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逍从三爷爷那儿确认场地的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爬了起来。他没急着去农场办手续,而是先去了老院子查看那只种狍——笼里的狍子精神头不错,正低头啃着新鲜的苜蓿,见他靠近,只是抬头警惕地望了一眼,便又继续进食。“看来适应得还行。”林逍松了口气,给食槽添满水,又撒了把泡软的麦麸。
刚忙活完,院门外就传来黑子兴奋的吠声,紧接着是虎子粗声粗气的呼喊:“逍儿哥!快出来搭把手!收获大了去了!”林逍心里一喜,快步跑出去,就见虎子肩上扛着个大号竹笼,手里还提着两个竹编的小筐,额头上满是汗珠,脸上却笑开了花。五只猎狗围在他身边,不停地摇着尾巴,嘴里叼着些杂草,显然是刚从山里回来。
“咋样?没让你失望吧!”虎子把竹笼往地上一放,掀开盖在上面的麻布,里面立刻露出两只狍子——一只体型和之前那只差不多大,毛色油亮,是只成年母狍;旁边缩着一只巴掌大的小狍子,浑身毛茸茸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正往母狍怀里钻。“这大的是套着的,小的是跟着娘的,见娘被擒了就蹲旁边不走,我顺手就抱回来了!”
林逍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母狍的后腿被活套轻微勒出了红印,好在没伤着骨头;小狍子虽然胆小,但呼吸平稳,看起来很健康。“好小子,有你的!”林逍拍了拍虎子的肩膀,“这母狍正是育龄,加上这只幼崽,咱的种源群更稳了。”他刚说完,就注意到虎子手里的小筐,“这里面是啥?”
虎子献宝似的把小筐递过来:“你猜猜!”林逍掀开筐上的布,里面立刻传来“哼哼”的轻响,两只巴掌大的小黄毛正挤在一起,粉嫩嫩的鼻子不停抽动,看起来憨态可掬。“小猪仔?你从哪儿弄来的?”林逍又惊又喜——这年代猪肉金贵,要是能养几头猪,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下山的时候碰着东沟的王猎户了,他正追一头大野猪!”虎子喝了口林逍递来的凉水,眉飞色舞地说道,“那野猪得有三百多斤,王猎户一个人对付不了,我带着猎狗上去帮他赶了一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野猪放倒。按山里的规矩,见者有份,他要给我半扇猪肉,我想着肉不好放,就瞅见这两只刚下没多久的小猪仔,跟他换的!”
林逍越听越高兴:“你这小子,脑子转得真快!这小猪仔看着就壮实,养到年底最少能长一百多斤。正好咱老院子有猪圈,先让它们住进去,等忙完这阵,我去镇上给娘也买两只,一起养!”赵秀兰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看到小猪仔眼睛都亮了:“这俩小东西真精神!我去把猪圈好好打扫下,再垫点干稻草,保证养得白白胖胖的。”
几人分工合作,林逍和虎子把新抓的母狍和幼崽放进单独的兔笼——怕成年狍子打架,暂时只能分笼饲养;赵秀兰则端着水盆去打扫猪圈,林晓梅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要给小猪仔找菜叶吃。院子里一派热闹景象,之前因为苏颜离开的沉闷气氛,彻底被这突如其来的收获冲散了。
“逍儿哥,咱现在有三只狍子了,一公两母,加上这只幼崽,种源差不多够了吧?”虎子蹲在笼边,看着小狍子吃奶,随口问道。林逍摇了摇头:“还差点,李姐说一公配四母繁殖率最高,咱还得再抓两只母狍。不过不急,先把场地弄好再说,总不能一直把它们关在兔笼里。”
安置好猎物,林逍揣上租赁协议,直奔农场找会计办手续。林守业早已打过招呼,会计没多问,麻利地办完手续,把盖着农场公章的协议递给他:“逍儿,场长特意交代了,水电费按季度结就行,不用预付。要是需要农场的工具,随时来借。”“谢谢王叔!”林逍连忙道谢,拿着协议心里踏实多了——这三十亩林地和砖窑场,总算是名正言顺地归他使用了。
从农场出来,林逍没直接回家,而是往农场职工宿舍走去。他要找的林爱民是农场的老瓦匠,五十多岁,手艺精湛,不仅会砌墙盖房,修屋顶、垒灶台也是一把好手。之前村里盖新房,大多找他来主持,为人实在,收费也公道。
林爱民家就在宿舍最东头,院子里堆着不少砖瓦和工具。听到敲门声,林爱民开门一看是林逍,笑着把他让进去:“逍儿来啦?听说你要搞狍子养殖,还是跟周主任合伙?真有本事!”“林师傅,我就是为这事儿来的。”林逍开门见山,“砖窑场的房子得修缮,还得建围栏,想请您来牵头,再找几个靠谱的人手。工钱按一天一块钱算,管一顿午饭,您看咋样?”
