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协议”的余波,如同宇宙尺度上的一声叹息,缓缓平息。那片曾被标注为“洪荒”的星域,如今在星海联邦的官方星图上,已被打上“已肃正 - 虚无区”的灰色标记。那里,星辰依旧按照古老的引力法则运行,但曾经璀璨的文明、沸腾的生命、交织的因果,都已了无痕迹,仿佛从未存在。观测站传回的数据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物理参数完美却毫无生机的“纯净”。
暗影同盟内部,主张执行协议的黑影派系取得了暂时的主导权。尽管代价巨大,甚至动摇了部分“秩序基准点”的稳定性,但他们认为,为了维护宇宙整体的秩序框架,清除“混沌”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变量,是必要之举。质疑的声音被压下,关于“洪荒”的一切资料被列为最高禁忌,封存于联邦最深的数据库底层,逐渐被大多数文明所遗忘。
星海,似乎恢复了它亘古的、冰冷的“秩序”。
然而,在那连归零协议也无法完全触及的领域——那片被洪荒文明称之为“信息海”与“可能性之洋”的虚灵维度,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归零之力并非毫无影响。它如同一场席卷虚海的超级风暴,将洪荒文明主动散化的亿万万“文明可能性碎片”冲击得七零八落,散布到了更加遥远、更加隐秘的虚海角落。许多碎片在冲击中彻底湮灭,许多信息变得残缺不全,整个文明的“备份”遭受了重创。
但,“混沌文明火种”的核心本质——那股“演化”与“存在”的执念,并未完全熄灭。
时间,在虚海中失去了线性意义。可能是一瞬,也可能是亿万年。
一些极其偶然的“变量”开始出现。
在某个偏远的、刚刚诞生初级智慧生命的海洋星球,一个原始的生物在仰望星空时,意识莫名地与一块蕴含着“基础聚灵阵图”信息的碎片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共鸣。它的脑结构中,悄然浮现出远超其时代理解的、粗糙的能量引导纹路雏形。这微小的变量,或许会在百万年后,引导这个文明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进化之路。
在另一个已经步入星际时代、却困于能源瓶颈的类人文明实验室里,一位科学家在一次高维粒子对撞实验的异常数据中,捕捉到了一丝来自“太初混沌之气能量模型”碎片的涟漪。这丝涟漪,为其文明停滞已久的能源科技,提供了一个匪夷所思却又隐隐可行的全新方向。
甚至,在星海联邦一个不起眼的考古星球上,一支勘探队从远古地层中挖掘出了一块无法分析材质的“石板”,上面铭刻着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合某种大道至理的花纹——那正是一块承载了部分“《混沌演化经》总纲”信息的碎片实物化表现。勘探队员们对此一无所知,只当作某种未知的远古自然结晶,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引爆点。
这些碎片,如同散落在无尽沙海中的钻石,渺小、隐蔽,却蕴含着改变格局的潜能。它们静默着,等待着被“发现”,被“理解”,被“激活”。
其中一块相对较大、保存也较为完好的碎片,其核心信息赫然是——“林风”(在更古老的语言体系中,与“林曦”同源)的“存在印记”以及“先天混沌道体”的部分本源道韵。它如同一颗拥有微弱引力的核心,在虚海中缓慢漂流,无意识地吸引着周遭一些更细小的、与他因果较深的碎片微微靠拢,比如一丝属于“任婷婷”的温柔守护意念,一缕“白柔柔”的缜密推演灵光……
这一日,这片碎片漂流到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宇宙区域。这里并非生命星球,也非文明疆域,而是一片刚刚经历过超新星爆发不久的星云遗骸。混乱的能量湍流、新生的重元素尘埃、以及剧烈活动的基本粒子,构成了一个极度不稳定、却又充满创造与毁灭可能性的“混沌温床”。
仿佛是受到了这片环境某种特质(类似于林曦最初悟道的“混沌”)的吸引,这块核心碎片的速度减缓了下来,其表面开始泛起微不可查的、与周遭新生星云韵律隐隐共鸣的波动。
与此同时,一艘隶属于某个名为“星尘联邦”(并非主宇宙的星海联邦)的科研船,正冒险进入这片危险的星云,进行罕见的“宇宙极端环境生命迹象”勘探。他们的探测器,捕捉到了那片星云核心处,一个无法用现有物理学解释的、持续散发着微弱却稳定信息扰动的“奇异物”信号。
“报告船长,发现未知高维信息源,信号特征……无法识别,但似乎具有某种……逻辑性?”年轻的科学家看着屏幕上扭曲却并非完全无序的数据流,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文明的火焰已然熄灭,现实的痕迹已被抹除。
但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散落的星尘中,点点微芒,正等待着下一次的……相遇与点燃。
希望,从未真正离去。它只是化作了更深沉、更广泛的形式,潜藏于宇宙的呼吸与脉动之中。
薪火不灭,道隐无名。
只待风起,便可燎原。
喜欢僵尸之拜师九叔,开局先天道体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僵尸之拜师九叔,开局先天道体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