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孙祺只和张果立见过一面,但他觉得张果立很真诚,那种真心提携后辈的态度,并不像装出来的。
以孙祺三十多年的人生阅历,也看不出有什么虚假。
临走前,孙祺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他想趁现在有时间多参与剧组,不只是为了实践表演——他清楚自己现在的水平,演技的提升需要理解和积累。
他更想实地学习剧组的运作。
他有金手指,想当导演。
导演需要天赋,也需要对整部片子有完整的概念。
这个概念,孙祺已经有了,他有“最终答案”。
他需要学的是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之后才能拍出片子,再加入自己的东西。
张果立听后颇为惊讶,甚至有些惊艳。
他见过很多年轻人,但很少遇到像孙祺这样对未来规划如此清晰的少年。
而且听起来,他有足够的才华来支撑这份野心。
当然,才华这种东西,大多数人没有。
但娱乐圈里有才华的人很多,孙祺目前展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孙祺“投资”的想法。
因为对他这个层次的人来说,投在孙祺身上的代价微不足道。
孙祺,一个普通的少年,原本对表演一窍不通,只学了一个月、上了十节艺考培训课,就能在北影艺考中让漼欣琴这样的明星老师赞不绝口——这引起了张果立的好奇。
他原本只是想结个善缘,没想到这孩子的成熟程度超出了预期。
于是,他决定加大投入。
张果立原本是普通铁路工人,他的成功经历充满传奇。
一路走来,他特别擅长抓住各种机会。
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他仍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开始关注年轻一代的发展。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儿子不太争气后,他对其他有潜力的年轻人更加留意。
就像很多大型投资公司喜欢做天使投资一样,这类投资金额小,但回报潜力大。
就算投十个有九个失败,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只要有一个成功,收益往往能翻十倍以上。
张果立正在认真考虑。
他为什么不直接把孙祺安排进自己公司的剧组呢?因为张果立出身草根,他相信年轻人必须在外面历练才能真正成长。
而他的儿子一旦放出去就容易“疯长”,所以只能带在身边亲自管教。
张果立在想,这份人情该送给哪位老朋友。
既然孙祺不想要大角色,那安排的剧组规模就不能太小。
就像投资一样,就算下注,也不能太轻。
傍晚,张果立沉思良久,终于拿起电话打出去……
(作者留言:新人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持续阅读呀!)
“喂,张哥,我是国立。
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忙,我有个侄子今年刚通过北影的艺考……孩子还小,将来能不能成才还不知道。
是,这不就来麻烦您了嘛……不要求什么重要角色,主要是跟着剧组多学习。
这孩子对导演工作挺感兴趣的……太感谢您了!我把孩子交给您了,等您回京城,咱们哥俩好好聚聚……好,到时候见!”
清晨,孙祺正在收拾行李。
他往背包里装了几件衣服和日常用品,带上笔记本电脑,还多带了两块手机电池。
说到手机,孙祺原本打算悄悄给父母买。
但之前一直忙于艺考,实在没时间。
直到年前陪母亲买年货时,他才顺手买了。
他自己选了摩托罗拉V3,给父母则买了黑红各一部诺基亚3230,总共花了一万多元。
考虑到可能需要写歌、写剧本,他又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花了八千多。
习惯了后世智能机的孙祺对当时的品牌并没有特别偏好,只是V3在他前世堪称经典,当年买不起,现在算是弥补遗憾。
而父母一直喜欢诺基亚。
没想到母亲张晴没有反对。
或许她觉得这是儿子挣的第一笔钱,为父母买手机是孝顺的表现,很有意义,所以欣然接受。
孙祺原本还想着怎么偷偷买,看来是多虑了。
不到一个月后,孙祺再次走进京城火车站。
这次不同,上次是北上,这次是南下。
他的计划是先到杭州,再转车去东阳,剧组会派人接他。
---
说起剧组,必须感谢张大佬。
从张大佬家回来的第二天,他就给孙祺打了电话,说剧组已经安排好,让孙祺赶紧联系制片人。
