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六百里加急文书,并非通过寻常驿道,而是由郑和麾下亲信,风尘仆仆、持特殊令符直接送至龙江船厂,亲手交到杨士奇手中。信使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交付后便匆匆离去,仿佛多留一刻便会引来灾祸。
文书以火漆密密封缄,其上并无任何部院衙门的印信,只有一道独特的、杨士奇曾在郑和处见过的暗记。他心中凛然,屏退左右,独自在那间简陋的值房内,就着摇曳的油灯,小心拆开。
里面并非正式的圣旨或部文,而是一张质地坚韧的素笺,上面只有朱棣那熟悉的、带着金戈铁马之气的御笔亲书,字迹遒劲,甚至略显潦草,显是仓促间写就:
“朕闻江南豪右,勾连漕运,私贩禁物于海外,其船坚利,甚于官船。龙江之事既清,着杨寓即日密查此事,准尔调动沿江水师侦缉,但有实据,锁拿首恶,毋涉过广,惊扰地方。此事机密,除郑和外,不得令第六人知。钦此。”
短短数语,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杨士奇脑海中炸响!
江南豪右!勾连漕运!私贩禁物于海外!船坚利,甚于官船!
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这已远非龙江船厂内部的贪墨弊案,而是牵扯到整个江南盘根错节的士绅豪强、以及掌控帝国南北命脉的漕运系统!甚至可能涉及……兵器、硝磺、乃至铜铁等绝对违禁之物!其背后隐藏的能量与凶险,比王焕、赵库使之流,何止凶险百倍!
陛下将此等密旨直接交予他,既是超越常格的信任,也是将他推向了一个更加黑暗、更加致命的漩涡中心!“毋涉过广,惊扰地方”八字,更是限定了他的行动边界,要求他精准打击首恶,而不能掀起波及整个江南官场的大案。这其中的分寸拿捏,何其艰难!
值房内,油灯噼啪作响。杨士奇握着那张轻飘飘却又重如山岳的素笺,久久未动。窗外,船厂的喧嚣依旧,锤凿声、号子声,代表着帝国的秩序与力量。而手中的密旨,却将他引向那秩序之下的汹涌暗流。
钱侍郎和严御史的稽核,此刻在他眼中,已变得无足轻重,如同蚊蚋之扰。真正的风暴,正在这密旨所指的方向酝酿。
他该如何入手?江南豪右,关系网密布,牵一发而动全身。漕运系统,更是利益交织,水泼不进。调动水师侦缉,看似给了权柄,实则也是将他彻底暴露在明处,成为众矢之的。
一瞬间,无数念头在他脑中飞转。他想到了太子之前的提醒,想到了汉王那赤裸裸的威胁,想到了陛下那深沉难测的帝王心术……此行,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甚至可能死得不明不白。
然而,陛下的信任,帝国的隐患,以及他骨子里那份士大夫的担当,都让他无法退缩。
他缓缓将密旨凑到灯焰上,看着那素笺卷曲、焦黑,最终化为灰烬。所有的指令,已刻入他的脑中。
他站起身,推开值房的窗户,深夜的江风带着水汽涌入,让他精神一振。
次日,杨士奇主动找到了仍在埋头查账、却一无所获的钱侍郎和严御史。
“钱侍郎,严御史,”他神色如常,甚至带着一丝“疲惫”,“二位上官连日辛劳,下官感佩。船厂账目、工程,想必二位已核查清楚,可还发现有何不妥之处?”
钱侍郎正愁没台阶下,连忙道:“杨巡阅治厂严谨,账目清晰,工程有序,本官与严御史已详加核查,并无发现大的疏漏。可见巡阅之前整肃,确是成效显着啊!”他绝口不再提“酷烈”二字。
严御史面色铁青,哼了一声,虽不甘心,却也拿不出实质性把柄。
杨士奇微微颔首:“既如此,下官也就放心了。只是近日下官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加之船厂大局已定,后续按章办事即可。下官欲向陛下上疏,恳请暂回京城述职,并稍作休整,还望二位上官回京后,能代为陈情。”
他要主动离开龙江这个已经稳住的基本盘,以“病休”为名,潜入那更加危险的暗局!
钱侍郎一愣,随即大喜!这杨寓主动请辞(哪怕是暂时的),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结果!既能回京交差,又不必再与此人纠缠。
“哎呀,杨巡阅为国操劳,以致贵体欠安,实在令人痛心!理应回京好生将养!此事包在本官身上,定当向陛下禀明巡阅之功与病情!”钱侍郎拍着胸脯保证。
严御史也狐疑地看了杨士奇一眼,见他面色确实有些苍白(或是连夜思虑所致),便也信了几分,冷着脸点了点头。
打发走了稽核队伍,杨士奇立刻着手安排船厂后续事宜。他将几位经过考验、品行端正的管事召集起来,详细交代了各项工程的衔接与质量标准,确保他离开后,船厂能继续有序运转。
当夜,一艘不起眼的官船悄然离开龙江码头,顺流而下,目的地标注为京城。而杨士奇本人,却已于半日前,改换装束,扮作一名游学的寒士,只带着那名宦官随从和两名精干护卫,乘着一叶小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江南纵横交错的水网之中。
目标:苏州府,漕运枢纽,亦是江南豪商巨贾汇聚之地。
龙江的烽火暂熄,江南的暗战,已然开幕。
喜欢大明首辅:杨士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明首辅:杨士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