些年隐秘偷欢电竞男神不好惹六界仙帝NBA看谁都是慢动作,打爆联盟误入官场总裁,那对双胞胎长得好像你穿越:开局成为乞丐,觉醒系统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权国
经典收藏棹渡八零,拆家小能手她竟然是天才人在海贼,超兽武装军嫂俏!军爷糙!八零随军闪了腰合约当妈爆红娃综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和我妈一起穿越,我爸在家做后勤小师祖真不浪,她只是想搞钱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至尊星魂萌宝复仇:神医妈咪虐豪门谁家炉鼎师尊被孽徒抱在怀里亲啊原神:我给散兵讲童话轻尘语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逼我断亲,住牛棚我暴富你们哭啥山海探秘之陌途开局公司破产,在娱乐圈咸鱼翻身被雷劈后:我在地球忙着种田
最近更新带着机械文明去58年做幕后黑手想吃绝户?我带养父嫁进军区大院无量修真四合院:拼夕夕的美好生活闺蜜穿八零,入错洞房嫁对郎炮灰重生后逆袭,渣夫全家悔断肠增广贤文,俗语不俗潇湘自立传太子妃逆天改命在无限恐怖中,签到万界道爷的热血传奇闪婚兵痞,渣总跪求复合上古神工之术之傀儡天工姐姐乖,弄脏我你是我的漏洞仙途宿缘:破世仇情定今生乞丐剑神独孤无忧青霜剑魂录闪婚兵痞,宠爱到底谢家的大龄剩女做皇后了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时阅8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txt下载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最新章节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