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捧着考核汇总表,脚步匆匆闯进坤宁宫暖阁。
刚进门,他便踉跄了一下,怀里的汇总表差点掉在地上。
他顾不上整理官袍,对着龙椅上的朱厚照“噗通”一声跪倒。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朱厚照正翻着边军送来的奏报,抬眼瞥见他满头大汗的模样,放下奏本。
“慌什么?先起来,慢慢说。”
王琼站起身,双手将汇总表递上前,声音还带着喘。
“陛下,按考成法考评京师官员的结果出来了——合格的……合格的不足二成!”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担忧。
“满打满算就六十七人合格,剩下两百六十人要么降职,要么得罢官。”
“这结果要是一公布,京官肯定得动荡,万一有人趁机闹事,怕是不利于大明社稷啊!”
朱厚照接过汇总表,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上面的数字,脸上没半点惊讶。
他抬头问:“德华,你在地方待了这么多年,该知道大明的读书人有多少吧?”
王琼愣了愣,没明白陛下为啥突然问这个,还是老实回答。
“回陛下,据去年的户部统计,全国秀才不下五十万,举人也有三万多,进士每年还能考两百多个。”
“那你慌什么?”
朱厚照把汇总表扔在案上,语气带着几分不屑。
“不合格的官员罢了,有的是读书人想补上来。”
“难不成你觉得,没了那些混日子的官,大明就转不动了?”
王琼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人敲醒了。
是啊!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读书人。
那些不合格的官员,本就是占着位置不干事,罢了他们,正好给有本事的人腾地方!
他之前光顾着怕“动荡”,反倒忘了这层关节。
“臣……臣明白了!”
王琼躬身行礼,语气瞬间坚定。
“是臣眼界窄了,只看到眼前的动荡,没看到长远的好处。”
“明白就好。”
朱厚照靠在龙椅上,眼神锐利起来。
“朕推行考成法,要的就是‘以事实为标准’——合格就留,不合格就滚!”
“该罚的罚,该降的降,该贬的贬,半分不能含糊!”
他顿了顿,声音沉得像铁。
“要是有人觉得不服,觉得朕的规矩太严,让他们尽管来找朕。”
“不过朕把话放在这,谁要是敢跳出来反对,敢暗地里搅局,朕去年斩张管事、今年审永康侯的刀,还没钝!”
这话里的杀气,听得王琼后背一凉。
他连忙躬身:“臣遵旨!臣回去后就按陛下的意思办,绝不让任何不合格的官员蒙混过关!”
“去吧。”
朱厚照摆了摆手。
“尽快把考评单发下去,别拖。”
“臣遵旨!臣告退!”
王琼捧着汇总表,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走出暖阁时,晚风一吹,他才发现自己后背的汗已经凉了。
可心里却像燃了团火——有陛下这样的铁腕,何愁吏治不清明?
王琼回到吏部时,天已经黑透了。
他让人立刻去请左侍郎赵伦、右侍郎钱穆。
两人接到消息,以为出了急事,披着衣服就往吏部赶。
进了议事厅,见王琼正坐在案前翻考评单。
赵伦连忙问:“尚书大人,这么晚叫我们来,是考评结果出问题了?”
“结果没问题,是陛下的意思有了。”
王琼抬起头,把朱厚照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最后道。
“陛下说了,合格的留,不合格的该降就降、该贬就贬,谁要是敢反对,陛下就敢杀人!”
赵伦和钱穆都惊呆了,站在原地半天没说话。
钱穆咽了口唾沫。
“陛下……陛下这魄力也太大了吧?不足二成合格,这一贬就是两百多人,就不怕京官联合起来闹事?”
“闹事?”
王琼冷笑一声。
“陛下说了,大明五十万秀才等着补空缺,没了那些混日子的,有的是人来当这个官。”
“再说,有陛下的刀镇着,谁敢闹事?”
赵伦皱了皱眉,还是有些犹豫。
“可……可那些不合格的官员里,有不少是勋贵举荐的人,咱们真要动他们?”
