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所有技术指标、估值模型、系统规则尽数掌握之后,韩风才真正明白:投资这场游戏中,最难以驯服的对手,始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
2025年5月的一个雨夜,韩风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回测与优化。屏幕上闪烁的回测报告显示,“长风系统V1.1”在历史数据中的年化收益已达到21.3%,最大回撤控制在25%以内。所有技术指标都在告诉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投入实战。
然而,一种莫名的不安却在他心中蔓延。他清楚地记得,在回测过程中,当看到系统连续止损8次的那些时段,他的手心依然会渗出冷汗;当模拟盘在2022年10月的极端行情中单月亏损18%时,他产生了强烈的“手动干预”冲动。
“如果连模拟盘的压力都无法从容应对,实盘中的真金白银又将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无法在技术分析或财务模型中找到。
正是在这种困惑中,他翻开了投资界的“圣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01 初遇利弗莫尔: mirror里的倒影
翻开第一章,韩风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1920年代的杰西·利弗莫尔,与百年后的自己,竟在交易的世界里有着如此相似的起点。
第一个共鸣:对模式的直觉
14岁的利弗莫尔在黑板上记录股价,寻找重复出现的模式。韩风想起自己最初学习K线时,也是这般痴迷于寻找图形中的规律。
“价格,就像世间万物一样,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他在书中划下这条线,旁边批注:“这就是趋势的本质。”
第二个共鸣:痛苦的领悟
利弗莫尔早年在投机商号无往不利,却在对赌行屡屡受挫,因为他发现“纸带传递的信息”与真实交易所存在微妙差别。
韩风合书沉思,想起自己从模拟盘到实盘过渡时的困惑。“在模拟盘中我可以冷静执行止损,但实盘中看着真金白银蒸发,手指就像被冻住一样。”
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仿佛与心跳同步,韩风继续往下读,逐渐意识到他遇到的并非新问题,而是百年来所有交易者共同的困境。
---
02 重大教训:永不与行情赌气
读到利弗莫尔1907年做空美股大获全胜,却在一年后因过早做空棉花而倾家荡产时,韩风背后泛起一阵凉意。
“在犯错时,只有一件事能让人信服,那就是亏钱。” 他在日志中抄下这句话,“盈利让人膨胀,亏损才让人清醒。”
他回想起自己2024年那次惨痛经历:重仓某光伏股,在股价开始下跌时不仅不止损,反而不断加仓,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亏损从10%扩大到40%,最终被迫割肉。
“我那时不就是在与市场赌气吗?”韩风苦笑,“就像利弗莫尔说的,‘我不仅失去了判断力,还失去了耐性’。”
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观点会错。 这句利弗莫尔的经典格言,被他用红笔重重圈出。
夜深了,韩风却毫无睡意。他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脑海中回荡着利弗莫尔的另一个忠告:“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游戏中谋生,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
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道出了交易心态的核心:既要坚持经过验证的系统,又要随时准备承认错误。
---
03 资金管理:超越技术的艺术
读到利弗莫尔几次破产又东山再起的经历,韩风对仓位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不要在一次交易中投入所有资金。” 这是利弗莫尔用百万美元学费换来的教训。
韩风重新审视自己的“长风系统”。虽然在仓位管理上设置了单股不超过5%的限制,但在回测中他发现,当同时持有20只股票时,相关性风险仍然可能导致系统性回撤。
利弗莫尔的解决方案是:“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时再出手,在股市中,耐心是无可替代的。”
“这不正是我系统中最缺失的吗?”韩风自问。他的系统给出了明确的买入信号,但没有区分“好机会”和“绝佳机会”。
受此启发,他在系统中增加了“机会等级”评定:
· A级机会:估值、技术、资金面三重共振,可配5%仓位
· b级机会:满足两项条件,配3%仓位
· c级机会:只满足一项条件,配1%仓位或放弃
这个简单的调整,在后续的回测中将胜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
04 情绪周期:理解市场的“精神病”
第五章中,利弗莫尔描述市场周期的一段话让韩风震撼:
“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今天在市场上发生的事,过去已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
他意识到,市场的牛熊转换不仅是经济周期的体现,更是群体心理周期的外在表现。利弗莫尔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群体心理的演变过程:
