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玄丹门,顾阳,或者说如今的外门弟子顾七,被一名神情淡漠的执事弟子引着,穿过层层殿宇,前往外门弟子居住的区域。
玄丹门坐落于青玄城东侧的青玄山脉支脉,山势不算险峻,却钟灵毓秀,云雾缭绕间可见飞檐斗角,丹殿药圃星罗棋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时而夹杂着或成功或失败的丹药气息。来往弟子大多身着统一的青色或灰色道袍,步履匆匆,或低声讨论着丹方火候,或背着药篓满载而归。
与外界的商贸繁华不同,宗门内部自有一股清修与专注的氛围。顾阳收敛心神,将自身完全代入“顾七”这个角色,目光中带着新入门弟子应有的好奇与些许拘谨。
外门弟子的居所位于山脚一片开阔的谷地,房舍连绵,皆是灰墙黑瓦,朴实无华。每名弟子都有一间独立的简陋小屋,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蒲团,以及一个用于处理低级药材的小小石台。
“此处便是你的居所,丙字区域,七十八号。”执事弟子指了指一扇木门,语气毫无波澜,“门规册子、基础吐纳诀、《百草初解》和《基础丹术概要》都在屋内。每月初可领三块下品灵石及一份基础炼丹材料。宗门贡献需通过完成杂役、照料药田或上交合格丹药获取,凭贡献可兑换更高深的功法、丹方及资源。明日辰时,于传功殿集合,有师兄讲授入门功课。”
说完,也不等顾阳回应,那执事弟子便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鳞次栉比的屋舍间。
顾阳推开木门,一股淡淡的霉味和草木清气混合传来。屋内陈设果然如他所料,极其简单,甚至有些陈旧。他并不在意,反手关上门,随手布下一个极其微弱、仅能起到警示作用的小禁制——这在他扮演的“炼气六层”修士能力范围内。
他拿起桌上的几枚玉简,灵识扫过。《基础吐纳诀》粗浅无比,对他毫无用处;《百草初解》和《基础丹术概要》的内容,他早已从白芷的心得和购置的玉简中掌握,甚至更为精深。但他依旧仔细“阅读”了一遍,确保自己明面上所学的知识,完全符合一个刚入门的弟子身份。
次日辰时,传功殿。
数百名新入门的外门弟子盘坐于蒲团之上,鸦雀无声。前方,一位身着蓝色核心弟子服饰,面容约莫二十七八岁的男子负手而立,神情严肃。他气息凝练,已是筑基初期修为。
“我姓赵,你们可称我赵师兄。”男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弟子耳中,“今日,讲授我玄丹门立身之本——丹道之基。”
“丹道,夺天地之造化,凝草木之精华。欲炼丹,先识药,再明理,后控火……”赵师兄侃侃而谈,从灵草药性的阴阳五行,讲到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再到基础控火诀的运用。
内容对于顾阳而言,浅显易懂。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耐,反而如同真正的新弟子一般,认真聆听,偶尔露出思索之色。他甚至刻意模仿周围一些悟性稍差弟子的反应,在听到某些关键处时,微微皱眉,似在努力消化。
赵师兄讲授完毕,目光扫过下方众多稚嫩而渴望的面孔,沉声道:“理论终须实践。尔等领取的材料,可尝试炼制‘辟谷丹’与‘回气散’。失败乃常事,关键在体悟过程,熟悉药性火候。若有疑问,可询各自区域的执事弟子,或于每月一次的答疑课上提出。”
接下来的日子,顾阳彻底融入了玄丹门外门弟子的生活。
他每日清晨,会像其他弟子一样,修行那粗浅的《基础吐纳诀》,做做样子。随后,便前往分配给自己的那一小块贫瘠药田,照料里面种植的几种最低阶的灵草,如凝露草、地根花。他并未动用任何超乎炼气期的手段,只是按部就班地浇水、松土、驱虫,体验着最基础的工作。
大部分时间,他则窝在那间简陋的小屋里,“研究”炼丹。
他取出宗门发放的那个品质低劣的制式炼丹炉,以及一份炼制辟谷丹的材料。他没有动用幽狱真元,更没有暴露丝毫金丹级别的控火能力,而是严格按照《基础丹术概要》记载的炼气期弟子该有的方式,生涩地掐动控火诀,小心翼翼地将处理好的药材投入炉中。
神识强大如他,即便刻意压制,对炉内药液变化的感知也远超寻常炼气弟子。但他故意模拟出灵力不济、操控不稳的状态。果然,第一次尝试,在融合药液的关键时刻,炉内传来一声轻微的闷响,随即冒出一股黑烟,焦糊味弥漫开来。
失败了。
顾阳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沮丧和肉疼——毕竟,材料是有限的。他清理丹炉,打坐“恢复”灵力,然后仔细回想“失败”的过程,总结“经验”。
