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老宅坐落在村子的最东头,青砖黛瓦的三层小楼在周围低矮的平房中显得格外醒目。尤其是那第三层的阁楼,常年门窗紧闭,却总给人一种有人在里面活动的错觉。
齐家老大,又给仙姑送水啊?村口的李大爷叼着旱烟,笑眯眯地看着齐明端着铜盆从井边走来。
齐明点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恭敬:是啊,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一天都不能断。
铜盆里的清水微微荡漾,映着晨光。齐明另一只手还捏着一朵刚摘的野蔷薇,粉白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这是齐家代代相传的规矩——每日清晨,必须打一盆清水,摘一朵鲜花,放在阁楼的楼梯口。至于为什么,没人说得清,只知道这是祖训。
齐家老宅的木门发出熟悉的吱呀声。齐明穿过前院,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据说比宅子年纪还大,粗壮的树干上缠着一条褪色的红绸带,据说是仙姑喜欢的装饰。
哥,你今天怎么亲自送水?二妹齐芳正在厨房忙活,看见大哥端着水盆进来,有些诧异。
齐明把铜盆放在桌上,擦了擦手:我想跟仙姑商量修房子的事。老宅子这百来年了,再不修怕是要出问题。
齐芳闻言神色一紧:你要上阁楼?
不是,齐明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按老规矩,把请求写在纸上放那儿就行。
齐芳松了口气:那就好。奶奶说过,仙姑最忌讳人打扰。
齐明展开纸张,工整地写下修缮老宅的打算,特别注明需要检查阁楼结构,询问仙姑是否方便暂时移居他处。写完后,他将纸条和铜盆、鲜花一起放在通往阁楼的楼梯口,恭敬地作了三个揖。
仙姑慈悲,齐家后人齐明有事相求,望仙姑示下。
楼梯上方静悄悄的,只有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在台阶上。齐明退后几步,转身离开。按照经验,仙姑的回应通常会在傍晚前出现。
午饭时分,全家围坐在八仙桌旁。齐家奶奶已经八十有三,是家里最年长的人,也是与仙姑打交道最多的一位。
奶奶,我今天给仙姑递了条子,想修房子。齐明给奶奶盛了碗汤。
老太太的手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仙姑怎么说?
还没回音呢。齐明扒了口饭,我就是担心阁楼年久失修,万一漏雨什么的,对仙姑也不好。
奶奶点点头,没再说话。但齐明注意到,老太太吃饭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似乎在思考什么。
下午申时,齐芳急匆匆地跑进院子:哥!仙姑回信了!
全家人立刻聚到楼梯口。那张原本空白的纸条背面,现在多了几行娟秀的字迹:
知悉。吾将往三十里外姐姐家小住七日,七日后归。修缮之事,尔等自便。唯阁楼内物事勿动,切记。
字迹清丽,墨色却透着一种奇异的淡青色,不似寻常墨水。更神奇的是,明明放在楼梯口的清水和鲜花都不见了,只留下这张回信。
仙姑答应了!齐明欣喜道,七日后回来...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齐家奶奶却盯着那张纸条出神,半晌才喃喃道:姐姐家...原来仙姑还有亲人...
这是齐家人第一次得知关于仙姑身世的只言片语。村里人都知道齐家有保家仙,却没人知道仙姑从何而来,为何选择留在齐家。就连齐家自己的族谱上,关于仙姑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柳家三姑,护佑齐宅,世代供奉,不可怠慢。
第二天一早,齐明就请来了村里的老木匠和几个帮工。老宅确实年久失修,尤其是屋顶的瓦片多有破损,木结构也有几处被虫蛀得厉害。
齐老大,你确定仙姑不在家?老木匠张师傅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那扇紧闭的阁楼窗户,有些踌躇。
齐明点头:仙姑留了话,去亲戚家七日。咱们得抓紧时间,七天内必须完工。
那...阁楼要不要也检查一下?张师傅问道,我看那飞檐都歪了。
齐明犹豫了一下:仙姑交代阁楼内物事勿动...但检查外部结构应该没问题。这样吧,等最后一天,我亲自上去看看,若有需要修补的地方再请您帮忙。
工程进展顺利。第五天傍晚,主体结构已经修缮完毕,只剩下一些细节需要处理。齐明决定第二天上阁楼检查,毕竟仙姑说了七日后回来,得留出一天时间让仙姑。
第六天清晨,齐明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按照奶奶的嘱咐,他先在堂屋给祖先上了香,然后才端着油灯,一步步走上通往阁楼的楼梯。
楼梯年久失修,每踏一步都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齐明心跳加速,手心沁出了汗。虽然仙姑不在,但这毕竟是家族百年来无人踏足的禁地。
阁楼的门是一扇普通的木门,却纤尘不染,仿佛有人天天擦拭。齐明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门——
出乎意料,阁楼内异常简朴。一扇小窗透进晨光,照亮了整个空间。地上铺着干净的草席,中央摆着一张古旧的红木供桌,桌上供着一个黑底金字的牌位:柳家三姑之神位。牌位前放着一个青瓷小碗,碗底还有一点未干的水迹,旁边是一个小瓷瓶,里面插着一朵已经干枯的野花。
除此之外,阁楼内别无他物。没有床榻,没有桌椅,甚至没有一丝居住的痕迹。但整个空间却干净得出奇,连角落都没有蛛网尘埃。
这...齐明呆立在门口,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原以为会看到什么神秘的景象,却不想如此简单朴素。
哥,怎么样?齐芳在楼下小声问道。
齐明回过神来: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很干净...奇怪,仙姑住在这里,怎么连张床都没有?
