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南澳岛谈判 - 海上规矩
京师贡院外的“实学宣讲堂”正如火如荼地搭建,徐光启、宋应星等人摩拳擦掌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思想交锋,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中国海上,另一场关乎帝国海洋命运的谈判,也即将在波涛之中拉开序幕。
南澳岛,这座悬于闽粤交界海面上的岛屿,如同镶嵌在蔚蓝绸缎上的一颗绿松石,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历来是海商、海盗乃至官军争夺的焦点。时值初夏,东南季风初起,海面波光粼粼,鸥鸟翔集。岛上林木葱郁,昔日海盗盘踞的痕迹已被渐渐滋生的草木掩盖,唯有几处残破的寨墙,诉说着往日的腥风血雨。
此刻,岛屿东南侧一处僻静港湾内,帆樯如林。一面面硕大的“郑”字认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旗下是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舰船,从灵活如鲨的快哨船,到体型庞大、宛如海上城堡的大型福船、鸟船,不下三百艘,几乎铺满了整个海湾。这些船只虽制式不一,但保养得极好,船体黝黑发亮,炮窗密布,透着一股久经战阵的剽悍之气。这便是雄踞东南沿海、令荷兰人与各路海盗闻风丧胆的郑氏舰队主力。
在舰队中央,一艘格外巨大的福船如同鹤立鸡群,这便是郑芝龙的座舰“镇海龙骧”号。船楼高耸,甲板宽阔,船首雕刻着狰狞的龙首,两侧船舷密密麻麻排列着超过四十个炮位,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海面,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武力。
船楼顶层的议事厅内,气氛却与港外的肃杀截然不同。厅内布置得竟有几分雅致,檀木桌椅,瓷器香炉,墙上甚至还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郑芝龙并未穿着戎装,而是一身锦缎常服,腰缠玉带,面色红润,正悠闲地品着武夷山送来新茶。他年近四旬,身材不算高大,但举手投足间自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度,尤其一双眼睛,开阖之间精光闪烁,仿佛能看透人心,那是常年在大海上与风浪、与敌人搏杀磨砺出的枭雄本色。
其弟郑鸿逵、族侄郑彩等核心将领分坐两侧,皆屏息凝神。他们都在等待,等待那个代表朝廷前来划定未来海上规矩的人。
“大哥,”郑鸿逵性子较急,忍不住低声道,“朝廷这次派沈廷扬来,怕是宴无好宴。咱们刚刚帮他们拿下台湾,立下大功,这就要来谈规矩了?会不会是想过河拆桥,削咱们的权?”
郑芝龙吹了吹茶沫,眼皮都未抬:“鸿逵,沉住气。朝廷如今这位陛下,不是天启爷。你看他登基以来,肃阉党、平辽东、开海贸、兴实学,哪一件是昏聩之主能做出来的?削权?我看未必。若是要削,何必等到今日,又何必在这南澳岛见面?直接一纸调令,或是大军压境,岂不更省事?”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朝廷这是要立规矩,但立规矩,不是为了掐死我们,而是要把我们这股力量,真正纳入朝廷的体系里。这既是约束,也是机会。约束的是咱们无法无天、自行其是的那套;机会嘛……则是给了咱们一个名正言顺、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关键是,这台阶怎么上,规矩怎么立。咱们要争的,是在这新规矩里,能占到多少好处,能保住多少自主。”
正说着,一名亲兵快步进来禀报:“龙头,朝廷的船到了!只有三艘,打头的是艘新式快船,挂的是‘钦差海事谈判使沈’的旗号!”
“哦?只来了三艘?”郑芝龙眉毛一挑,露出一丝讶色,随即化为赞赏,“好气魄!走,随我出迎!”
