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号”传回的画面里,苏晚捧着那个拳头大的火星土豆,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凌霁把通讯器举到陆衡眼前,语气里藏不住兴奋:“你看,表皮虽然有点发红,但根系很完整,潘多拉说营养成分和地球土豆差不多,就是淀粉含量高了点。”
陆衡刚结束与北欧试点的视频会议,指尖还沾着些刚打印出来的玉米穗照片——那株凌霁埋下的星际玉米,竟真的在北欧的冻土上结出了小穗,虽然只有正常玉米的一半大,却颗粒分明。“苏晚说要把土豆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留在火星育种,一份送回地球。”他把照片递给凌霁,“北欧那边也传来消息,这株玉米的基因里,竟然进化出了抗寒片段,潘多拉正在分析,说不定能培育出适合高纬度地区的玉米品种。”
两人正说着,通讯器突然弹出潘多拉的提示:火星基地培育舱的二氧化碳浓度出现波动,疑似通风系统故障。苏晚的紧急通讯紧跟着进来,声音带着急促:“刚才突然断电,通风系统停了三分钟,培育舱里的玉米苗有点蔫,你们能不能帮我看看潘多拉的故障分析报告?”
凌霁立刻调出火星基地的设备数据,陆衡则联系技术团队:“先远程重启备用电源,我让‘夜鸦’的人排查电路故障。潘多拉,把培育舱的实时温湿度数据同步给我们,计算出最适合玉米苗恢复的环境参数。”
三分钟后,备用电源启动,通风系统恢复运转。潘多拉的分析报告也同步生成:断电是因火星沙尘暴导致太阳能板短暂短路,玉米苗只是轻微缺水,补充灌溉后即可恢复。看着通讯器里苏晚松了口气的样子,凌霁笑着说:“等这批次的种子成熟,我们就把北欧的抗寒玉米种子也送过去,让火星上也种上‘跨星球玉米’。”
一周后,载着火星土豆种子的运输船抵达地球。凌霁和陆衡特意赶到霜城的种子库,看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进恒温培养箱。“第一批先在实验室培育,等长出幼苗,再送到萨赫勒和北欧试点试种。”种子库负责人拿着记录板,认真记录着种子的各项参数,“潘多拉已经制定了专属的种植方案,萨赫勒试点侧重耐旱性优化,北欧试点侧重抗寒性测试。”
离开种子库时,霜城的天空飘着细雨,两人沿着生态公园的小路慢慢走。公园里,孩子们在AI辅导员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老人们坐在光伏板搭建的长廊下下棋,远处的垂直农场里,工作人员正通过潘多拉的远程指导采摘蔬菜。
“你看这里,”凌霁指着不远处的公示牌,上面贴着全球生态修复的最新数据,“萨赫勒的植被覆盖率比三年前提高了18%,北欧森林的碳汇量达标,深海热液喷口的生物群也恢复了70%。”
陆衡点头,目光落在公示牌下方一行小字上——“盖亚观察期剩余1年”。“还有一年,我们就能彻底通过评估了。”他轻声说,“到时候,人类就能真正和自然、AI和平共生了。”
凌霁转头看向他,眼里映着细雨中的绿意:“其实从我们一起在萨赫勒种第一粒火星玉米,在北欧搭第一块光伏板,在深海救那些盲虾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写合格的答卷了。”
回到住处时,阿吉的视频请求正好弹进来。少年举着刚收获的第三代星际玉米,兴奋地展示:“凌霁哥!陆衡哥!今年的玉米产量又提高了!卡鲁酋长说,要给火星上的苏晚姐留最好的种子,让她在火星种出更大的玉米!”
视频背景里,部落的人正在光伏板下晾晒玉米,孩子们围着玉米堆追逐打闹,远处的“星穗田”里,新种下的火星土豆幼苗刚冒头,绿油油的一片。
挂了视频,凌霁和陆衡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停住的雨。通讯器里,潘多拉同步了火星基地的最新画面:苏晚正把从地球带去的抗寒玉米种子埋进培育舱的土壤里,旁边的火星土豆苗已经长出了新的枝叶。
“你说,等观察期结束,我们要不要去火星看看?”凌霁突然问。
陆衡转头看向他,眼里带着笑意:“好啊,去看看火星上的玉米和土豆,再看看我们种在宇宙里的希望。”
雨后天晴,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
喜欢你是我的漏洞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你是我的漏洞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