他小心翼翼地走进阁楼,检查了墙壁和屋顶的结构。令他惊讶的是,阁楼虽然老旧,但结构完好,没有丝毫破损或虫蛀的迹象,与楼下那些需要修缮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看来仙姑住的地方,自有仙气护佑...齐明自言自语道。他恭敬地向牌位行了礼,然后退出了阁楼。
晚饭时,全家人围着齐明询问阁楼里的情形。
就一张供桌,一个牌位,别的什么都没有。齐明扒着饭说道,但干净得出奇,好像有人天天打扫一样。
齐家奶奶突然放下筷子,眼里闪着异样的光芒:牌位上写的什么?
柳家三姑之神位。齐明答道,怎么了,奶奶?
老太太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是时候告诉你们仙姑的来历了。
全家人立刻安静下来,连最小的孩子都屏住了呼吸。
你们爷爷告诉我,那是他爷爷的爷爷时候的事了...奶奶的声音低沉而神秘,当时齐家还不富裕,这宅子也只有一层。有一年大旱,村里闹饥荒,齐家先祖上山找吃的,在柳树下发现了一条受伤的白蛇。
白蛇?齐芳惊讶地睁大眼睛。
奶奶点点头:那白蛇通体雪白,唯有头顶有三道金线,像是戴了个金冠。它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奄奄一息。先祖心善,救了它,带回家养伤。
后来呢?齐明追问道。
后来啊,奶奶的眼睛望向虚空,仿佛看到了百年前的景象,白蛇伤愈后不肯离去,每晚都会变成一位白衣女子,帮先祖料理家务。先祖起初害怕,后来发现她并无恶意,便由她去了。直到有一天,女子告诉先祖,她是修炼有成的柳仙,因感念救命之恩,愿守护齐家三代。
三代?那现在...齐明算了一下,从先祖到现在,早就不止三代了。
奶奶笑了:这就是仙姑的慈悲了。三代期满后,正逢齐家遭难,先祖病重,家业将倾。仙姑不忍离去,自愿留下继续守护,只要求齐家为她立个牌位,每日供奉清水鲜花。
所以阁楼里只有牌位...齐芳恍然大悟,因为仙姑的真身是...
嘘——奶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知道就好,莫要明言。仙姑虽慈悲,但也不喜凡人道破她的真身。
全家人肃然起敬。齐明想起阁楼上那个简朴的牌位和干净的空间,突然明白了什么——那不是无人居住的痕迹,而是仙家清修的境界。
第七天傍晚,修缮工作全部完成。老宅焕然一新,但齐家人特意保留了阁楼原有的样子,只做了必要的加固,没有添加任何装饰。
齐明按照惯例,在楼梯口放上一盆清水和一朵新摘的野花,恭敬地说道:仙姑慈悲,宅院已修缮完毕,恭迎仙姑归来。
当晚,齐明睡得不安稳,半夜似乎听到阁楼方向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是有人轻轻走动的声音。他想起奶奶的故事,心中既敬畏又温暖。
第二天清晨,齐芳第一个发现——楼梯口的清水少了半盆,而那朵野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枝带着露珠的山茶花,鲜艳欲滴,明显是刚摘不久的。
仙姑回来了...齐芳小声说道,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齐明走过来,看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抬头望向阁楼的窗户,恍惚间似乎看到一抹白色的影子一闪而过。
从那天起,齐家人供奉得更加虔诚。而村里关于齐家保家仙的传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版本——关于一条知恩图报的白蛇,和一个懂得感恩的家族,百年来的守护与羁绊。
喜欢民间故事选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民间故事选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