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号”。这个名字如同一个沉默的挑战,悬在了所有知情者的心头。国际刑警组织共享的初步资料显示,这是一艘隶属于某个注册在离岸地区的、名为“奥米伽前沿探索”的私人公司旗下的海洋科研船。船体经过特殊改装,具备长时间远洋自持能力和不逊于某些国家级别科考船的研究设施。其公开的航行日志记录零散且模糊,多以“海洋环境背景噪音监测”和“深海生物声学研究”为名,活动范围广泛而难以捉摸。
沈墨池调取了所有能获取到的“普罗米修斯号”卫星影像和港口停靠记录,试图分析其行为模式。他发现,这艘船在过去一年内,曾数次短暂靠近那些地质构造活跃或拥有大型能源设施的区域,其轨迹与之前标记的全球异常频率活动点,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微妙重合。
“它不像是在进行研究,”沈墨池将轨迹叠加图展示给陆延昭,目光锐利,“更像是在……布设节点,或者,寻找合适的‘扩音器’位置。公海区域法律管辖相对薄弱,电磁环境复杂,确实是隐藏和进行某些非常规实验的理想场所。”
陆延昭看着屏幕上那艘船的模糊轮廓,眼神冷峻:“我们需要登船检查。”
“难度极高。”沈墨池直言,“它在公海,我们缺乏直接执法权。而且,对方警惕性很高,任何官方船只或飞机的靠近,都可能打草惊蛇,导致其潜入更深的水域或直接销毁证据。”
常规手段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陆延昭将目光投向了非官方的合作渠道。他通过几个高度保密的关系网,联系上了一位在特定圈子里颇有声望的、专门处理“灰色地带”事务的中间人。此人代号“信风”,以信息灵通和能搞到“特殊通行证”而闻名。
经过几轮加密磋商,“信风”提供了一条路径:四十八小时后,一艘挂着方便旗、表面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的私人船只“海燕号”,将按预定航线经过“普罗米修斯号”目前活跃海域附近。“海燕号”的船长欠“信风”一个大人情,愿意提供“顺路捎带”的便利,并配备小型高速突击艇。
“没有官方身份,没有后援,一旦暴露,风险自负。”“信风”的警告言简意赅。
“明白。”陆延昭的回应同样简洁。他需要一支绝对精干、可信的小队。
公寓再次成为临时的战备室。沈墨池对第二代屏蔽腕带进行了最后一次海上环境适应性调试,确保其在高湿度、高盐分及可能存在的更强频率干扰下能稳定运行。他改进了能量核心的密封性,并将从“普罗米修斯号”信号中截获的那个独特频率签名录入腕带的识别库,一旦接近到一定范围,腕带便能提前预警。
同时,他准备了多种便携式探测和反制设备,包括水下声呐探头、短距离信号拦截器,以及几枚经过特殊处理、能附着在金属表面并传输简易数据的微型追踪器。
陆延昭则筛选了四名最值得信赖、且具备丰富海上行动经验的队员。他们将以“海洋生物学家”和“技术助理”的伪装身份登上“海燕号”。所有装备都需进行伪装,行动指令层层加密。
出发前夜,两人在书房进行最后一次情报核对。海图铺满了桌面,上面标记着“普罗米修斯号”近期的活动热区、“海燕号”的航线以及数个可能的接舷点。
“公海行动,变数太多。”沈墨池看着海图,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一旦登船,通讯可能完全中断。一切靠你们自己判断。”
陆延昭将一枚伪装成普通U盘的加密通讯中继器放入装备袋:“我们会定时尝试通过这个发送状态码。如果连续中断超过预定时间……”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
沈墨池接上:“我会启动备用方案。”他没有具体说明备用方案是什么,但眼神表明他已有所准备。
黎明前,薄雾笼罩着偏僻的货运码头。“海燕号”是一艘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中型船只,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陆延昭和小队成员穿着便服,背着行囊,如同普通的科研人员,在“信风”安排的接头人引导下,迅速登船。
沈墨池站在码头的阴影里,看着他们的身影融入船舱。他穿着薄外套,海风吹动了他的发梢。他没有上前再做多余的叮嘱,该说的早已说完。只是在船只解缆,缓缓驶离码头时,他抬起手,推了推眼镜,这个细微的动作,是他内心波澜的唯一泄露。
陆延昭站在船舷边,回头望去,码头上那个清瘦的身影在晨曦雾霭中已然模糊,但他能感觉到那道专注的视线,直至船只转向,消失在视野之外。他握紧了腕间的屏蔽装置,转身走向船舱,眼神已然切换至猎杀模式。
“海燕号”驶入开阔海域后,按照预定航线,朝着目标区域平稳航行。初始几天风平浪静,队员们适应着海上生活,保养装备,反复推演行动细节。陆延昭的腕带始终安静,只有规律的能量指示显示一切正常。
第三天傍晚,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负责监听的小组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的、与“普罗米修斯号”特征频率相符的信号杂音,方位与预测吻合。
“目标确认在预定区域内。”队长向陆延昭报告。
陆延昭走到船头,迎着略带腥咸的海风,望向远方那片逐渐被暮色吞噬的海平线。无形的猎网正在收紧。
章末钩子: 深夜,当大部分船员已然休息,“海燕号”按照计划悄然转向,驶向“普罗米修斯号”最后被探测到的具体坐标。然而,就在距离预估接舷点还有不到二十海里时,船上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导航、通讯甚至部分照明,突然出现了剧烈的、毫无征兆的干扰和闪烁!陆延昭腕间的屏蔽装置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持续不断的低频震动警告,指示灯的蓝色光芒变得极其不稳定!并非强烈的攻击,而是一种……弥漫在整个海域的、强大而诡异的电磁迷雾!“海燕号”瞬间变成了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被彻底切断。真正的考验,在踏上目标船只之前,已然降临。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白夜蚀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