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的风,比关中更烈。庞统乔装成西域商人,带着两名精通羌语的亲兵,沿着祁连山北麓的古道前行。黄沙漫过马蹄,远处的雪山在烈日下泛着冷光,他此行的目的,是拜见羌胡最大的部落首领——彻里吉。
自曹操平定凉州后,羌胡部落虽表面臣服,却一直受曹魏官吏的压榨。庞统料定,若能以恩义相结,许以实惠,定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让凉州成为北伐的右翼屏障。
三日后,他们抵达彻里吉的营帐外。帐前的羌兵手持弯刀,眼神警惕,直到通译说明来意,又奉上蜀锦与茶叶——这些在凉州极为稀缺的物品,才被引入帐内。
帐中,彻里吉斜倚在虎皮椅上,身后站着十余位部落长老。他打量着眼前的“商人”,见其虽着布衣,却目光锐利,不似寻常商贩,便开门见山:“你不是西域来的,说吧,蜀汉派你来做什么?”
庞统坦然一笑,取下头上的帷帽:“在下庞统,蜀军师中郎将。此次前来,是为部落与蜀汉的生路而来。”他将一份舆图铺在案上,指着凉州与关中的交界处,“曹魏视羌胡为草芥,年年强征牛羊,岁岁抓壮丁,若再忍下去,部落迟早会被榨干。而蜀汉,愿与首领结为盟友,互不侵扰,且每年赠你蜀锦千匹、茶叶万斤,助你部落兴旺。”
彻里吉眼中闪过一丝动摇,身旁的长老却冷声道:“蜀军远在关中,若曹魏来攻,你们能救我们吗?”
“不仅能救,还能助你们报仇。”庞统语气坚定,“若首领愿与蜀汉结盟,我可奏请陛下,封你为‘凉州羌胡校尉’,统管凉州各部。待北伐大军东进,你们可出兵牵制凉州魏军,事成之后,曹魏所占的草场,尽归部落所有。”
这番话戳中了彻里吉的心思。他沉默片刻,突然拔出弯刀,将刀尖抵在舆图上的凉州地界:“我信你一次!但若蜀汉食言,我必率所有部落,与你们血战到底!”
庞统也站起身,与彻里吉击掌为誓:“若违此约,我庞统必死于乱箭之下!”
结盟之事既定,彻里吉留庞统在部落中暂住三日,商议具体对策。期间,庞统亲眼见部落子弟因缺粮而面黄肌瘦,更有老人因无药医治而病逝,心中愈发坚定——必须尽快打通蜀汉与凉州的补给线。
三日后,庞统启程返回关中。行至半途,却遇到一支曹魏的巡哨骑兵。为首的魏将见他们携带的蜀锦,厉声喝问:“你们是何人,为何携带蜀汉之物?”
庞统临危不乱,笑着递上伪造的西域商契:“将军误会,我们是从西域来,途经蜀汉边境时,用马匹换了些蜀锦,准备去长安贩卖。”
魏将半信半疑,正要上前搜查,身后突然响起马蹄声——彻里吉派来的羌兵及时赶到,假意与魏兵争执,趁其不备,庞统与亲兵策马冲出,一路疾驰,终于脱离险境。
回到长安时,诸葛亮早已在州牧府外等候。听闻结盟成功,他大喜过望:“士元此行,险之又险,却为北伐添了一大助力!如今凉州有羌胡牵制,我们便可专心应对洛阳的魏军了。”
正说着,斥候送来急报:司马懿已接替曹真,率领八万大军,进驻潼关,兵锋直指关中。
庞统接过急报,眉头微挑:“司马懿果然来了。此人善守,又极能隐忍,不可小觑。”他走到舆图前,指尖在潼关与长安之间的华阴城一点,“华阴城是潼关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我们需在此处布下防线,再让羌胡出兵攻打凉州的天水郡,逼司马懿分兵。”
诸葛亮点头赞同:“我这就调魏延率军三万,驻守华阴;再派使者去凉州,告知彻里吉,按约定出兵。”
夜色渐深,州牧府的灯火依旧明亮。庞统与诸葛亮对着舆图,仔细推演着每一步对策。他们知道,与司马懿的对决,将是北伐以来最艰难的一战。但此刻,关中稳固,凉州结盟,将士齐心,他们有信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曹魏的最强对手,一较高下。
窗外,星光点点,映照着案上的汉旗。庞统望着舆图上长安到洛阳的直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司马懿,这一战,定要让你知道,兴复汉室,绝非空谈。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