港湾入口处,三艘舰船正破浪而来。为首一艘船体修长,帆装设计明显借鉴了两洋软帆的优点,速度极快,正是由格物院参与设计、福州船厂建造的新式通讯快船“海隼号”。船头立着一人,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清癯,目光敏锐,身着四品文官常服,外罩一件防风的斗篷,正是奉旨前来的钦差、皇商首领、市舶司主管沈廷扬。他身后站着十余名随员,有文吏,也有几名气息精悍、眼神警惕的护卫,看似寻常,实则都是李若琏从锦衣卫中挑选的好手。
沈廷扬望着眼前庞大的郑氏舰队,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他久在海上,深知郑芝龙的实力和影响力。此番谈判,看似是代表朝廷来给予名分、划定界限,实则是在走钢丝,既要贯彻陛下的意志,将这支强大的海上力量逐步纳入掌控,又不能过于刺激郑芝龙,以免其离心离德,甚至铤而走险。陛下给他的底线清晰:合作大于压制,融合优于剿灭。
“海隼号”缓缓靠上“镇海龙骧”号,搭上跳板。郑芝龙亲自带领一众将领在船舷迎接,礼数周到,给足了沈廷扬面子。
“沈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芝龙有失远迎,还望恕罪!”郑芝龙拱手笑道,声若洪钟。
沈廷扬从容还礼,笑容和煦:“郑将军客气了。将军雄踞东南,保境安民,功在社稷。沈某奉陛下之命前来,能与将军共商海事,实乃幸事。”
双方寒暄着进入议事厅,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香茗,气氛看似融洽,但空气中却弥漫着无形的张力。
几句客套话后,沈廷扬放下茶盏,切入正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郑将军,台湾光复,将军居功至伟,陛下圣心甚慰。日前已明发上谕,正式晋封将军为福建水师提督,总领闽海防务,兼领市舶司同知。其余有功将士,皆有封赏。从此,将军与麾下弟兄,便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官军了。”
郑芝龙起身,面向北方抱拳躬身:“臣,郑芝龙,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为国守土,为君分忧!”他身后诸将也纷纷起身谢恩,脸上大多露出喜色。毕竟,洗白身份,获得官方认可,是许多海上枭雄梦寐以求的结局。
然而,郑芝龙重新坐下后,话锋便是一转:“沈大人,提督之职,责任重大。只是……芝龙麾下儿郎,散漫惯了,舰船器械,也多是自行筹措。如今既要为国效力,这粮饷补给、舰船维护、人员赏恤,还有……日后行止的章程,不知朝廷可有安排?”
这才是核心问题。沈廷扬心知肚明,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裱糊精美的文书:“将军所虑,陛下早已洞悉。此乃陛下亲拟,经内阁议定的《闽海水师章程纲要》,请将军过目。”
郑芝龙接过,仔细翻阅。章程内容详尽:
一、 建制整合: 郑氏主力舰队改编为“大明闽海水师”,下设前后左右中及游击等分舰队,各级军官由郑芝龙遴选保举,报兵部备案授职。朝廷派遣监军御史、粮台官等若干,负责监察、后勤及与地方协调。
二、 粮饷保障: 水师官兵饷银、粮秣、火药等,由朝廷户部及福建布政使司按定制拨发,初步定额为岁饷银八十万两,视规模扩大而增加。同时,允许水师在护航、剿匪中获得部分战利品作为补充(需按比例上缴)。
三、 指挥权限: 日常巡防、剿匪、护航贸易,由提督郑芝龙全权指挥。但涉及对外宣战、大规模跨省调动、进攻他国港口或与西洋主力舰队决战等重大军事行动,必须事先获得朝廷(兵部、皇帝)批准。
四、 贸易特权: 承认郑芝龙家族现有贸易网络,并授予其官方“勘合”贸易资格,享有税率优惠。但要求其逐步规范贸易行为,依法纳税,并协助朝廷市舶司管理东南沿海贸易秩序,打击走私。
五、 海外领地: 未来由大明水师(包括闽海水师)新开拓或收复的海外领地、岛屿(如已收复的台湾),其行政管理权归朝廷委派流官,但军事防卫可由水师负责,并可获得该地部分税收或资源开采权作为补偿。
这章程,可谓恩威并施。既给了郑芝龙梦寐以求的正式名分和稳定的后勤保障,也明确划出了红线——最高指挥权在朝廷,尤其是对外用兵和海外领土的行政权。同时,用贸易特权和未来海外利益的预期,牢牢绑定郑氏集团。
郑芝龙沉吟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看得明白,朝廷这是要“驯化”他这支野性难驯的海上力量。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代价也是巨大的,自主权受到了极大限制,尤其是那条“重大行动需朝廷批准”,几乎捆住了他向外扩张的手脚。而且,朝廷派来的监军、粮台,无疑是在他身边埋下的钉子。