“怎么不动?”
王琼把考评单扔给两人。
“陛下要的是‘以事实为标准’,不管他是谁举荐的,只要不合格,就按规矩来!”
“勋贵要是敢说闲话,让他们去找陛下说去!”
两人看着王琼坚定的样子,又想起陛下“敢杀人”的警告,心里最后一点犹豫也没了。
赵伦深吸一口气。
“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咱们就按规矩办!”
“明天一早就把考评单誊抄好,送到各个部门去!”
“不仅要送,还要贴出来!”
王琼补充道。
“在吏部门口贴一张,在皇城根下贴一张,让所有官员、甚至百姓都看看,咱们吏部推行考成法,绝不是说说而已!”
“好!就按尚书大人说的办!”
两人不再耽搁,立刻叫来吏部的文书吏,让他们连夜誊抄考评单。
议事厅里的灯一夜没灭。
文书吏们手不停笔,一张张考评单从笔下流出,上面用朱笔清晰地标注着“合格”“降职”“罢官”的字样。
王琼也没歇着,坐在案前,逐一核对誊抄好的考评单,确保没有一个名字、一个等级出错。
赵伦和钱穆则在一旁整理部门名单,确保每个部门的考评单都能准确送到。
天刚蒙蒙亮,吏部的吏员们就扛着梯子,拿着浆糊,往吏部门口和皇城根下赶。
路过的官员看到他们扛着纸,都好奇地驻足观望。
“那是啥?吏部大清早的贴这个干啥?”
“不知道啊,看着像是名单,难不成是新的任免令?”
吏员们没理会众人的议论,手脚麻利地把考评单贴在墙上。
等贴好退开,围观的官员们一拥而上,伸长脖子往上面看。
“是考成法的考评结果!”
有人一眼就看清了标题,惊呼出声。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名单上,一个个找着自己的名字。
“我看看……我在这!合格!太好了,我合格了!”
一个年轻的主事看到自己名字后面的“合格”,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旁边一个中年官员却脸色惨白,手指着自己的名字,声音发颤。
“降职……怎么会是降职?我去年明明把差事都办完了啊!”
“你还好意思说?”
有人冷笑一声。
“你上个月处理的那批漕粮文书,错了三处,还拖延了五天,按考成法,不降你降谁?”
中年官员张了张嘴,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蔫蔫地往后退。
更惨的是几个被标注“罢官”的官员,看到结果后,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嘴里喃喃着。
“完了……这下全完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在京师的官员圈子里传开。
户部的官员看到考评单,发现本部门二十个官员里,只有四个合格,剩下的要么降职要么罢官,一个个脸色凝重,没人再敢像以前那样上班摸鱼。
礼部尚书张升看到考评单上礼部“合格三人,降职五人,罢官两人”的结果,沉默了半天,最后对下属道。
“从今天起,各司的差事,按考成法的标准来,谁要是出了差错,别怪本官不留情面!”
兵部的官员更是紧张——他们处理的都是边军事务,一旦出错就是大事,看到考评单上兵部“合格不足三成”的结果,没人再敢拖延军务,当天就把堆积的文书全处理完了。
而那些被降职、罢官的官员,有的唉声叹气收拾东西,有的想找关系求情,可一想到陛下“敢杀人”的警告,又把念头压了下去——没人敢拿自己的脑袋赌。
吏部门口,围观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看到考评单上“罢官”的名单,百姓们都拍手叫好。
“好!早就该把这些不干事的官罢了!”
“陛下英明!考成法好啊,能把坏官揪出来!”
议论声、叫好声混在一起,传到路过的王琼耳朵里。
他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笑容——陛下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效果吗?
可他心里也清楚,这只是开始。
考评单发下去了,接下来就是处理降职、罢官的官员,还要选拔新的官员填补空缺,后面的活儿,还多着呢。
而那些被罢官的官员,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真的会甘心吗?
王琼的目光落在皇城根下的考评单上,眼神渐渐沉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
喜欢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