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雨夜的那场刺杀,如同一声丧钟,在南京城的权力圈层中低沉回响。虽然消息被严格封锁,两名活口也被郑和的人秘密带走审讯,但那股凛冽的杀意,已然弥漫开来,令所有知晓内情的人脊背发凉。
杨士奇臂上的伤口不深,敷上金疮药后已无大碍,但心中的震骇与愤怒却久久难平。对方竟敢在翰林院动手,其肆无忌惮的程度,远超他的预估。这绝非普通的利益集团所能为,背后必然牵扯到位高权重、且已感到致命威胁的人物。
郑和亲自前来探视,面色阴沉如水。
“审了,”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是江湖上雇来的亡命徒,中间人已灭口。线索……断了。”
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对手行事老辣,绝不会留下直接指向自己的把柄。
“但他们越是如此,越是证明我们查的方向对了,而且已经逼近了他们的核心。”杨士奇靠在榻上,脸色虽苍白,眼神却锐利如刀,“他们怕了。”
“不错。”郑和点头,“所以,接下来你更要万分小心。咱家已加派人手暗中护卫,但你自身,也需改变策略。”
“下官明白。”杨士奇沉吟道,“硬碰硬,正中其下怀。他们希望我慌乱,希望我大张旗鼓地反击,如此便可借‘搅乱朝纲’、‘构陷大臣’之名,再次将我打压下去,甚至……借刀杀人。”
“你有何打算?”
“以退为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杨士奇缓缓道,“他们不是怕我查海防、查航道吗?那我便暂时不查了。”
郑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杨士奇继续道:“下官准备向陛下上一道奏疏,不以个人名义,而是以詹事府属官、关注国本的名义,奏请加强海防,整饬沿海卫所,严查军械流失,并请于浙江、福建等地增设巡海御史,强化监督。”
郑和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这是将暗中的调查,转化为明面上的、冠冕堂皇的国策建议!不再针对具体的“秘密航道”或某个势力,而是从整体海防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一套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方案。此举合乎法度,占据大义名分,对手若再强行反对,便是心中有鬼!
“好一个‘明修栈道’!”郑和赞道,“那‘暗度陈仓’呢?”
“暗中的调查,非但不能停,反而要更加隐秘、更加深入。”杨士奇压低了声音,“请公公动用海上力量,重点监控那条航道及周边可疑岛屿。下官则在朝中,利用此次‘加强海防’的议题,观察哪些人反对最烈,哪些人异常‘关心’,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同时,下官会设法从漕运、市舶司等侧面渠道,继续搜集信息。”
“声东击西,引蛇出洞……好!”郑和眼中精光一闪,“咱家这就去安排。你且好好养伤,奏疏之事,需尽快。”
杨士奇的奏疏,很快通过詹事府的渠道呈递上去。他并未夸大其词,而是以近年来倭寇偶有骚扰、沿海卫所废弛、军械管理或有漏洞为依据,恳切陈词加强海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增设巡海御史、严格军械核销、定期巡弋等具体建议。
奏疏一经传出,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太子朱高炽率先表示支持。他正愁无法在军政事务上有所建树,杨士奇此举,恰好给了他一个展现“心系海疆、注重武备”的机会。他在朝会上力陈海防之重,认为杨士奇所奏“老成谋国,深合时宜”。
清流言官中,亦有不少人对此表示赞同。毕竟,巩固海防、整顿武备,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正当议题,无人能够公开反对。
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以兵部某些官员、以及部分与东南沿海利益攸关的勋贵为代表,纷纷上疏,或言“海疆靖平,无需劳民伤财”,或言“增设御史,恐滋扰地方”,或言“军械管理自有章程,无需另立名目”。虽然理由各异,但核心意图一致——阻止这项可能触及他们利益的政策推行。
其中,跳得最凶的,赫然是那位曾阻拦杨士奇查阅军械档案的兵部武库清吏司吴郎中!他引经据典,大谈祖制,认为现行制度已臻完善,妄加改动只会生乱。
杨士奇冷眼旁观,将这些反对者的名字、言论一一记在心里。这些,都是潜在的“蛇”。
争议之中,最终拍板的仍是永乐皇帝朱棣。他雄才大略,岂不知海防重要?更何况,他心中还装着那条秘密航道和私运军械的阴影。杨士奇的奏疏,正好给了他一个整饬海防的由头。
数日后,圣旨下达:准杨士奇所奏,着兵部、都察院会同拟定加强海防、整饬沿海卫所事宜细则,巡海御史增设之议,容后再酌。命郑和督率水师,加强对东南沿海,特别是陌生航道的巡弋力度。
这是一个平衡的结果,既采纳了杨士奇的核心建议,开启了整饬海防的进程,又没有立刻触动最敏感的“增设御史”一事,给了反对派一个台阶,也避免了朝局过度震荡。
但对杨士奇而言,这已是巨大的胜利!他成功地将暗战引入了明处,为后续调查赢得了合法的外衣和更大的空间。陛下让郑和加强巡弋“陌生航道”,更是直接肯定了他之前密奏的价值!
退朝之后,杨士奇身着绯袍,走在出宫的甬道上。阳光明媚,他却能感受到身后那几道冰冷刺骨的目光。
吴郎中从后面快步跟上,与他并肩而行,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杨侍讲,恭喜啊!此番建言获准,杨侍讲简在帝心,指日可待!”
杨士奇停下脚步,转头看着他,目光平静无波:“吴大人言重了。杨某所为,不过人臣本分。倒是吴大人,对军械核销之事如此熟稔,日后整饬卫所,还需吴大人多多出力才是。”
他语气温和,但“军械核销”四字,却像一根针,轻轻扎在了吴郎中的心上。
吴郎中脸色微变,干笑两声:“好说,好说……”便匆匆拱手离去,背影略显仓惶。
杨士奇看着他远去的方向,嘴角泛起一丝冷意。
喜欢大明首辅:杨士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明首辅:杨士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