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光复的喜悦尚未褪去,函谷关传来的急报便打破了平静。赵云派来的斥候浑身是血,跌撞着闯入州牧府:“军师、丞相!魏军大将曹真,率领五万援军,已兵临函谷关下,攻势甚猛,赵将军请求速派援兵!”
庞统猛地攥紧拳头,指尖将舆图上“函谷关”三个字按出褶皱。他原以为曹魏援军至少需半月才能抵达,没想到曹真竟如此神速。“曹子丹素有急智,必是绕过了沿途郡县,昼夜兼程而来。”庞统沉声道,“函谷关是关中门户,若失,则长安危在旦夕,之前所有战果都将付诸东流。”
诸葛亮眉头紧锁:“如今长安新定,守军需安抚百姓、整顿城防,可调之兵不足两万。若分兵驰援,长安恐有变数;若不驰援,子龙恐难支撑。”
“无需分兵。”庞统突然抬头,眼中闪过决断,“曹真远道而来,粮草必然有限,急于速战。我料他定会集中兵力强攻函谷关正面,却不会想到,我们能从他身后动手。”他俯身指向舆图上函谷关西侧的一条小径,“此路名为‘鹰愁涧’,崎岖难行,却是通往曹真大营后方的捷径。我亲自率军走鹰愁涧,绕到魏军后方;丞相可坐镇长安,派郝昭率领五千精兵,沿大路驰援函谷关,摆出与赵云内外夹击的架势,吸引曹真注意力。”
诸葛亮忧心忡忡:“鹰愁涧地势险恶,士元亲往,恐有风险。”
“此时已顾不得许多。”庞统拍了拍诸葛亮的肩,“丞相放心,我带三百精锐,皆是熟悉山地作战的老兵,定能如期抵达。只要能断了曹真的粮道,他必不战自乱。”
当日午后,庞统便带着三百精锐,换上魏兵服饰,悄悄出了长安西门,直奔鹰愁涧。山路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行,两侧皆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士兵们手抓藤蔓、脚踩碎石,艰难前行。行至半途,天降暴雨,山路愈发湿滑,几名士兵险些失足,幸得身旁同伴及时拉住。
“军师,雨势太大,不如暂且歇息?”亲兵劝道。庞统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目光坚定:“曹真不会等我们。加快速度,务必在明日黎明前抵达魏军粮道。”
与此同时,郝昭率领的五千精兵已抵达函谷关下。赵云在城楼上见援军到来,立刻下令打开城门,与郝昭合兵一处。曹真见蜀军援军赶到,果然如庞统所料,下令全力攻城,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耳欲聋。
次日黎明,雨终于停了。庞统率领三百精锐,终于走出鹰愁涧,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魏军粮道附近。远远望去,魏军粮车绵延数里,守卫的士兵正打着哈欠,显然因连日赶路而疲惫不堪。
“动手!”庞统一声令下,三百精锐如猛虎下山,直冲粮队。魏兵猝不及防,瞬间乱作一团。庞统亲自斩杀粮队统领,指挥士兵将火油泼向粮车,点燃火把扔了过去。熊熊大火迅速蔓延,浓烟滚滚,将半边天空染成了红色。
曹真在函谷关下正指挥攻城,突然看到后方火光冲天,心中大惊:“不好!粮道出事了!”他猛地反应过来,自己中了庞统的计,急忙下令撤军回援。
可此时,赵云与郝昭已率领蜀军从函谷关冲出,紧随其后追杀魏军。曹真的大军腹背受敌,又因失去粮草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弃械逃窜。曹真奋力厮杀,才勉强率领残兵突围,朝着洛阳方向逃去。
庞统站在燃烧的粮车前,望着远处溃散的魏军,终于松了口气。这时,赵云与郝昭率军赶来,见到庞统,急忙翻身下马:“军师神威!若不是您断了魏军粮道,我们恐怕真要撑不住了!”
庞统笑道:“此乃将士们奋勇作战之功。函谷关已固,长安无忧,接下来,我们便可安心整顿关中,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
当捷报传回长安时,诸葛亮正站在未央宫前,望着飘扬的汉旗。听闻曹真大败,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士元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破局之法,有他在,汉室兴复有望了。”
夕阳下,函谷关的城楼上,蜀军旗帜迎风招展。庞统与赵云、郝昭并肩而立,望着东方的洛阳方向。他们知道,曹真虽败,但曹魏的根基仍在,北伐的路还很长。但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信心——只要君臣同心、将帅协力,终有一日,汉室的旗帜,会重新飘扬在洛阳的城头。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