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47 年全球生态灾难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地表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北美大陆因电网瘫痪导致纽约、洛杉矶等大都市连续三周陷入黑暗,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街头暴力冲突频发;
欧洲多国因石油资源枯竭,交通系统彻底停滞,民众不得不依赖徒步出行;亚洲部分沿海城市则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没,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落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边缘、深度达
米的 “龙宫” 深海基地,如同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
凭借其独立于全球能源网络的闭环系统和灾前十年的战略储备,仍在勉强维持着正常运转。
这座耗费 20 年、投入超 5000 亿美元建成的深海科研堡垒,不仅是人类探索深海奥秘的前沿阵地,更成为了灾难中少数得以存续的 “生命方舟”。
基地物资储备区位于地下 300 米处,采用三层防压隔舱设计,外层由厚度达 50 厘米的特种合金钢打造,
能抵御海沟底部高达 1100 个大气压的极端压力,中层为缓冲泡沫层,内层则铺设了防腐蚀涂层,确保储备物资不受海水侵蚀。
其中粮食存储舱的恒温系统由两台独立的制冷机组供电,始终稳定在 5c,即使一台机组出现故障,另一台也能在 10 秒内自动切换,保障温度不出现波动。
货架上整齐码放着三种核心补给:
每袋含 3500 大卡热量的军用压缩食品,这种食品采用真空冻干技术,将肉类、谷物、蔬菜等食材压缩成密度极高的块状,仅需 50 克就能满足成年人半天的能量需求,主要供深潜作业人员使用 ——
他们每次下潜作业时长可达 8 小时,体力消耗巨大,这种高能量食品能快速为其补充能量。据统计,深潜作业团队每月消耗此类压缩食品约 1.2 吨,占粮食总消耗量的 30%。
脱水蔬菜舱内则通过智能分类货架,将脱水胡萝卜、西兰花和菠菜分别存放于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了湿度传感器,确保湿度控制在 15% 以下,防止蔬菜受潮变质。
这些脱水蔬菜经过特殊的冻干技术处理,在零下 50c的低温环境中快速冻结,再通过真空干燥去除水分,能保留 90% 以上的维生素,远高于传统烘干技术 60% 的维生素保留率。
用基地净化水浸泡 10 分钟后,蔬菜就能恢复新鲜口感,口感与新鲜蔬菜相差无几。
基地日均消耗此类脱水蔬菜约 200 公斤,其中菠菜消耗量最大,占比达 40%,因其富含铁元素,能有效预防深海环境中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冷冻肉类舱则采用了双级制冷系统,确保舱内温度稳定在零下 18c,这个温度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肉类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同时抑制细菌滋生。
舱内冷藏着牛肉、鳕鱼和鸡肉等食材,总储备量达 180 吨,其中牛肉 60 吨、鳕鱼 80 吨、鸡肉 40 吨。
鳕鱼作为深海作业人员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富含 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能缓解长期高压环境下的疲劳感,因此储备量最多。
按基地 1200 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天 120 克的配额计算,这些肉类恰好能支撑 18 个月。
此外,考虑到 15% 素食者的饮食需求,基地还单独开辟了面积达 500 平方米的豆制品存储区,仅非转基因大豆的储备就有 50 吨,这些大豆可通过基地内的豆制品加工设备,
加工成豆腐、豆浆、豆干等多种食品,每月能生产约 3 吨豆制品,确保饮食供给的全面性,避免因饮食单一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营养不均衡问题。
在能源供应方面,基地地下 200 米处的小型核反应堆是核心动力源,其采用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压水堆反应堆,安全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传统压水堆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出现堆芯熔化的风险,而高温气冷堆采用石墨作为慢化剂,氦气作为冷却剂,即使在失去冷却的情况下,堆芯也能通过自然散热维持安全温度,不会发生堆芯熔化。
反应堆内装载的铀 - 235 燃料棒,总核素量达 250 公斤,这些燃料棒采用陶瓷燃料元件,能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按照基地日均 1200 千瓦时的能耗计算,其中科研设备能耗占比最高,达 50%,生活用电占 30%,其他设备用电占 20%,这些燃料还能维持 5 年稳定供电。
为严防泄漏风险,工程组制定了严苛到近乎苛刻的检测流程:
每天早 8 点、午 2 点、晚 8 点,三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会携带便携式辐射检测仪和温度传感器,进入反应堆控制室进行全面检查。
他们不仅要记录反应堆堆芯温度(需控制在 750c-850c之间,温度过高会影响反应堆效率,过低则可能导致反应停止)、冷却剂压力(稳定在 7mpa)、
氦气流量、燃料棒温度等 12 项关键指标,还会对反应堆外壳的辐射剂量进行检测,确保周边辐射值始终低于 0.1 微西弗 \/ 小时,
相当于人体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辐射量的 1\/3,远低于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的安全限值。自反应堆投入使用以来,至今未出现过任何异常波动,其稳定运行率达到了 99.9%。
淡水供应则依赖于基地顶层面积达 1000 平方米的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采用 “反渗透 + 多级闪蒸” 复合技术,
这种技术结合了反渗透技术的高效节能和多级闪蒸技术的高脱盐率优势,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杂质和微生物。