“一块钱?这待遇可不低啊!”林爱民眼睛一亮——这年代普通工人一天工资也就八毛,还不管饭。他当即拍板:“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给你找人,都是农场的老伙计,手艺好,干活也利索。你说说具体要咋弄,我心里有个数。”
林逍拿出李慧画的规划图:“您看,这五间砖房,最东边两间改造成饲料房和工具房,得把屋顶补好,地面夯实;中间两间当宿舍,以后养殖的人可以住;最西边那间最大的,改造成狍子的保暖棚,要砌几道隔断,分成单独的小间,方便母狍产崽。围栏就沿着三爷爷指的边界建,三米高,用木桩加铁丝网,底下得埋深点,防止狍子刨土逃跑。”
林爱民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这规划合理。保暖棚得留通风口,不然冬天闷得慌;饲料房要做防潮处理,不然饲料容易发霉。围栏的木桩得用松木,耐腐,能用好几年。你放心,我明天带齐工具过来,先把房子的破损处清点下,再列个材料清单。”
敲定修缮的事,林逍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骑着自行车去了林场,找到正在门卫室值班的父亲林建国。“爹,跟你说个事。”林逍把养狍子的事和场地规划跟父亲说了,“我要建围栏,需要一批松木桩,大概五十根,每根两米五长,您跟林场场长说说,按成本价卖给我呗?”
林建国一听是正事,立刻放下手里的报纸:“松木桩没问题,我跟王场长熟,他肯定给面子。不过你要这么多木桩,得拉辆车去拉。我下午跟场里申请下,明天让拉货的老张师傅帮你送过去。”他顿了顿,又道,“我跟你娘商量好了,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你当流动资金,不够再跟亲戚借点。”
“爹,不用!”林逍连忙摆手,“我自己有五千多,加上老周投的三千,足够了。您跟娘的钱留着养老,不用操心我。”林建国欣慰地看着儿子:“好小子,有担当!那行,木桩的事包在我身上,明天一早就给你送过去。要是需要帮忙,我跟同事调个班。”
回到家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赵秀兰杀了只老母鸡,正炖着鸡汤;虎子把小猪仔的事跟乡亲们一说,大家都好奇地来看热闹,张大爷摸着小猪仔,笑着说:“逍儿,你这是要搞大事业啊!养狍子又养猪,以后可得带着咱大家伙儿一起干!”“大爷您放心,等场地弄好,肯定请乡亲们来帮忙!”林逍笑着回应。
晚饭时,林逍把第二天动工的事跟大家说了,虎子自告奋勇:“逍儿哥,明天我去山上割点茅草,给屋顶补漏用。我娘说让我多带点干粮,中午跟大家一起吃。”林晓梅也举手:“我也去!我帮着洗菜做饭!”林逍笑着点头:“行,那咱明天就分工合作,争取早日把场地弄好。”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砖窑场就热闹起来了。林爱民带着五个农场职工准时赶到,每人都背着工具包,手里拿着瓦刀、锤子。林建国也带着林场的老张师傅来了,卡车后面装着五十根粗壮的松木桩,还有几卷铁丝网。虎子背着镰刀,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去割茅草;赵秀兰和林晓梅提着菜篮子,在砖窑场旁边搭了个简易灶台,准备午饭。
“大家先把材料卸下来,然后分工!”林逍站在砖窑场中间,高声说道,“林师傅,您带两个人修房子,先补屋顶,再砌隔断;剩下的人跟我一起卸木桩,准备建围栏。张师傅,麻烦您帮着指导下围栏的搭建,您经验丰富。”“没问题!”众人齐声应和,立刻行动起来。
卸木桩的时候,林逍特意选了几根最粗壮的,在保暖棚门口埋了两根,做了个简易的门框。“这门框得结实点,以后要拉饲料进去,得能过板车。”林逍一边埋木桩一边说。老张师傅在旁边指导:“埋的时候要往里面填点石子,夯实了,不然容易歪。”林逍照做,果然木桩埋得又稳又直。
另一边,林爱民带着人已经开始修屋顶了。他们先把屋顶破损的瓦片拆下来,换上新的,然后在缝隙里填上和好的泥巴,再铺上虎子割来的茅草,用绳子绑结实。“这茅草要铺厚点,冬天才暖和。”林爱民站在屋顶上喊,“逍儿,保暖棚的隔断要砌多高?”“一米五就行!”林逍回应,“既要分开,又要让狍子活动开。”
中午时分,赵秀兰的饭菜也做好了。炖鸡汤、炒鸡蛋、凉拌黄瓜,还有一大盆玉米饼,香气飘满了整个砖窑场。大家放下手里的活,围坐在灶台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赵婶的手艺真不错!比食堂的饭菜好吃多了!”一个农场职工笑着说。赵秀兰笑着摆手:“好吃就多吃点,下午才有劲干活。”
饭后休息了半小时,大家又投入到工作中。林逍带着人开始挖围栏的坑,每两米挖一个,一米深,然后把松木桩埋进去,用锤子夯实。老张师傅则教大家怎么拉铁丝网,“这铁丝网要缠三层,最上面一层要向内倾斜,狍子跳不出来。”他一边说一边示范,“连接处要用铁丝绑紧,不能留缝隙。”
