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奉新,我这边有一些自己设计的图纸,你帮我看看,你可是这方面的大拿,”
赵子龙兴奋地拿着图纸塞给他,他很恶趣味地想看看他看到几百年后的科技,是什么反应。
果然,宋应星本来还没太在意,只是顺手接过来,但是一看之后,马上眼睛就瞪成了牛眼。
赵子龙的图纸画得非常精细,是他按照后世的画图方法画的,比现在的更清晰更直接,而且里面还融合了很多后世的奇思妙想以及成功经验。
宋应星越看越吃惊,最后被震惊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这…..这都是你自己设计出来的?简直是逆天了啊,你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了,但是在你面前我觉得自己还真不够看!”
听到他的话,赵子龙不由嘿嘿一笑,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家伙很臭屁啊,竟然自己夸自己,不过,好在最后也承认了自己不如赵子龙。
但人家夸奖是一回事,赵子龙自己不能不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他是因为有了后世400多年的技术累积方才能画出这些东西,要论技术的深度以及创新能力,自己是拍马也赶不上宋应星。
宋宇星的很多想法和技术,不仅遥遥领先这个时代,而且即使是在后世很多技术也是在继续应用的。
“唉呀,宋老哥客气,客气啦,我也只是随便乱画画而已……”
赵子龙故作谦虚地摆摆手,随即正色道:“不过,这些图纸上的东西,如果能够做出来,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尤其是这几张,可是关乎军国利器。”
他指向其中几张关于火器改良的图纸。
宋应星立刻被吸引了全部注意力,他颤抖着手拿起那几张纸,眼神炽热得如同看到了稀世珍宝:“这……这是火铳的改良方法?铳管内部刻划膛线……以此赋予弹丸旋转,让弹丸飞得更远打得更准?妙啊!妙啊!”
“还有…..还有这个,用药池、火绳,改进为这种……燧石击发装置?名为‘燧发枪’?这样能大大简化发射步骤,并且不受风雨影响!”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在图纸上不断摩挲着,仿佛能感受到那高超的技术:“还有这火炮!双层镗体缠丝加固?增强管壁强度,防止炸膛,提升射程和精度!想法简直是天马行空!却又……却又似乎真的切实可行!”
赵子龙看着陷入狂热状态的宋应星,心中暗笑,这就是个技术狂人,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只做技术,这种人还真有点可爱。
紧接着,他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宋老哥,你再看这个。”
他又抽出一张相对简单的示意图,上面画着一条细长的绳索状物体,旁边标注着“缓燃引信”字样。
“这是何物?”
宋应星一边看,一边疑惑缘道。
“这个东西,我称之为‘引信’。”
赵子龙解释道,“由硝、炭、硫等物按特定比例混合,加入缓燃材料,压制而成。可根据需要控制其燃烧速度。将其用于火炮发射,或置于炸药包、地雷之内,便可实现延时引爆,操作更安全,也更可精准控制爆炸时机。”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东西,一旦有了它,很多东西就能制造出来,”
赵子龙可不是吹的,不仅现在的火铳、火炮能用上,还可以制造出来未来的地雷、手榴弹,这些可都是划时代的好东西,在作战中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宋应星倒吸一口凉气,作为一个精通加工工艺和爆破的大家,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引信”的巨大军事价值!这简直是为所有火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啊!
“还有关于黑火药配比的优化,我认为可以尝试不同的提纯工艺和混合比例,或许能进一步提升其威力与稳定性……”
赵子龙继续抛出现代火药学的皮毛概念。
“别说了!”
宋应星猛地打断他,一把抓住赵子龙的胳膊,眼睛通红,呼吸急促,就像一个赌红眼的赌徒一般语无伦次:“赵将军!不,主公,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它们全部造出来!立刻!马上!一分钟也不能等!”
“马上给我准备需要的一切,工匠!场地!材料!老夫……老夫这把老骨头,以后就卖给你了!只要你让我参与其中,亲眼见证这些神物的现世就行!”
赵子龙看着眼前这位几乎陷入癫狂的老科学家,知道自己等待的火候终于到了。
他扶住宋应星,诚恳地道:“宋老哥大才,我可是仰慕已久了。实不相瞒,这些东西我就是给老哥准备的,我相信老哥你一定能将它们制造出来!”
“为了给你助力,我打算成立一个‘技术研究院’,专门负责各类器械的研发与改进。无论是农具、水利,还是这军器、工巧,皆在其中。这个机构我想让老哥负责,一应资源,我一定倾力供应!”
“老夫负责?”
宋应星愣了一下,随即狂喜,胡须都翘了起来,“好!太好了!有了这样一个机构,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一定能实现所有的设计!赵将军,不,主公!宋某,愿效犬马之劳!”
“好,我会让人盖几栋房屋做为办公及研究的地方,同时向全国广招英才,作为中坚力量。另外我还想找些有天赋的幼童,一边打下手,一边学习,作为储备人才……”
当下,两人便在灯下促膝长谈,直至东方发白。
赵子龙凭借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提出事物的框架和方向;宋应星则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分析实现的可能路径与难点。
从火器改良到农具创新,从水利机械到矿物开采,越谈宋应星越是心惊,也越是兴奋。
他感觉赵子龙的脑袋就像一个无尽的宝藏,随便挖一挖,都是足以改变时代的奇思妙想。
宋应星将自己头脑中,原来困扰他的很多科学疑问都问了出来,赵子龙可是经过后世大数据洗礼过的,自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让他更是震撼不已。
“主公之才,真是学究天人啊,宋某拜服!”
到最后,宋应星真的是心服口服,不由起身,郑重地行揖礼。
赵子龙也连忙起身,将他扶起:“老哥过奖了,我不过是偶然得到一些奇思妙想而已,要想付诸实践,还需倚仗先生这般脚踏实地的大才才行。”
数日后,基地附近一处更为隐蔽的山谷被选定为技术研究院院址。
这里依山傍水,便于取用水力,同时也和其他功能区隔离开来,利于保密和安全。
赵子龙调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修建研究院的房舍、工坊、试验场等等。
同时,他通过柳如烟、苏芹芹的情报网和商队渠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高薪和提供研究条件为诱饵,秘密招募各类研究和工匠人才,特别是那些科研人才,有手艺却不得志,或是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匠人。
另一方面,赵子龙做出了一个更具长远眼光的决定。
他下令从收留的流民孤儿中,挑选出一批年纪在十岁左右、头脑灵活、背景又很清白的孩童,共计百人,组成“技工学堂”,由宋应星和招募来的老师傅们亲自教导识字、算学以及各类基础工巧知识,同时在对应的大队中实践,边学边干,成长会很快。
“这些孩子,将是我们未来的根基。”
赵子龙对宋应星道,“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如果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培养,假以时日,必能成为研究院的中流砥柱,将我们的技术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宋应星对此举大为赞赏,亲自为技工学堂制定了初步的课程。
看着那些虽然面黄肌瘦,但眼神充满求知欲的孩童,他的干劲就更足了。
{各位书友们,动动你健康发财的小手,点下催更、为爱发电、五星好评、没加书架的,加一下书架,拜谢!}
喜欢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