系统每天能处理 500 吨海水,其中 350 吨海水通过反渗透膜进行初步脱盐,去除 90% 以上的盐分,剩余 150 吨海水则进入多级闪蒸装置进行深度处理,
最终生产出 150 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的淡水,淡水回收率达到 30%,远高于传统海水淡化技术 20% 的回收率。
这些淡水会通过智能分配系统被分为三部分使用:
60 吨供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包括洗漱、烹饪、饮用等,人均日用水量为 50 升,与灾前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基本持平;
50 吨用于科研设备冷却和实验用水,尤其是中央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等,对水质纯度要求极高,需经过额外的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确保水中杂质含量低于 0.001 毫克 \/ 升,这种纯度的水被称为 “超纯水”,其纯度相当于蒸馏水中杂质含量的 1\/100;
剩余 40 吨则储存于两个容量为 20 吨的应急水箱中,作为突发状况下的备用水源,水箱配备了液位传感器和自动补水系统,确保水位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整套海水淡化系统自运行以来,故障率至今为零,为基地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保障。
然而,硬件设施的稳定却无法掩盖人员核心的缺失 ——
自陆衍之和路屿在一次深潜任务中离奇失踪后,项目组如同失去了大脑和神经中枢,多项关键研究陷入停滞。
陆衍之作为基地总指挥,今年35岁,拥有 15年的深海科研和管理经验,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
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制定出最优的发展规划,更在三次重大危机中展现出惊人的决断力,成为了基地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
2042 年,负责为基地传输能量的深海节点遭遇体长超过 15 米的巨型乌贼袭击,这种巨型乌贼是马里亚纳海沟特有的物种,其触手的吸盘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和破坏力,
节点外壳被乌贼触手的吸盘刮出深达 3 厘米的划痕,能量传输效率骤降 40%,从原本的 1000 千瓦时 \/ 小时降至 600 千瓦时 \/ 小时。
当时多数专家建议关闭节点进行维修,但若关闭,基地将面临至少 72 小时的能源中断,极有可能引发舱内设备故障,甚至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瘫痪。
在这危急关头,陆衍之却力排众议,提出派无人潜艇携带低频声波武器驱赶的方案。这种声波频率为 15 赫兹,属于次声波范畴,
对海洋生物具有强烈威慑力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因为该频率与海洋生物的内脏共振频率相近,会让它们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最终,无人潜艇在深海节点附近持续发射低频声波,仅用 3 小时就成功驱离乌贼,随后维修团队迅速对节点外壳进行修复,
避免了能量系统崩溃,此次事件也让陆衍之的决断力得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认可。
2044 年,基地用于时空坐标定位的量子计算机出现算法偏差,这种量子计算机是 “逆流方舟” 计划的核心设备,
能精确计算深潜器的时空坐标,确保深潜器在复杂的深海环境中准确导航。
若不及时修正算法偏差,后续深潜任务的坐标误差将超过 100 米,在地形复杂的马里亚纳海沟,这可能导致潜水器撞毁在海沟壁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陆衍之连夜带领算法团队进入量子计算机机房,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算法偏差的原因,最终发现是由于忽略了深海洋流的季节性变化导致的。
随后,陆衍之带领团队修改程序,通过引入 12 组新的海洋洋流参数,包括洋流速度、流向、温度等,将坐标误差精准控制在 0.001 秒以内,
相当于在 1 万公里的距离上误差不超过 1 厘米,远高于国际标准的 1 米误差要求,确保了后续深潜任务的安全进行。
2045 年,基地的反物质发生器在运行中突然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反物质发生器是用于产生和储存反物质的关键设备,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反应,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 “逆流方舟” 计划的重要能量来源。发生器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至 300c,而其安全运行温度上限为 200c,若温度继续升高,反物质可能泄漏引发爆炸,
爆炸威力相当于 1000 吨 tNt 炸药,足以摧毁整个基地。陆衍之不顾众人劝阻,亲自穿上重达 80 公斤的深海抗压服,这种抗压服采用了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能抵御 600 个大气压的压力,同时配备了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可提供 4 小时的氧气供应。
陆衍之下潜至 6000 米深海的发生器安装点,在高压(相当于 600 个大气压,足以压碎普通钢铁)和低温(海水温度仅 2c)环境下,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和操作的困难,
耗时 4 小时完成了冷却管道的更换,成功化解危机。当他返回基地时,全身已被汗水浸透,手指因长时间操作变得僵硬,但他却笑着说:
“只要基地安全,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而26岁的路屿,作为基地的首席技术官,更是以 “网络天才” 的称号闻名于全球深海科研领域。
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拥有多项网络安全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2040 年加入 “龙宫” 基地后,负责基地的网络安全和技术研发工作,为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43 年,一场由未知黑客组织发起的病毒攻击席卷全球深海基地网络,这种病毒被称为 “深海幽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能绕过传统的防火墙系统,入侵核心服务器,
