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化学竞赛辅导课,气氛比平常的课堂要凝重些许。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年级里在化学科目上拔尖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隐形的竞争感。辅导老师姓郑,是一位戴着厚厚眼镜、学术作风严谨的中年教师,以擅长设计高难度题目着称。
今天,他在黑板上画下了一个复杂的晶体结构图,由多种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球通过线条连接构成,旁边标注着一些原子符号和键能参数。
“这是一道拓展题,”郑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台下或茫然或沉思的学生们,“涉及了晶体场理论和一些空间构型的知识,可能超出了你们目前的课本范围。但不妨试试,看看谁能最先理解这个结构的核心特征,并指出其中隐含的一个容易导致计算错误的关键点。”
题目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细碎的议论声和翻书声。大多数同学连这个结构究竟代表什么物质都难以立刻判断,更别提找出那个隐藏的“陷阱”了。
苏雨晴坐在林长青旁边,秀眉微蹙,笔尖在草稿纸上尝试着画出立体构型,却总觉得难以准确把握那些键角和原子间距。
林长青的目光落在黑板上。几乎是在看清结构的瞬间,他脑海中的“星璇”便自发地轻微流转起来。那平面的图示在他“眼”中迅速被解构、重组,转化成一个无比清晰、精确的立体微观模型。不同颜色的圆球代表着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它们按照特定的规律在三维空间中排列,彼此之间的化学键如同透明的桥梁,能量流动的强弱在其中隐约可见。
他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推导,天眼通赋予的洞察力让他直接“看”到了这个晶体结构的本质。他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在结构中几个关键的配位键上,尤其是其中一个连接着中心金属离子和某个配位原子的键。
在他的微观视野中,这个键的电子云分布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并非错误,而是该晶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固有特征,但它会显着影响整个晶体的场强计算。如果忽略这一点,直接套用标准公式,最终的能量计算结果会出现可观的偏差。
这,就是郑老师所说的“隐含的关键点”。
整个过程,从观察、解析到锁定目标,不过短短十几秒。在其他同学还在苦苦思索时,林长青已经了然于胸。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这次的问题涉及到了超越课本的、更本质的结构洞察,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他缓缓举起了手。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郑老师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这么快?他点了点头:“林长青同学,请讲。”
林长青站起身,他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他没有去擦掉原图,而是在旁边空白处,重新画了一个简化的结构示意图,重点突出了中心离子与周围配体的空间关系。
“老师,同学们,”他的声音清晰平稳,“这个结构的核心,在于中心金属离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他一边说,一边用粉笔在那个关键的配位键上轻轻画了一个圈,“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可能在这里。”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这个键,由于受到旁边这个较大基团的空间位阻影响,其电子云分布并非理想的对称状态,存在微小的极化。这种极化会导致它对中心离子产生的晶体场分裂能,与标准理论值有一个细微但不可忽略的差值。”
他接着简要解释了如果忽略这个极化效应,直接代入标准参数计算,会导致最终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结果系统性偏小。
他的讲解没有涉及过于高深的理论公式,而是直指结构本身的现象和后果,逻辑清晰,一针见血。
教室里一片安静。许多同学看着被他圈出的那个键,再对照自己刚才的思考,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他们未必完全理解了“极化”的深层物理意义,但却明白了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郑老师站在讲台旁,最初是惊讶,随即眼神变得越来越亮,最后化为了毫不掩饰的惊叹。林长青指出的这个点,正是他设计这道题的精髓所在,需要极其敏锐的空间想象力和对晶体场本质的深刻理解才能发现。这绝不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能轻易做到的。
“完全正确!”郑老师忍不住出声,语气带着激动,“林长青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解释得也非常到位!这正是本题的关键!大家要记住,真实的晶体结构往往不是理想化的,微小的细节可能决定计算的成败!”
他看向林长青的目光充满了激赏,仿佛发现了一块稀世璞玉。他用力拍着林长青的肩膀,对全班,也像是自言自语地感慨道:“林长青,你的思维……简直不像个高中生。你对结构的这种直觉和洞察力,太惊人了!”
下课后,郑老师特意将林长青留了下来。
“林长青啊,”郑老师的语气比课堂上更加温和,带着长者对优秀后辈的期许,“以你的能力和天赋,只是待在常规的课堂里,可能有些浪费了。有没有兴趣,代表学校,去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比如,全国高中化学竞赛?”
他看着林长青,眼神灼灼:“那里,会有更多像今天这样的挑战,也会有更广阔的舞台。”
一条更宽阔、更具挑战性的赛道,随着老师的话语,在林长青面前徐徐展开。这,正是他能力的又一次自然馈赠。
喜欢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