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改革见效,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财政局,局长办公室。
这里已经不再是王建华的办公室了。门上贴着纪委的封条,两名穿着制服的同志守在门口,神情肃穆。
沈铭推门进去的时候,李赫正站在办公桌前,脸色白得像一张纸,身体微微发抖。他的面前,一本黑色的硬皮笔记本摊开着,那不是单位统一配发的工作笔记,而是一本看起来很普通的个人日记本。
“沈主任……”李赫听到脚步声,猛地回头,声音都变了调。
沈铭没有说话,只是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那本账本上。
字迹潦草,甚至有些混乱,但记录的内容却触目惊心。
没有复杂的暗语,就是最赤裸裸的记录。
“三月五日,绿源,技改补贴,远景,三十。”
“三月十九日,华泰地产,容积率调整协调费,五十。”
“四月二日,城东路桥项目,监理方‘介绍费’,八十。”
……
一笔笔,一行行,像一条条附着在清河县经济命脉上的水蛭,贪婪而丑陋。后面还跟着一些名字的缩写,大概是分赃的记录。沈铭甚至在几笔数额巨大的款项后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缩-写——“ZJY”。
张敬源。
沈铭的瞳孔微不可察地缩了一下。他终于明白,张敬源在协调会上那看似“惋惜”的眼神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恐惧和杀机。他不是怕改革,他是怕这把火,最终会烧到他自己身上。
“封存,带走。”沈铭的声音异常平静,他合上了那本账本,就像合上一本无关紧要的闲书。
李赫一个激灵,连忙找来证物袋,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那本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账本装了进去,双手递给沈铭时,还带着一丝颤抖。他感觉自己捧着的不是一本账本,而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沈铭接过证物袋,掂了掂,分量很轻,却又感觉重逾千斤。
他没有立刻去找赵长东。
这本账本,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斩断张敬源在清河县经营多年的利益网络;用不好,也可能在掀起滔天巨浪的同时,将自己也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时机未到。
他将证物袋锁进了自己办公室的保险柜,钥匙贴身放好。然后,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对李赫说:“走,去政务大厅看看。”
李赫愣了一下,完全跟不上沈铭的思路。刚刚才挖出了能把天捅个窟窿的东西,怎么转头又要去视察工作了?
但他不敢问,只能快步跟上。
……
清河县政务服务大厅。
如果说昨天的这里,是一潭死气沉沉的浑水,那今天,这里就像是被注入了强效净化剂的矿泉水,清澈、透明,甚至带着一丝甜味。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焦躁和不耐烦,而是一种近乎谄媚的热情。
每个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像是经过了专业培训的空乘,站姿、微笑、语调,都无可挑剔。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大爷,您慢点,我给您倒杯水。”
“美女,你这个表格填错了一项,没关系,我这里有新的,我教您怎么填。”
一个叫钱德发的中年男人,捏着几张申请表,站在工商注册窗口前,有些不知所措。
他是个小老板,想开一家小型的食品加工厂,为了这个营业执照,他已经跑了快两个月了。
第一次来,窗口那个描眉的小姑娘说他材料不齐,让他回去补。
第二次来,小姑娘说他公司名字不合规,让他回去改。
第三次来,小姑娘又说法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不清晰,让他重新复印。
一来二去,两个月过去了,厂房租金交着,工人等着,他急得嘴上起了好几个燎泡。昨天,他听人说政务大厅出大事了,那个把他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小姑娘,被全县通报批评,还记了大过。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今天又来了。
他做好了再被刁难一整天的准备,甚至在口袋里揣了个信封,想着万一不行,就豁出去塞过去。
可他没想到,他刚走到窗口,里面那个换了的新面孔,一个戴眼镜的斯文小伙子,立刻站了起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
“老板,您是来办营业执照的吧?快请坐。”
钱德发愣住了,他还是第一次在窗口被人请着坐。
他把材料递过去,心里七上八下的。
那小伙子接过去,非常仔细地一张张核对,遇到有问题的地方,不是直接把材料扔回来,而是拿出笔,在他的复印件上圈出来,然后拿出空白的表格和模板,耐心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填。
“您这个经营范围写得太笼统了,容易有风险,我建议您改成这样……”
“地址证明这里,最好附上一张租赁合同的复印件,我帮您去复印,免费的。”
钱德发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不到半个小时,所有材料都弄妥了。小伙子在电脑上敲击了一阵键盘,然后笑着对他说:“钱老板,您的材料审核通过了,执照正在打印,请您稍等五分钟。”
五分钟?
钱德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前两个月都办不下来的事,现在五分钟就行了?
