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的晨雾,一如数年前他们初来时那般,缭绕在青翠的林间,将茅屋、菜畦和那条蜿蜒下山的小径都笼在一片朦胧里。林越站在屋外,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甜和秋日寒意的空气,心中却是一片沉甸甸的清明。他知道,离开的时刻,就像这山间必然升起的朝阳,越来越近了。
那种感觉玄之又玄,无法言说,却清晰得如同刻在骨子里。是怀中那片愈发温热的青铜残片在提醒,还是这方天地对他这个“异数”的自然排斥?他说不清,只晓得必须抓紧最后的时间。
他回到屋内,就着从木窗透进的熹微晨光,开始整理这些年来积攒的笔记。粗糙的竹简、鞣制过的兽皮,甚至一些较为平整的木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与孙武的每一次长谈,每一次推演,每一次战役的复盘。从临淄初遇的惊艳,到田氏风波中的忧惧;从吴宫教战的雷霆手段,到柏举之战的千里奔袭;从与伍子胥的慷慨悲歌,到对夫差日渐失望的无奈……点点滴滴,汇聚成一条波澜壮阔的时光之河。他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用来自未来的视角,为这部即将流传千古的兵圣传奇,添上了独一无二的注脚。
当他翻到记录孙武在伍子胥死后,于这茅屋中长夜枯坐、背影萧索的那卷竹简时,手指不禁微微颤抖。那不是史书上冰冷的几行字,而是他曾亲眼目睹的痛楚与决绝。
“在写什么?”孙武温和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不知何时,他已悄然立于门边,目光平静地落在林越手边的书卷上。岁月的风霜在他鬓角染上了更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眸,却比年轻时更加深邃澄澈,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虚妄。
林越连忙起身:“先生,我在整理这些年的笔记。我想把……把我们的经历,您修订兵法的过程,都尽可能详细地记下来。”
孙武走近,拿起一卷,细细看去。上面不仅有文字,还有林越凭借记忆绘制的简易地图、阵法草图,甚至一些用独特符号标记的推演过程。他看了一会儿,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你的记录,条理清晰,视角独特,许多我未曾留意的细节,你都一一收录。很好。这非是简单的记录,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梳理。”
他放下竹简,走到屋内唯一的木箱前,郑重地取出一捆捆码放整齐的崭新竹简。那是他们耗费数年心血,反复斟酌、修订完成的《孙子兵法》定稿。竹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竹子的清气,每一片都沉甸甸的,承载着足以照亮千古的智慧。
孙武将手稿轻轻推到林越面前,目光如古井深潭,直视着林越的双眼:“林越,我知道,你来自一个遥远的未来。”
林越心中剧震,虽然彼此心照不宣,但这层窗户纸从未被真正捅破。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孙武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解释,继续说道:“初见时,你言谈间的见解,对世事走向的预判,虽略显稚嫩,却每每直指核心,非是此世之人所能及。后来,你带来的那些……‘逻辑’、‘模型’、‘量化’,虽名词新奇,其内核却与兵家之道暗合,助我廓清迷雾,完善体系。我便知,你非是池中之物,乃天降异人。”
他的语气平静无波,没有惊讶,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洞察一切的坦然:“这片青铜残片,”孙武的目光落在林越不自觉按住的胸口,“它带你而来,亦将带你而归。此乃天命,非人力可挽。”
林越眼眶一热,哽咽道:“先生……”
孙武将《孙子兵法》手稿又向前推了推,几乎触到林越的指尖:“这部兵书,凝聚了我毕生所学,亦有你的心血在其中。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林越猛地抬头,难以置信。
“我知道你来自未来,”孙武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凝重,“所以,我希望你能将这本兵书,带到你的时代去。”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那光芒里,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有对苍生的无尽悲悯,“让它流传下去,让后世的君王将相、乃至寻常百姓,都能读到它,理解它。但希望他们理解的,并非仅仅是克敌制胜的诡道奇谋。”
孙武的手按在竹简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此书的核心,在一个‘慎’字,在一个‘全’字。慎战,方能免生灵涂炭;全胜,方是至高明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希望后人能从中领悟的,是如何以智慧化解干戈,以谋略守护和平,而非单纯追求征伐的胜利。战争的终极目的,应当是——止戈为武。”
“止戈为武……”林越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感觉有滚烫的液体从脸颊滑落。他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无比郑重地接过那沉甸甸的手稿,仿佛接过了整个时代的重量与嘱托。竹简的冰凉触感透过皮肤直达心底,与他怀中青铜残片的温热形成了奇异的对比。
“先生放心!”林越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我林越在此立誓,必将此兵书安全带回后世,让孙武之智,光照千秋!我一定让世人明白,您不仅是兵家至圣,更是一位心怀天下、渴望和平的智者!您的智慧,当用于守护,而非毁灭!”
孙武看着眼前这个来自未来的年轻人,看着他眼中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且宽慰的笑容。那笑容,冲淡了离别的愁绪,仿佛一缕阳光,穿透了穹窿山的重重迷雾。
“好,好。”孙武连说了两个好字,轻轻拍了拍林越的肩膀,“如此,我便再无憾事了。”
林越将兵书紧紧抱在怀中,泪水模糊了视线,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晰。这不仅仅是一部兵书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场跨越两千五百年的对话与承诺。他知道,当他重返现代之时,肩头担负的,将是一段尘封的传奇,和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智慧与和平的永恒使命。
山风穿过茅屋,拂动竹简,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历史在低语。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
喜欢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