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晨光,来得格外早。五点半刚过,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柔和的光线透过薄雾与纱帘,悄悄漫进房间,在地板上投下静谧而充满希望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夏日清晨特有的、混合着青草与露水的清新气息。
季晨熙在生物钟的驱使下自然醒来。他睁开眼,没有赖床,静静地躺了几秒,听着窗外最早的鸟鸣和远处隐约传来的扫地声。他侧过头,看了看床头柜——那个装着“平安方向牌”的铁皮盒子安静地待在角落,表面落着一层极细的、柔和的微光。
他轻巧地起身,换好衣服,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棱角分明——这个习惯,是从爸爸的旧相册里学来的。他推开房门,客厅里一片安静。妈妈房间的门还关着。他赤脚走到厨房,动作熟练地开始准备早餐:从米桶量米,淘洗,放入电饭煲,按下开关;用小锅烧水,准备煮鸡蛋;从冰箱拿出牛奶和面包。他的动作算不上娴熟,却有条不紊,带着一种与年龄稍显不符的沉稳专注。
阳台上的格桑花开得正盛,胡杨苗又窜高了一小截,叶片挺拔。他给它们细细地喷了水,水珠在晨曦中晶莹闪烁。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到客厅,拿出书包,开始整理今天的物品——暑假兴趣班的画具、一本看到一半的《儿童中国地理》、还有水壶。他拉上书包拉链,将书包端端正正地放在玄关的椅子上。
这时,楚颜的房门轻轻响动。她穿着睡衣走出来,脸上还带着惺忪睡意,看到儿子已经收拾妥当,餐桌上摆好了牛奶面包,厨房里粥香弥漫,她的眼中瞬间溢满了温柔。
“宝贝,怎么起这么早?”她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
“睡醒了就起了。”季晨熙转过身,脸上是清爽的笑容,“妈妈,粥快好了,鸡蛋在锅里温着。”
楚颜走过去,没有说谢谢,只是伸手,极其自然地捋了捋儿子睡得有些翘的头发,动作轻柔充满爱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子俩对坐在餐桌前吃早餐。阳光渐渐变得明亮,将整个客厅照得通透温暖。他们聊着今天的安排:季晨熙去上美术课,楚颜在家处理工作,傍晚或许一起去超市。话语平常,气氛安宁。失去的创痛已被时光温柔地包裹,沉淀为生命厚重的底色,而日常生活的溪流,清澈而坚韧,正载着他们平稳地流向未来。
出门前,季晨熙背好书包,在玄关弯腰系鞋带。楚颜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他的遮阳帽。系好鞋带,他直起身,接过帽子戴好。然后,他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过身,面向客厅里那张爸爸的军装照片。
照片上的爸爸,笑容依旧年轻、灿烂,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季晨熙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认真地看了两秒钟,然后,抬起手臂,敬了一个虽然稚嫩却无比标准的少先队礼。
楚颜站在他身后,看着儿子挺直的背影和这个无声的仪式,眼眶微热,嘴角却高高扬起。
礼毕,季晨熙转过身,脸上已恢复了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明亮笑容,他拉住妈妈的手:“妈妈,我们走吧!”
“好,我们走。”楚颜紧紧回握那只温暖的小手。
推开家门,盛夏早晨饱满的阳光和温热的风瞬间拥抱了他们。楼下传来邻居互相问早的声音,送奶车的铃声叮当作响,生活展开它平凡而生动的新的一页。季晨熙深吸一口充满阳光味道的空气,拉着妈妈的手,迈开了脚步。
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异常挺拔。那个需要紧紧攥着“平安方向牌”才能获得方向的小孩,已经将指引刻在了心里。他的步伐轻快而坚定,走向那个有美术课、有小伙伴、有妈妈、有无限可能的、真实的、温暖的今天。
爸爸,你看,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和妈妈,都很好。请你放心。
晨光正好,前路还长。
(全书完)
作者心得与致谢
掩卷之际,心中百感交集。这不是一个关于如何忘记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如何“记得”的故事——记得痛苦,然后背负着它,并将它转化为爱,更好地活下去。
季晨熙的成长,并非线性地“摆脱”悲伤,而是学会与悲伤共生,将思念内化为骨骼里的钙、心底里的光。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坚强,不是不流泪,而是流泪后,依然能认真系好鞋带,推开家门,走进阳光里。
最深沉的爱与怀念,往往不显露于激烈的誓言,而藏身于每一个好好吃饭的清晨、每一句“我很好”的平常报备、每一次跌倒后默默爬起的瞬间。日常,才是永恒的史诗。
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陪伴季晨熙走过这段成长旅程的您。是你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份共鸣,为这个故事的宇宙注入了温度与生命力。这个关于爱、失去与成长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季晨熙的生活仍在继续。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年那个在晨光中学会告别的男孩,会带着父亲赐予他的勇气与善良,开启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冒险篇章。
再次感谢。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力量。
《重启的假期,重启的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重启的假期,重启的爱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启的假期,重启的爱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