沈廷扬也不催促,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仿佛在欣赏窗外的海景。他知道,郑芝龙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和部下沟通。
良久,郑芝龙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沈大人,章程甚为周详,足见陛下与朝廷厚爱。只是……这重大军事行动需朝廷批准一事,海情瞬息万变,若遇敌寇来犯,或追剿海盗至外海,请示往来,恐贻误战机啊。”
沈廷扬似乎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将军所虑极是。陛下亦有明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遇紧急敌情,将军可临机决断,先行出击,但事后须将详情飞报朝廷备案。此条旨在避免擅启边衅,而非束缚将军御敌之手脚。至于海外……陛下之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日月所照,皆可为大明藩属或疆域。将军若能以大明之名开拓,功莫大焉,朝廷岂会阻挠?只是这开拓,须有章法,需与朝廷整体方略相合,而非私相授受。”
他这话点明了关键:皇帝不反对扩张,甚至鼓励扩张,但必须是在朝廷的框架下,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成果归国家所有,而非你郑家的私产。
郑芝龙心中一震,他从这番话里,听出了那位年轻皇帝惊人的野心和强大的自信。这不再是过去那个畏缩内敛的明朝,而是一个渴望向海洋、向世界伸出触手的崭新帝国。
这时,郑鸿逵忍不住插嘴道:“沈大人,那台湾呢?台湾可是我们兄弟流血打下来的!如今设了台湾府,派了流官,那我们……”
沈廷扬看向他,语气依然平和:“郑将军收复台湾,功在千秋。陛下已明令,台湾府之防务,暂由闽海水师负责,台湾海峡之护航、缉私,亦由贵部主导。此外,台湾岛上,将划出特定区域,作为水师基地和军属安置之所,并允许贵部参与岛上部分特许经营,如樟脑、硫磺开采之利。朝廷绝不会让功臣流血又流泪。”
条件已经摊开,利弊清晰可见。接受,则从海盗王变身帝国海军上将,前途光明但需受约束;拒绝……郑芝龙看了一眼港外那些飘扬的“郑”字旗,又想起辽东传来的关于新式火器、京营新军的传闻,以及朝廷如今恢复的国力,心中暗暗摇头。拒绝的代价,他承受不起。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决断之色,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沈大人,芝龙并非不识抬举之人。陛下与朝廷如此厚待,芝龙感激不尽!这章程,芝龙……接了!今后,我闽海水师上下,愿为陛下前驱,为大明扫清海波,扬威四海!”
沈廷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也举杯相迎:“将军深明大义,陛下闻之,必感欣慰!沈某以此茶,贺将军前程似锦,祝我大明海疆永固!”
“贺将军前程似锦,祝大明海疆永固!”厅内众人齐声应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具体的细节条款,自然有双方的幕僚去逐条敲定。但大的框架,就在这南澳岛的海风与茶香中,定了下来。
当夜,郑芝龙设宴款待沈廷扬一行。宴席上,郑芝龙看似开怀,与沈廷扬谈笑风生,议论海外奇闻,展望未来航路。但夜深人静,他独自立于船头,望着月光下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朝廷……陛下……好手段啊。”他低声自语,“给了名分,给了粮饷,却也套上了笼头。今后这海,还是我郑芝龙说了算的海吗?”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束缚,但同时也看到了一条远比过去宽阔的道路。或许,依附于这个正在崛起的帝国,才能真正实现他纵横四海的梦想?
而此刻,在为他准备的舱室内,沈廷扬并未入睡,他正在灯下奋笔疾书,向皇帝密奏谈判结果。他写道:“……郑芝龙已初步接受章程,然其枭雄之心未泯,隐忧犹存。然陛下天威赫赫,新政日显,大势所趋,其不敢轻动也。当务之急,乃加速营造朝廷直属之新式水师,以形成制衡……南洋广阔,未来可期。”
写完密奏,他用火漆封好,交给贴身护卫,命其明日随“海隼号”即刻返京。他推开舷窗,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南澳岛的谈判尘埃落定,大明经略四海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而远在京师的皇帝,手中又多了几分掌控海洋的筹码。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在造大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