孙祺心里感慨,张大佬真是够意思,这份情谊简直像知遇之恩,是命中贵人。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找算命先生看相,说他一生常有贵人相助,可上辈子一个都没遇到。
这老头子真是骗人不浅,连算命的账都算到这辈子来了。
其实孙祺心里明白,张大佬这么做是在投资他,期待他未来更大的回报。
不过他并不在意,他已经不是那个天真的孩子,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如此。
他并不因为自己是重生者就自视过高,也从不喊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
说到底,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
他愿意和别人分享成功,只要自己始终记得最初的那份心就行。
下午五点,孙祺忙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冬阳,联系上了剧组的人。
接他的是制片人助理,姓杨,叫杨帆,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很干练。
他帮孙祺收拾行李,两人一起上车出发。
一开始两人没怎么说话,杨帆长相温和,看起来很好相处,只是彼此还不熟悉。
这时,车里的cd开始播放孙祺熟悉的旋律。
“我左手一式太极拳,右手一剑刺身前”——正是他的歌《下山》。
这段时间孙祺一直在准备艺考,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这首歌的反响。
原来,网易《梦幻西游》的新春活动在大年初一正式上线,而《下山》作为主题曲早在年前就在官网资料片中放出过片段。
网易用游戏角色制作了一段cG动画,背景音乐就是《下山》。
随着宣传展开,《梦幻西游》果然火了,春节期间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达到80万,离百万目标越来越近。
作为主题曲的《下山》自然也受到好评,但因为是游戏配乐,大家对作者的关注度不高。
这很正常,有些游戏或影视作品的主题曲随着作品走红,你只觉得歌好听,却未必记得是谁唱的。
这就是所谓的“歌红人不红”。
对孙祺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现在他觉得低调一点更好。
“杨哥,你喜欢这首歌吗?”
“是,我平时就爱玩《梦幻西游》,这是新版本的主题曲,挺好听的。
你也玩吗?”
“我,方寸山的。”
游戏迷都知道,两个陌生人只要聊到共同喜欢的游戏,马上就能像老朋友一样聊得热络起来。
两人一边开车,一边兴致勃勃地聊起《梦幻西游》。
歌曲播完后,杨帆又按了重放键。
剧组的车配置不错,车载cd带了一块长方形屏幕,可以显示歌曲信息。
“咦,小孙,这首歌的作者跟你同名?”
感受到杨帆略带疑惑的目光,孙祺微笑着点头,仿佛在说:没错,就是你猜的那样,是我唱的。
杨帆一脸惊讶,难以置信地看着孙祺。
“哎,杨哥,看路!”
“哦,哦……我的天,没想到,老弟你真是藏得深。”
“哈哈,还行,还行。”
两人一路聊天,到酒店时天已经黑了。
杨帆接了个电话,然后告诉孙祺,张制片他们今天临时有事赶不过来,估计要明天下午才能到,今晚就好好休息吧。
张制片就是张继忠,这次是张果立介绍的剧组,是今年最火的金庸剧《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去年就已经开拍,年前在四川九寨沟取景。
春节期间剧组休息了一段时间,年后转到横店,计划拍摄武林大会和襄阳大战的戏。
目前剧组复工才半个月,主要是在横店做前期布景和一些配角的戏份。
主要演员还在象山补拍部分镜头,过两天才能过来。
之前联系时,张继忠告诉孙祺他和导演今天会到横店,让孙祺今天来报到,看来那边可能被事情耽搁了。
既然耽搁了,孙祺也不着急,便邀请杨帆一起吃饭。
杨帆开始推辞,但经不住孙祺一再热情邀请,最终答应了。
两人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饭店,菜还没上,孙祺就“砰砰”地打开了酒瓶。
对男人来说,酒桌是拉近关系最好的方式。
大多数剧组中,最高决策权都在制片人手里。
杨帆作为制片人助理,是张继忠的亲信,在拍摄现场有一定的代表权。
因此,孙祺认为杨帆是自己融入剧组的一个好切入点。
再加上杨帆的性格很合孙祺的脾性。
两人虽然年龄差十来岁,但聊起来毫无代沟,又因为有《梦幻西游》这个共同爱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酒桌上,两人从游戏聊到剧组,最后聊到男人之间的话题——女演员。
《神雕》的女主角是谁?不就是刘天仙吗?