1. 初期:少数有远见者开始建仓
2. 发展期:更多人跟进,趋势确立
3. 狂热期:大众疯狂涌入,忽略风险
4. 崩塌期:泡沫破裂,恐慌蔓延
“这不正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内容吗?”韩风惊讶于利弗莫尔在百年前就已洞察到这些规律。
他将这个心理周期与自己的技术指标结合,制作了一个“市场情绪温度计”,用于判断当前市场所处的心理阶段。
---
05 时间要素:最重要的维度
在书中后半部分,韩风注意到了利弗莫尔交易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进化:从单纯关注价格,到开始重视时间这个维度。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利弗莫尔晚年的这个领悟,让韩风重新思考自己的买卖时机选择。
他的系统原本更注重“买什么”和“买多少”,对“何时买”只依赖技术信号。但现在他明白,时机不仅包括日线级别的买卖点,更包括对市场大周期的判断。
受此启发,韩风在系统中增加了“季节性因子”和“周期定位”模块:
· 避开财报密集期的业绩雷
· 在政策空窗期降低仓位
· 根据经济周期调整行业配置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实则是从“交易员思维”向“投资家思维”的转变。
---
06 自毁倾向:成功者的诅咒
最让韩风警醒的,是利弗莫尔最终自杀的结局。这位曾经在1929年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的“华尔街巨熊”,却在十几年后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为什么最懂市场的人却败给了自己?”这个问题在韩风脑海中盘旋。
通过反复阅读最后几章,他发现了端倪:利弗莫尔晚年逐渐背离了自己制定的规则,开始相信“这一次不一样”,试图与基本面趋势对抗。
“我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内心的恐惧、贪婪和希望。” 韩风在日志中写下这句话时,手微微颤抖。
他意识到,再完美的系统也需要执行者的心理稳定。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心态监控规则”:
1. 连续盈利20%后强制休息三天
2. 单日亏损超5%立即停止交易一天
3. 每月进行心态评估,出现以下信号时减仓:
· 开始怀疑系统
· 过度关注短期波动
· 产生“快速翻本”念头
---
07 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韩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投资的世界里,知与行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利弗莫尔清楚地知道所有规则,却仍然会违反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华尔街的傻瓜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认为自己每时每刻都必须交易。”
韩风回顾自己的交易记录,发现最严重的亏损都发生在他“觉得必须做点什么”的时候。无为,恰恰是最难执行的策略。
为此,他在交易室墙上贴了一条醒目的标语:“无效劳动比不劳动更危险。”
同时,他改进了系统的执行机制:
· 设置自动条件单,减少盘中决策
· 建立“冷静期”制度,重大决策隔夜执行
· 聘请一位交易监督员(他的证券从业朋友),在出现明显情绪化交易时有权冻结账户
---
08 永恒的修行:投资者的自我超越
凌晨三点,韩风在日志上写下了最后的感悟:
“日期:2025年5月15日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阅读完成
核心收获:
1. 市场永远是对的:不要与趋势对抗,不要与行情赌气
2. 耐心是终极武器:等待最好的机会,然后重拳出击
3. 资金管理高于一切:活下去比赚快钱更重要
4. 认识你自己:最大的风险来自内心的贪婪与恐惧
心态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建立每日冥想习惯(15分钟)
2. 设置盈利\/亏损的‘情绪缓冲带’
3. 定期进行‘假设自己错了’的压力测试
4. 培养交易之外的兴趣爱好,保持生活平衡
重要认知:
投资不是技术的游戏,而是心性的修炼。系统的最后一个漏洞,永远是我们自己。”
窗外,雨已停歇,东方露出曙光。韩风关上台灯,却感觉心中有一盏灯被点亮了。
他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克服人性的弱点,就像利弗莫尔终其一生都在与自我斗争。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消除弱点,而在于认识它们、接纳它们、管理它们。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最后一页,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感谢利弗莫尔,用他传奇而悲剧的一生,为百年后的我指明了前路。市场的智慧不在于从未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带着教训重新站起。”
这一刻,韩风感觉自己的投资生涯才刚刚真正开始。所有的技术、系统、规则,最终都要通过“心态”这个最终的过滤器。
(第四十七章 完)
喜欢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