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双雄会(上)
田豫的到来,并未出乎张恒的意料。他既然能找到这里,冀州方面对张杨这支力量必然也有所图谋。
张杨显然对田豫也并不陌生,甚至可能之前就有过接触。他客气地将田豫也请入了军帐,场面顿时变得有些微妙。
田豫依旧是那副行商打扮,但眉宇间多了几分从容和底气。他先是对张恒拱了拱手:“张首领,别来无恙。”然后便转向张杨,开门见山:“张都尉,前番所言,不知考虑得如何?袁公求贤若渴,以都尉之才,若愿率众归附,一郡太守之位,虚席以待!岂不远胜在此荒山野岭,与…草莽为伍?”
他话中带刺,明显是在贬低黑山营,抬高袁绍。
张杨眉头微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张恒。
张恒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田先生此言差矣。袁公虽强,远在冀州,幽州之事,恐鞭长莫及。公孙伯珪虎视在侧,韩烈狼子野心,张都尉若贸然前往冀州,一路险阻重重,且寄人篱下,焉知福祸?反观我黑山营,虽处草莽,却上下同心,有地有人,更与都尉同处险境,可谓唇齿相依。合则两利,分则…呵呵。”
他点到即止,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你田豫画的大饼虽好,却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风险未知。我黑山营虽然庙小,却是实实在在能遮风挡雨,而且利益高度一致。
田豫脸色微沉,正要反驳,张杨却抬手制止了他。
“田先生,张首领,二位好意,杨心领了。”张杨沉声道,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袁公美意,杨感激不尽。然,杨与麾下弟兄,离乡背井,所求不过是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能保全性命,照顾家小。高官厚禄,非杨所敢奢望。”
他这话,等于是婉拒了田豫代表袁绍的招揽,更倾向于张恒提出的“共掌黑山,抱团取暖”的方案。
田豫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和恼怒,但很快掩饰过去,强笑道:“人各有志,田某不便强求。只是提醒都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他日有需,渔阳郡内,仍可寻我。告辞。”
说罢,他深深看了张恒一眼,转身离去。
帐内只剩下张恒与张杨二人。
张杨看向张恒,神色复杂:“张首领,非是杨不信你。只是…黑山营毕竟以黄巾之名,杨若率众加入,恐…名声有碍,亦恐部下心有疑虑。”
这是他最后的顾虑。出身和阵营的差异,是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
张恒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站起身,神情肃然:“张都尉,请问,黄巾因何而起?官军又因何剿之不尽?非是张角真有何法力,乃是这天下,太多人活不下去了!我张恒创立黑山营,从未想过要做什么‘天公将军’,我只想带着相信我的人,在这乱世,争一条活路!我们开荒种田,我们打造军械,我们设立规矩,为的是让跟着我们的人,无论他之前是农夫、是工匠、是溃兵,还是流民,都能靠自己的力气和本事,吃上一口饱饭,活得有尊严!”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张杨:“黑山营内,不同出身,只论贡献!在我这里,没有黄巾官军之分,只有愿不愿意一起活下去的兄弟!张都尉,你和你麾下的弟兄,是愿意选择一个能给你们实实在在活路和尊严的地方,还是继续抱着那虚无缥缈的出身之见,在这乱世中如同无根浮萍般飘零?”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直指本心。张杨怔怔地看着张恒,看着他年轻却坚定的面孔,听着那发自肺腑的言语,心中的壁垒,在这一刻,终于松动了。
他想起并州官场的倾轧,想起一路逃亡的艰辛,想起部下们疲惫而茫然的眼神…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这不正是他们如今最渴望的吗?
喜欢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