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按照规矩,是走姥姥家(外婆家)的日子。
王秀娥早早起来,脸上就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混合着期盼和些许紧张的光彩。回娘家,对于出嫁的闺女来说,总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这年头,儿女的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父母在家族里的脸面。
孟礼欢深知母亲的心思。他特意换上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又帮着王秀娥把带给外婆家的年礼重新归置了一番。礼物比昨天去老丈人家又厚重了几分:除了常规的鱼、肉,孟礼欢特意加了一条最好的鹿腿、两只肥硕的野鸡,还有一小包他珍藏的、品相极佳的干鲍鱼。这些山珍海味,在乡下绝对是顶级的硬通货。
“带这么多…是不是太扎眼了…”王秀娥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年礼,有些犹豫,怕惹来闲话,又怕兄弟妯娌看了心里不平衡。
“娘,咱家今年光景好,多带点让姥姥、姥爷还有舅舅们都尝尝鲜,应该的。”孟礼欢笑着安慰,“您辛苦一辈子了,也该享享儿女的福,让外婆家看看,您儿子有本事,您晚年有靠!”
这话说到了王秀娥心坎里,她眼圈微微有些发红,笑着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韩晶晶也细心地把丫蛋和海娃打扮得格外喜庆,像两个福娃娃。一家五口,依旧是两辆自行车,孟礼欢驮着丫蛋和大部分年礼,孟繁林驮着王秀娥,韩晶晶自己骑一辆带着海娃,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王秀娥的娘家——离靠山屯二十多里地的王家屯驶去。
路上积雪未化,骑车有些吃力,但大家心情都好,有说有笑。王秀娥指着路边的田地、山包,给孟礼欢和孩子们讲着她小时候在这里玩耍、拾柴火的趣事,语气里充满了怀念。
到了王家屯,离老远就看到王秀娥年迈的父母已经被小辈搀扶着等在村口了。老人穿着簇新的棉袄,翘首以盼。看到闺女一家来了,尤其是看到那丰厚的年礼和精气神十足的外孙,老太太当时就抹起了眼泪,老爷子也笑得合不拢嘴。
“秀娥回来了!快!快屋里暖和!”
“外姥姥!外姥爷!过年好!”孟礼欢和韩晶晶赶紧下车拜年。丫蛋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喊:“太姥姥,太姥爷,过年好!”逗得老人更是开心。
王家的院子比孟家小些,但此刻也挤满了人。王秀娥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及其家眷孩子都在,显得格外热闹。看到孟礼欢一家带来的如此丰厚的年礼,尤其是那罕见的鹿腿、野鸡和干鲍鱼,亲戚们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羡慕的神色。
“哎呦!秀娥,你这…这也太破费了!”王秀娥的大哥,孟礼欢的大舅,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
“大哥,看您说的,都是自家弄的,不值啥,给爹娘和兄弟们尝尝鲜。”王秀娥脸上有光,说话也底气十足。
孟礼欢更是会来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香烟(依旧是“大前门”),给几位舅舅、姨父们散烟,又给孩子们发糖发瓜子,态度恭敬又不失大方。他言谈举止沉稳得体,说起话来滴水不漏,既显摆了家底,又不让人觉得暴发户似的张扬。
午饭自然是极其丰盛。王老太太把孟礼欢带来的好东西都做上了。红烧鹿肉、小鸡炖蘑菇(用的是野鸡)、鲍鱼烧土豆(虽然做法豪迈,但味道极鲜)、还有各种炒菜、饺子,摆了一大桌子。
席间,自然成了王秀娥的主场。亲戚们纷纷夸赞她有好福气,儿子这么有本事,这么孝顺。
“秀娥啊,你可真是熬出来了!看看礼欢多出息!”
“就是,打渔狩猎都是一把好手,还能淘弄到这些金贵东西,这得挣多少钱啊!”
“丫蛋和海娃也养得这么好,白白胖胖的,你可真是享福了!”
王秀娥听着众人的夸赞,看着身边出息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可爱的孙辈,再看看桌上这远超其他兄弟家的丰盛饭菜,心里的那份满足和骄傲简直要溢出来。她这辈子,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累,如今儿子争气,把她失去的面子加倍地挣了回来,让她在娘家挺直了腰杆,这种感觉,比吃了任何山珍海味都舒坦。
孟礼欢也适时地给母亲添彩:“主要还是俺娘能干,把家里操持得好,俺才能安心在外面闯荡。这些鱼啊肉的,俺娘都没舍得先吃,就惦记着拿来给姥姥、姥爷和舅舅们尝尝。”
这话更是说得王秀娥心里热乎乎的,看着儿子的眼神充满了慈爱。
饭后,孟礼欢还陪着姥爷和舅舅们聊了会儿天,说了说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打算,言语间透露出的自信和规划,让几位长辈频频点头,对这个外甥更是高看一眼。
回去的时候,王老太太拉着王秀娥的手,塞给她一个小布包,里面是给丫蛋和海娃的压岁钱,还有几个煮熟的红鸡蛋。“拿着,给孩子们。秀娥啊,好好过日子,礼欢是好孩子,你有后福。”
王秀娥含着泪花,重重地点了点头。
夕阳下,一家五口踏上归途。王秀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娘家村落,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风吹起她花白的头发,脸上却带着少女般的红晕和笑意。
孟繁林虽然话不多,但嘴角也一直带着笑。孟礼欢和韩晶晶相视一笑,都为母亲感到高兴。
这一次回娘家,孟礼欢用实实在在的孝心和厚礼,彻底扬了母亲的名,圆了她内心深处的荣耀梦。也让王秀娥真切地感受到,儿子不仅有能力让自家过上好日子,更有能力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拥有十足的体面和尊严。
这份孝心,比任何礼物都更加珍贵。
喜欢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