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漫漫崩溃的时候。
听到动静也过来看情况的吴春芳开口道。
“这个青冈碗碗太便宜,还不压称,背几大袋也卖不得多少钱。”
“大多都是住在公社附近的去公社近的人才会捡了背去收购站。”
吴春芳说完,周兰又接着说道。
下乡久了,好多方言物名赵园园听不懂,但是根据她们的描述,那个青冈碗碗便是那个大青冈子的蒂。
看着那个果蒂篷松的样子,再听她们的描述。
确实,那个干的青冈蒂大彭松不压称不划算。
而安漫漫听完后,也不再难过了,老老实实的去捡她的小青冈。
她们就这样中午不休息加晚归的捡到赶集前一天。
捡了差不多一百多斤的样子。
周兰她们也背不完。
便带着赵园园她们背着青冈子去了村里的王婶家。
见到她们背去的青冈子,王婶子也就这王凤英,看着她们背了这么多青冈子来,高兴的招待她们。
“来,背着重吧,我们给你们放下来。”
赵园园在王家大儿媳的帮助下把背篓放了下来。
青冈子有点多,放下后,她们又返回去背了一回才背完。
王凤英的男人陈大虎,也是本地的人。
和陈国安他们同宗的人,只是随着世代繁衍,关系有点远了。
王凤英和陈大虎总共生了十一个孩子。
有两个没养活,活下来了九个。
七男两女。
其中老二和老三是双胞胎,老八和老九是龙凤胎,老四是女儿。
他们两口子也是能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养活了九个孩子。
不过,家里也是真的穷。
虽然大队里的房子大多是灰扑扑,土里土气的。
但是也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一去罗桂花家。
看着那区别区村里其他家的木条墙的土墙,便能感觉到她家的条件不错。
而王凤英家,一眼便能透过竹条的缝隙,看到空空荡荡,简陋的家里。
包括摆在外面的桌椅板凳,都是他们随便砍木头做的。
不过打理得倒是挺爽朗干净的。
想来也是勤快人。
周兰熟稔的和王凤英搭话。
“婶子,就你和大嫂子在家啊?”
“是啊,有她在家帮忙就足够了,其他人想趁着现在天还亮再去扒拉一点。”
王凤英一边搭话,一边动作麻利的拿出秤,搭称称了起来。
不麻利不行啊。
王凤英九个孩子。
除了老大,老二,老三娶了媳妇,老四出嫁了,其他人又要娶媳妇,又要吃的,几个媳妇又陆陆续续的生子,又要养孙子。
哎,儿女多了都是债啊。
赵园园她们帮忙抬秤,周兰厉害,捡了188斤,吴春芳也不错,捡了185斤,肖今禾捡了160斤,林莱娣捡了172斤。
姜月拉了174斤,杜燕捡了170斤。
新来的知青杨小草也捡了160斤,赵园园捡了151斤,安漫漫捡了145斤。
她们新来的知青,捡得还不太熟练,不太会翻草丛,动作又比较慢,所以捡得比较少。
王凤英家的这个称还是比较准的,赵园园在空间里用电子称称过,她的电子称称出来有76.15公斤,少了一斤不知道是时代制称工艺不同或者是称有点翘给翘掉了她也懒得考究了,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了。
称完,王凤英说道,“我家春来他们几个前天去公社是两分五钱一斤,这有等天的价钱不一样,你们看你们是现在要钱,还是明天我们拿去卖了看新的价格了再拿钱。”
周兰她们知道,这些价格有时会有一两厘的波动。
但是她们对视一眼,都觉得把钱拿到手里最踏实。
至于多的或少的那一两厘就算了。
贪心也不太好。
于是周兰说道,“我们忙活了这么久,明天原想拿点钱买点东西呢。”
“行,我去拿给你们。”
说着,王凤英就转身进屋拿了一大沓零钱出来。
零零散散的一大堆。
但是量大数额小,加起来也顶多不过几十块,都是这段时间,王凤英家一大家子劳动力起早摸黑扒出来的。
她家老五也十九岁了,等忙过这段时间,又要开始寻摸个媳妇,这钱根本存不起来。
赵园园拿着手上她来到这个时代,真正的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三块钱,心里五味杂陈的。
回去的路上,赵园园想到刚才周兰她们背的数量,有点疑惑的问道,“周知青,你们全部都出完了,怎么没自己留一点背去公社啊?”
虽然在大队里出,一斤只少了五厘钱,但是赵园园知道周兰她是出了名的会省钱,怎么可能放着钱不赚,就算是自己背三十斤也是多赚了一毛五。
虽然一毛五在赵园园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周兰来说却是挺多的了。
听到她的话,周兰说道,“我们等会儿还要去捡,明天背篓也不空着。”
“而且我和你说,你明天可以带个大麻袋,后半路不是有几片青冈树林吗,里面有好多青冈碗碗。”
“我们随便背几十斤去,都比从大队背青冈子划算,而且只用背小半程,省力。”
“那可以卖钱其他人不捡吗?”
“这捡也捡不完啊,那些老树都快有木桶那么大了,又很高。”
“人们都只捡地上的,没有人会费心费力的爬上去打。”
“所以那些成熟了的青冈子和青冈碗碗都只能自己落或者被风吹落。”
“这几天夜里风大,一晚上不知道得吹落多少。”
所以我们明天去早一点。
四点就出发。
这几天天气又好,没有云层,而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简直再好不过了。
听到周兰的话,其他人纷纷赞同。
毕竟她们知青大多都穷,能顺便捞一笔,大家不知道得多高兴了。
第二天一大早,她们便背上背篓出发了。
她们以为她们聪明。
但是看着路上很多背着背篓,行色匆匆的婶子。
赵园园才知道,还有比她们更聪明的人。
而且那些婶子比她们更吃苦,更能干。
等她们去到树林里的时候,好家伙。
灰朦朦的树林里,一眼望去,都是人们勤劳的身影。
环境灰灰暗暗的。
喜欢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