第二次,他“勉强”将药材融合,却在凝丹时火候稍逊,得到了一炉品质低劣,形状不规则的辟谷丹,成丹率仅有三成。这在外门弟子中,算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第三次,他“努力”控制,成丹率提升到了四成,丹药品质依旧普通。
他没有再继续尝试辟谷丹,而是转而炼制更简单些的回气散。过程同样磕磕绊绊,成功率维持在三四成左右。
他将这些品质低劣的丹药上交给宗门,换取微薄的贡献点,刚好够维持最基本的修炼资源循环,不引人注目,也不至于显得太过废柴。
在旁人眼中,这个名叫顾七的弟子,资质平平,性格沉静,炼丹天赋似乎也一般,属于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那种。他很少与其他弟子交流,总是独来独往,不是在药田劳作,就是在屋里“钻研”丹术。
然而,无人知晓,在这看似平庸的表象之下,顾阳的识海之中,正在以远超常人想象的速度,推演、剖析着丹道的奥秘。白芷的心得、神秘残卷的奇思妙想,与玄丹门正统的基础丹理相互印证、碰撞,让他对丹道的理解,正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深化着。
他偶尔也会“请教”负责丙字区域的执事弟子,问题都集中在基础丹理和控火技巧上,符合他当前的水平,问得恰到好处,显得勤奋好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他天赋异禀。
一个月后的答疑课上,顾阳遇到了一个“意外”。
那次课程,由一位面容慈和、须发皆白的筑基后期王姓内门执事主持。答疑环节,一名弟子询问关于“清心丹”炼制时,宁神花与冰心草药性融合总是不稳定的问题。
王执事详细讲解了一番,那弟子似乎仍有些困惑。顾阳在一旁聆听,基于白芷心得中的某个细节,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更为巧妙的处理方式,能更温和地引导两种药性融合,降低对神识操控的要求。
他犹豫了一下,并未直接说出那个方法,而是在王执事讲解完毕后,以一种不太确定的带着试探的语气问道:“王执事,弟子……弟子胡思乱想,若是在投入宁神花之前,先以文火慢煨冰心草十息,激发其潜藏的水润之性,再……再投入宁神花,是否能让两者的抗拒稍减?”
那王执事原本并未在意这名普通的外门弟子,闻言却微微一怔,仔细看了顾阳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个方法,并非玄丹门正统教材所载,但却暗合丹理,甚至比他刚才讲解的标准手法,对新手更为友好。
“你叫何名?”王执事和声问道。
“弟子顾七。”
“此法……虽非正途,却另辟蹊径,于细微处见巧思。”王执事抚须沉吟片刻,“可见你于药性理解,确有几分悟性。不过,基础仍需夯实,不可一味追求奇巧。”
“弟子谨记执事教诲。”顾阳连忙躬身,态度恭敬。
这个小插曲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最多让周围几个弟子觉得这个沉默的顾七,似乎偶尔会有些奇怪的想法。但在那位王执事心中,却留下了一个“悟性尚可,基础稍欠”的印象。
顾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偶尔展现一丝不算过分的“灵光”,为日后可能“不经意”间显露的稍高丹道水平,埋下合理的伏笔。
时间如水,平静地流淌。三个月转瞬即逝。
顾阳对外门的环境和规则已然熟悉。他像一块不起眼的海绵,悄无声息地吸收着这个宗门的一切信息。他知道了外门弟子晋升内门的苛刻条件,要么是修为在三十岁前突破筑基,要么是在丹道上表现出卓越天赋,能独立炼制出几种特定的丹药。
他也听说了门内几位着名的炼丹天才,以及几位脾气古怪但丹术高深的长老。他更加确定了,玄丹门内部,确实存在着通往钧天大陆主宗的传送阵,但那位于宗门禁地,由元婴老祖亲自掌管,非立下大功或被老祖、宗主亲点,绝无可能使用。正常途径,便是按部就班,先入内门,再结金丹,最终修至元婴,方可获得资格。
这一日,顾阳正在药田里给几株快要成熟的凝露草浇灌灵泉水,一名执事弟子走了过来,扬声宣布:
“丙字区域所有弟子听令!药王谷低阶药园急需人手协助采收‘赤炎果’,为期五日。此乃宗门任务,贡献点双倍。自愿报名,限炼气六层以上弟子,即刻集合出发!”
药王谷?顾阳心中一动。那是玄丹门一处重要的低阶灵药种植基地,距离山门有数百里。他正觉得一直待在宗门内部,视野受限,或许这是个出去看看,顺便更深入了解宗门运作的机会。而且,双倍贡献点,也能稍微改善一下他目前“拮据”的修炼资源状况。
他放下手中的工具,平静地站到了报名者的队伍中。
目光扫过周围同样报名的几名弟子,大多面带兴奋,显然对这次外出任务和双倍贡献点颇为期待。顾阳低下头,掩去眼中一闪而过的深邃。
喜欢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