虎子割完茅草,也过来帮忙拉铁丝网。他力气大,一手抓着铁丝网的一头,使劲往前拽,很快就拉平了。“逍儿哥,你看这狍子场建起来,得养多少狍子才够啊?”虎子一边干活一边问。“先养二十只,试试水。”林逍说,“等技术成熟了,再扩大规模。到时候咱再建个沼气池,用狍子的粪便当原料,既环保又能照明做饭。”
正说着,砖窑场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抬头一看,是三爷爷林守业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农场职工,手里提着几袋东西。“三爷爷,您怎么来了?”林逍连忙迎上去。“我来看看进度,顺便给你们送点东西。”林文山笑着说,“这是农场刚收的玉米,给你们当饲料;还有几袋水泥,修地面用,比泥巴结实。”
林逍心里一暖:“三爷爷,太谢谢您了!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林林守业摆摆手,在砖窑场里转了一圈,看到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进度挺快。我跟场里说了,以后你们需要玉米、秸秆这些饲料,农场优先供应,按成本价算。”“那可太好了!”林逍连忙道谢,有了农场的支持,饲料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林林守业临走时,特意把林逍拉到一边:“逍儿,养狍子是新鲜事,要多跟李技术员沟通,别蛮干。要是资金不够,跟三爷爷说,农场能给你凑点。”“我知道了三爷爷,您放心吧。”林逍感动地说,有这么多长辈和乡亲支持,他更有信心把狍子场搞起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砖窑场的变化越来越大。屋顶补好了,再也不怕漏雨;保暖棚的隔断砌好了,分成了六个小间;围栏也建起来了,三米高的铁丝网围着三十亩林地,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林逍还在林地中间挖了个小水池,引了小溪的水进来,供狍子喝水。
第五天的时候,老周带着李慧来了。看到焕然一新的砖窑场,老周笑着拍了拍林逍的肩膀:“逍儿,你这效率可以啊!比我预想的快多了。”李慧则认真地检查起保暖棚和围栏,时不时点头:“不错,很专业。保暖棚的通风口留得合适,围栏的高度也够,底下埋得深,狍子跑不出去。”
她走到水池边,看了看水质:“水很干净,不过要定期换水,防止滋生细菌。明天我带点驱虫药过来,给场地消消毒,然后就可以把狍子迁过来了。”林逍连忙点头:“麻烦李姐了,我都听您的。”老周则四处打量着:“销路我已经联系好了,县城的三家大饭店都跟我签了协议,只要狍子出栏,他们就按每斤十五块钱收购。等规模扩大了,我再联系省城的商场。”
当天下午,林逍和虎子把老院子里的三只狍子迁到了新的狍子场。解开笼门的那一刻,成年狍子先是警惕地望了望,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出笼门,在林地里面转悠起来。小狍子则紧紧跟着母狍,好奇地打量着新环境。看到水池,母狍带着小狍子走过去喝水,样子十分悠闲。
“太好了,它们适应得不错!”林逍高兴地说。李慧在旁边提醒:“刚开始几天别喂太多精饲料,让它们先适应一下青草。每天观察它们的粪便,要是有异常,及时给我打电话。”“我记住了李姐。”林逍认真地记在心里,他专门找了个本子,用来记录狍子的进食和健康情况。
迁完狍子,林逍兑现承诺,去镇上给赵秀兰买了两只小猪仔。赵秀兰看到小猪仔,笑得合不拢嘴:“这俩小东西真壮实,跟虎子弄来的那两只正好凑一对。我一定好好养,年底杀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林晓梅则给四只小猪仔起了名字,分别叫“哼哼”“唧唧”“噜噜”“嘟嘟”,每天放学都去喂它们。
狍子场建好后,林逍没闲着。他每天早上都去狍子场查看,给狍子添食、换水,然后跟着林爱民学习砌墙、修屋顶的手艺;下午则带着虎子进山,继续下套抓狍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抓了两只母狍,种源终于凑齐了一公四母;晚上则在灯下研究李慧给的养殖手册,记满了厚厚的一个本子。
有一天,林逍正在给狍子喂食,黑子突然对着围栏外低吼起来。抬头一看,是之前一起围剿狼群的联勤队队员王强。“逍儿哥!”王强快步走进来,“县武装部的王参谋来了,说要找你聊聊。”林逍心里一动,连忙跟着王强去了村部。
看到王参谋,林逍连忙敬礼:“王参谋,您怎么来了?”王参谋笑着摆手:“我是来给你送好消息的!上级听说你带头搞养殖,还带动乡亲们就业,很重视。经过研究,决定给你颁发‘青年创业带头人’的荣誉证书,还奖励你一千块钱的创业基金!”