他恍恍惚惚地坐在等待区的椅子上,看着周围那些和他一样,脸上写满“不敢置信”和“受宠若惊”的办事群众,听着窗口里传出的那些温柔客气的声音,他忽然觉得,这清河县的天,好像真的变了。
当那本崭新的、还带着油墨香气的营业执照递到他手里时,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眼圈竟然有些发红。
他走出政务大厅,站在阳光下,回头看了一眼那几个“为民服务”的烫金大字,第一次觉得,这几个字,不是一句空话。
他掏出手机,在“清河县中小企业主联谊会”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语音,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兄弟们!我跟你们说个事儿!我的执照办下来了!半个小时!就半个小时!现在服务大厅那些人,态度好得跟孙子似的!那个沈主任,是真神了!”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真的假的?老钱你别是喝多了吧?”
“我操,我那个消防许可卡了三个月了,明天我也去试试!”
“沈主任?就是电视台报道的那个?这么厉害?”
……
沈铭和李赫就站在不远处,将钱德发那激动又恍惚的神情尽收眼底。
李赫的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他觉得,这几天跟着沈主任挨的骂,受的惊吓,全都值了。
沈铭的脸上却没什么表情。
他知道,这种靠高压维持的“微笑服务”,是脆弱的。风头一过,很可能故态复萌。
真正的改革,是要建立一套让他们不敢、不能、也不想再作恶的制度。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座机响了。
李赫跑回去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又一脸古怪地跑了出来。
“沈主任,是……是国土局的孙大海局长。”
“哦?”沈铭眉毛一挑,“他有什么事?”
“他说……他说他们局的改革方案,已经……已经写好了。”李赫的表情像见了鬼,“他说他要亲自送过来,向您当面汇报。”
昨天还在电话里咆哮着“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孙大海,今天就要主动上门汇报工作了?
沈铭笑了。
王建华的倒台,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砍下了第一只出头鸟的脑袋。血腥味,让所有潜在的出头鸟都把脑袋缩了回去。
果然,不到十分钟,国土局长孙大海那壮硕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他手里捧着一份装帧精美的报告,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热情劲儿,比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还要夸张三分。
“沈主任!哎呀,您这办公室太简陋了,这怎么行!改天我让局里给您送一套新的办公桌椅来!”孙大海一进门就嚷嚷开了。
“孙局长客气了。”沈铭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
孙大海小心翼翼地把报告放在桌上,推到沈铭面前,搓着手,像个等待老师检查作业的小学生。
“沈主任,您批评得对!我们国土系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思想僵化,流程繁琐!回去之后,我连夜召集了班子成员,深刻反思,对照您的指示精神,制定了这份初步的整改方案,您给斧正斧正!”
沈铭拿过方案,翻开看了几页。
不得不说,孙大海是下了功夫的。方案里,不仅把所有审批事项的流程、时限列得清清楚楚,还主动提出,将土地性质变更、容积率调整这两项权力最大的审批,纳入“并联审批”流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纪委全程监督。
这等于是在自断臂膀。
沈铭启动了【洞察人心】。
【姓名:孙大海】
【职位: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情绪状态:恐惧、讨好、侥幸】
【核心利益诉求:与张敬源切割,保住现有位置,避免成为第二个王建华。】
【当前内心活动:“妈的,姓张的这次是靠不住了,王建华说倒就倒,连个屁都没放。这小子手里肯定还捏着别的牌,我得赶紧上交投名状,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要能保住位子,损失点利益算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原来是来交投名状的。
沈铭心中了然。他合上方案,看着孙大海,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孙局长,听说你跟张副县长,是党校的同学?”
孙大海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感觉沈铭的目光,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已经把他从里到外剖析得一清二楚。
“是……是同学,不过……也好多年没怎么联系了,呵呵,呵呵……”他干笑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沈铭没有再追问,只是把那份方案往前推了推。
“方案写得不错,很有诚意。孙局长不愧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他话锋一转,“不过,光有方案还不够,关键看落实。日报送制度,一天都不能停。我希望,国土局能给其他单位,带个好头。”
“一定!一定!”孙大海如蒙大赦,连连点头,像小鸡啄米。
送走了魂不守舍的孙大海,李赫才凑过来,小声问:“沈主任,就这么放过他了?”
“猫抓老鼠,不能一次把老鼠都吓死。”沈铭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要让他们一只一只地跑出来,这样,游戏才好玩。”
话音刚落,那部尾号8888的投诉专线,再次响了起来。
李赫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他捂住话筒,对沈铭说:“沈主任,是市里一家大型连锁商超的投资拓展部打来的。”
“他们说,原本计划在清河县投资建设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但前期来考察时,在招商局那边碰了壁,对方暗示他们要交一笔数额巨大的‘协调费’,所以项目就搁置了。”
“今天,他们从新闻上看到了我们县里整顿营商环境的消息,想跟您……约个时间,当面谈一谈。”
喜欢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