孙祺心里顿时升起一丝期待。
横店,清晨
孙祺在酒店的豪华套房醒来。
原本剧组给他安排的是普通标间,还不是单人房,等大部队到了横店肯定要和别人合住。
但昨夜与杨帆喝得尽兴,两人一见如故,几乎要在饭店的财神像前结拜兄弟。
当晚孙祺就被杨帆请到他的豪华套间同住。
男人之间的友情有时就是这样突如其来,全在酒杯之间。
套房里有两间卧室和一个客厅,身为助理制片人的杨帆在剧组待遇自然不错。
孙祺虽觉得两人同住太快,但也没多说什么。
等杨帆醒来后,两人一起吃了早餐,孙祺问道:“凡哥,张制片平时有什么喜好?”
杨帆明白了他的意思:“陈年佳酿。
没事的话,你跟我走一趟吧。”
饭后,杨帆带他去了精品酒行,制片人对这些门道自然熟悉。
孙祺准备了名酒和好烟,当作拜见剧组前辈的小礼物。
下午张制片抵达横店,那标志性的美髯老远就能认出来。
孙祺快步上前递上礼盒:“张伯伯托我带了些小礼物,聊表心意,还望收下。”
“贤侄不必客气,我和令尊是老朋友。
叫我张伯就行,在剧组安心学习就好。”
孙祺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场面话,规矩还是要守。
这位张制片虽然后来评价不一,但很擅长宣传,他监制的金庸剧总能引发话题。
不过孙祺这次只是来历练的,不想争角色,所以只是连连点头应承。
当晚果然有宴席,看来礼物起了作用。
席间除了张制片,还有导演余慜、编剧刘艺、副导演赵长斌等人。
孙祺坐在末位,等众人谈完正事才起身敬酒。
无论谁举杯,他都满饮相陪。
酒过三巡后,他依次敬酒:
“张伯的提携之恩,晚辈铭记于心。”
“余导……该叫余叔,自罚一杯。
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孙祺喝了很多酒,但他并不觉得委屈。
在座的都是他的前辈,对他都有帮助。
这或许就是老祖宗传下的酒桌规矩,一种礼仪。
说得大一点,是“礼”;说得小一点,是人情世故。
一顿酒下来,孙祺和几位大佬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他是张果立介绍来的,小伙子条件不错,没什么过分要求,踏实肯学,只想跟着剧组学习。
酒桌上他懂得分寸,知道进退。
酒品即人品嘛。
余慜甚至挺喜欢他,还考虑要不要给他安排个配角试试。
第二天,孙祺正式进入剧组。
他挂着剧务的名头,没有固定任务,但什么活都能参与。
开拍前,他跟着统筹学安排计划;布景时,跟着道具和灯光;拍摄时,跟着摄影师;拍完后,又跟着导演转。
总之,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他随身带着小本子,一有空就向人请教。
剧组的人看他能和余导、杨制片说笑,也都知道他有背景,一般都愿意解答他的问题。
对剧组工作有了基本了解后,他开始尝试演一些小角色,也就是几句台词的特约演员。
无论是道士、官兵还是江湖人物,他都演过。
晚上收工后,只要大佬们有酒局,多半也会叫上他。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星期——这段时间主要演员还没到,戏也不多。
这天下午,杨帆带着余慜去看场地。
襄阳城大战的布景已经准备好,需要余慜现场确认,孙祺也跟着去了。
场景布置得非常专业,没什么问题。
临走时,孙祺看到剧组为拍大战准备的马匹,心里顿时痒了起来。
杨帆看出来了,问:“怎么,想骑马?我找人教你?”
“看不起谁呢,我教别人还差不多。”两人关系已经很熟,平时常互相调侃。
前世孙祺刚工作时,为了转正曾主动申请去内蒙轮岗。
在那里待了两年,开车开腻了,就天天跟着当地同事骑马巡逻。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