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内美国市场的回报还远远赶不上俄罗斯,但是这里有它的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市场会拓展的越来越大,交易额会快速上升,而且因为美国经济发达后劲更足,贸易公司盈利持续的时间会非常长。
剩下的就是浦东开发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但是实际效益还没有看到,不过他手里的地皮价格升值了不少,大概升值了30%左右。
还有就是他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入股的众多企业都发展良好,平均下来升值了30%左右。
现在他的总资产无法详细计算,不过他大概也预估过。
应该在9个多亿左右,肯定没有到达10亿,要不然系统早就有反应。
其实一夜暴富的机会并不多。
现在平均下来一年总资产有30%以上的提升,那已经是非常让人惊讶的财富增值了。
4月4日当天潘佑军在美国又入股了一家刚刚成立的互联网公司。
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就是网景。
经过多轮磋商,最后潘佑军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拿出150万美元占据了这家公司30%的股份。
等签订协议的那一刻潘佑军内心之中兴奋极了。
他知道这下自己算是捞着了。
等到明年8月9日,这一家刚成立16个月,还在亏钱的公司就上市了。
其实这事儿不但在美国,就算在全世界本身就挺新鲜的。
更为夸张的是,它的股价当天就从28美元飙升到了58.25美元,涨幅168%,市值当天就干到了21亿美元。
网景公司上市第二天众多美国报纸都惊呆了,用极为夸张的文字在报纸上描述这个奇迹。
经过有心人的统计,通用电气花了43年才把市值做到27亿美元,但是网景公司竟然仅仅用了一天就差不多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奇迹,更像是发出了一个信号。
网景公司用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时代来了。
从此,市场不再是单单只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多么漂亮,它更看这个企业光明的未来。
也就是说就算是一个亏损的企业,只要市场预期好,它也能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网景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免费软件引发的疯狂。
故事主角原本有两个现在变成了三个。
一个是硅谷老玩家吉姆,另一个是当时才22岁的天才程序员马克,现在又加了一个投机家潘佑军。
马克之前捣鼓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图形浏览器mosaic,因此他个人也算是互联网的开山鼻祖之一。
网景公司只花了六个月,就搞出了一款全新的浏览器。
接下来,马克做了一个让后来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浏览器软件,免费送!
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疯了一样的决定。
按照常理来说,卖软件收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有免费送的道理?
但马克的逻辑很简单。
“互联网是个全新的领域,谁占有的份额大,谁就有话语权,谁就能定规矩,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个想法,直接把传统的商业模式掀了个底朝天,也成了后来无数互联网公司奉行的“圣经”。
先烧钱占地盘,打败了竞争者再谈赚钱,这个玩法就是从网景公司这儿开始的。
网景的上市,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投资界彻底疯了。
风险投资家们眼看着一家亏钱的公司都能变成金矿,哪还坐得住?
他们以前的谨慎小心全扔了,开始挥舞着手里的大额支票疯狂往互联网项目里砸钱。
正好以后几年美国的利率又低,市场上的热钱多得没处去。
于是,一大批可能连商业计划书都写不明白的创业者,就凭着一个新潮的“.”概念,就能轻松拿到大笔投资。
市场上弥漫着一种非理性的狂热,好像只要一个公司名字里带个“.”,就等于拿到了通往财富自由的门票。
网景公司彻底引爆了美国互联网概念,从而掀起了互联网投资热潮,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传统的商业逻辑被彻底颠覆了。
什么盈利、什么现金流,全都不重要了。
从此互联网企业最流行的商业模式叫“快速变大”,说白了就是烧钱换市场份额,哪怕一直亏损也无所谓。
大家坚信,只要企业名声打出去了,用户圈够了,未来总能找到赢利点赚钱。
为了让这种荒谬的逻辑看起来合理,资本市场甚至发明了一堆新词、新指标。
股价不看利润而是看网站点击量,市值不看收入看注册用户数。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公司花出去的巨额营销费用,居然能被包装成一种“资产”。
在这种氛围下,一个公司哪怕一分钱收入没有,也能通过Ipo圈走大笔资金。
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就难以控制了,持续的互联网投资热潮也导致了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经济泡沫。
当然,这和潘佑军没有太大关系。
到时候他提前跳车规避风险就行了。
再说到时候对别人来说是危机,对他来说却是机遇。
他可以提前收拢资金抛售股份拥抱现金。
等泡沫被挤破,各大互联网陷入到价值洼地的时候他在趁机低价买入。
又可以狠狠的收割一波。
所以不管是在互联网泡沫挤破之前还是之后,他不但不会停下投资的手脚,反而会加大力度投资。
不仅是投资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要投资。
这波泼天财富他一定要接住。
所以很快在7月份,他又投资了一家叫亚马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
这家公司投入的资金更少,但是将来的回报更多。
亚马逊将来的市值可是要到达2万多亿美元,简直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
这次潘佑军甚至连面都没有出,就是让手下投资部门找到亚马逊的创始人进行洽谈。
这位创始人只有10万美元的起始资金,潘佑军投资30万美元占股49%。
这简直是挖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当然他的股份占比会随着亚马逊几轮融资下降,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即将通过这家公司获得巨量财富。
不仅在美国一直在投资,在国内他的投资的数量更大。
今年又投资了国美和苏宁两家专门售卖电器的连锁企业。
一南一北在全国同时开花。
按潘佑军的理念,投资首先要投资人,其次是投资朝阳的行业。
每一个行业都是一条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同时可能存在多家企业。
他不是企业的开创者,不会专情于一家公司,只要是有前途的企业他都投资。
这叫投资赛道。
喜欢影视世界:从四合院许大茂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影视世界:从四合院许大茂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