窃取科研数据,甚至控制关键设备。“龙宫” 基地的核心服务器也未能幸免,数据传输中断、监控系统瘫痪,甚至连反应堆的远程监控都受到威胁,
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危机。当时全球多数基地因无法破解病毒,只能选择断网自保,这导致了大量科研工作停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路屿却带领技术团队坚守在服务器机房,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他们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分析病毒代码,发现其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新型恶意程序,常规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系统完全无效。
在关键时刻,路屿创新性地提出了 “量子防火墙” 的概念,通过构建 1024 位的量子密钥,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实现了对病毒传播路径的实时监控和阻断。
他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地编写程序,不断优化量子密钥的算法,最终成功开发出 “量子防火墙” 程序,将其部署在基地的核心服务器上。
仅用 72 小时,就成功阻断了病毒的传播路径,修复了核心漏洞,恢复了基地网络的正常运行。
此次事件不仅让 “龙宫” 基地成为全球唯一一座在病毒攻击中未断网的深海基地,也让路屿成为全球深海科研领域的技术标杆,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纷纷邀请他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
如今,失去陆衍之和路屿这两位核心领导者的项目组,如同群龙无首,多项关键研究项目被迫暂停,工作人员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组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中央实验室的多面体装置上。
这个装置呈正十二面体形状,边长约 1.5 米,由一种从未在地球上发现过的未知金属制成,表面光滑如镜,呈现出淡淡的银白色光泽,即使在灯光下也不会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该装置曾是 “逆流方舟” 计划的核心能量源 ——
该计划旨在通过收集深海中的暗能量,为人类寻找新的能源出路,而多面体装置就是暗能量的转化和储存载体,
在陆衍之和路屿失踪前,该装置已成功实现了暗能量的初步转化,为基地提供了 10% 的能源供应。
在陆衍之消失前的一个月里,他曾多次独自待在实验室中,对着装置喃喃自语,有时甚至会用手触摸装置表面,仿佛在与某种未知存在沟通。
实验室的监控录像显示,那段时间装置表面会偶尔闪烁出淡蓝色的微光,微光的闪烁频率与人类的心跳频率相近,每次闪烁持续约 10 秒,随后便恢复平静。
而这种现象在陆衍之失踪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装置也彻底失去了能量供应功能,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的金属块。
为了唤醒装置,科研人员已对其进行了无数次检测,但每次检测都以失败告终。在激光探测实验中,他们使用功率达 1000 瓦的二氧化碳激光照射装置表面,这种激光的能量密度极高,
能轻易切割钢铁,但激光束在金属表面却完全反射,未留下任何痕迹,探测数据显示装置内部结构完好,没有任何裂缝或损伤,金属的分子结构也保持稳定。
在 x 射线衍射分析中,波长为 0.154 纳米的 x 射线穿透装置后,形成的衍射图谱表明,金属的晶格结构已完全稳定,
不存在任何能量流动的迹象,与之前储存暗能量时的晶格振动状态截然不同 —— 之前储存暗能量时,晶格会以一定的频率振动,这种振动是暗能量存在的重要标志。
甚至在强电流刺激实验中,科研人员使用高压发生器向装置施加高达 10 万伏的电压(相当于闪电电压的 1\/10),并持续 10 分钟,试图通过强电流激活装置内部的能量系统。
但装置没有任何反应,表面温度始终保持在 25c的常温状态,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仿佛变成了一块普通的奇异金属。
科研人员还尝试了改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甚至向装置输入之前记录的暗能量数据,但都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它就像…… 睡着了。”
材料学家王教授手持 200 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着装置表面的细微纹路,语气中满是困惑。
这位从事材料研究 40 年的专家,曾参与过钛合金、碳纤维等多种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金属。
“我们通过密度仪检测发现,这种金属的密度高达 7.5 克 \/ 立方厘米,是钛合金(2.5 克 \/ 立方厘米)的 3 倍,
而在硬度测试中,即使使用钻石刀具(硬度为 10 莫氏硬度)进行切割,也只能在其表面留下淡淡的划痕,硬度远超现有所有金属材料。”
王教授一边说着,一边将检测报告递给身边的研究员,报告上详细记录了金属的各项物理和化学性质,每一项数据都颠覆了现有的材料科学认知。
“之前它在运行时,能持续释放出波长为 1.2 微米的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在深海环境中传播较远的距离,同时能量输出功率可达 1000 千瓦,
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为基地的科研设备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
而现在,它就像一颗熄灭的恒星,完全失去了能量,我们甚至无法确定它是否还能被重新激活。”
王教授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如果不能唤醒多面体装置,“逆流方舟” 计划将彻底失败,
人类寻找新能源出路的希望也将变得渺茫,
而 “龙宫” 基地的能源供应也将在 5 年后面临枯竭的危机,
届时这座深海堡垒也将难以维持运转。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