林逍愣住了,他没想到养狍子还能得到上级的表彰。王参谋把荣誉证书和奖金递给他:“逍儿,好好干!上级很看好你,要是遇到困难,随时跟武装部说。我们打算把你的事迹上报给市里,让更多人向你学习。”“谢谢王参谋!谢谢上级的支持!”林逍激动地说,有了这一千块钱,他就能再买些养殖设备了。
从村部回来,林逍拿着荣誉证书和奖金,心里满是激动。他把证书挂在狍子场的宿舍里,然后拿着奖金去了县城,买了台小型粉碎机——有了粉碎机,就能把玉米、秸秆粉碎成饲料,既方便又节省成本。老周看到粉碎机,笑着说:“逍儿,你这脑子转得真快,有了这东西,饲料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回到狍子场,林逍把粉碎机安装好,试了试效果。玉米放进粉碎机,很快就变成了细腻的粉末。虎子看着粉碎机,兴奋地说:“逍儿哥,有了这东西,以后喂狍子、喂猪都方便多了!我娘再也不用费劲地磨玉米了。”林逍笑着点头:“以后咱还要买更多设备,把狍子场建成现代化的养殖场。”
当天晚上,林逍在狍子场的宿舍里召开了个小会,参加的有虎子、林爱民和两个负责日常喂养的农场职工。“现在场地建好了,种源也齐了,接下来就是精细化管理。”林逍拿出笔记本,“虎子,你负责每天进山割草,保证饲料供应;林师傅,你负责场地的维护,要是有破损的地方及时修补;两位大哥,你们负责每天喂食、换水、清理粪便,观察狍子的健康情况,有问题及时汇报。”
众人齐声应和,虎子举手道:“逍儿哥,我建议咱们弄个考勤本,谁干了啥,干了多久,都记下来,这样公平公正。”林逍笑着点头:“这个主意好,就按虎子说的办。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根据考勤和表现发奖金,干得好的多奖点。”
散会后,林逍独自坐在宿舍里,看着窗外的月光。狍子场里很安静,偶尔传来狍子的轻响。他拿出苏颜的照片——这是上次表彰大会时,两人一起合影的,苏颜穿着警服,笑得很灿烂。“苏颜,你看,我做到了。”林逍轻声说,“等狍子场盈利了,我就去省城找你,让你看看我的成绩。”
他把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里,然后拿出养殖手册,继续研究。他知道,狍子场只是个开始,他要抓住改革开放的风口,积累更多的资本,然后去做更大的生意。他有前世的记忆,知道未来的机遇在哪里,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总有一天能站在更高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林逍就去了镇上的银行,把老周投的三千块和自己的五千块存了进去,开了个联名账户——这是老周建议的,账目公开透明,方便两人对账。然后他又去买了些玉米和精饲料,拉回狍子场。
刚回到狍子场,就看到李慧来了,手里拿着个保温箱:“我给你带了些疫苗,给狍子打了,能预防传染病。”林逍连忙道谢,跟着李慧给每只狍子打针。李慧一边打针一边说:“下个月母狍子就要发情了,到时候要把公狍子和母狍子放在一起,注意观察,要是有打架的情况及时分开。”
喜欢重生79年打猎供妹妹上学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79年打猎供妹妹上学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