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I指标让韩风得以窥见市场多空力量的纯粹对比,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强弱”的判断,缺乏一个明确的空间坐标。价格在什么位置算是“高”,什么位置算是“低”?市场的波动性是在加剧还是在平复?这些问题,RSI和之前的指标都无法给予直观的解答。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同时界定价格运行空间、衡量市场波动情绪,并能动态反映支撑与压力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由约翰·布林格先生创造的,集趋势、波动、支撑压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指标——布林带(bollinger bands, 简称boLL)。
当韩风在K线图上叠加布林带指标时,一个由三条曲线构成的、随着价格波动而自动宽窄变化的通道呈现在他眼前。这个动态的通道,仿佛为无序的价格波动构建了一条有弹性的“河道”,瞬间让图表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他立刻被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所吸引。
布林带由三条线构成:
· 中轨(mb):通常为股价的N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最常用的是20日均线。这条线是布林带的核心,代表了趋势的“中枢”或“平衡点”。
· 上轨(Up):中轨 + K倍的标准差。通常K取2。它代表了价格在趋势方向上,基于近期波动率所能达到的、相对较高的压力边界。
· 下轨(dN):中轨 - K倍的标准差。同样通常K取2。它代表了价格在趋势反方向上,基于近期波动率所能达到的、相对较低的支撑边界。
“标准差……”这个统计学名词让韩风略感陌生,但他很快理解了其在布林带中的核心作用:标准差衡量的是价格相对于平均线(中轨)的平均离散程度,即价格的波动率。 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大,布林带的上下轨就越宽;波动越小,标准差越小,布林带就越窄。
“太精妙了!”韩风不禁感叹,“布林带不是一个固定宽度的通道,而是一个能根据市场‘脾气’(波动性)自动调整宽度的‘智能通道’。”
他首先研究了布林带最基础的功能:动态的支撑与阻力。
· 在上升趋势中,股价通常会在布林带的中轨与上轨之间运行。中轨构成重要的支撑,而上轨则构成动态的压力。每一次回调至中轨附近,都可能是不错的买点;而触及上轨,则意味着短期可能超买,需警惕回调。
· 在下降趋势中,股价通常在中轨与下轨之间运行。中轨构成动态的压力,而下轨则构成动态的支撑。每一次反弹至中轨附近,都可能受到压制;而触及下轨,则意味着短期可能超卖,可能产生反弹。
· 在横盘震荡中,股价往往在上下轨之间来回运动,此时上下轨构成了非常有效的箱体上下沿。
为了验证,他调出一只处于稳健上升趋势中的白马股K线图。果然,在整个上升过程中,股价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布林带中轨上方运行,多次回踩中轨都获得了有效支撑,随后继续向上轨发起冲击。这条20日均线构成的中轨,完美地扮演了“趋势生命线”的角色。
然而,布林带最富魔力、也最让韩风着迷的部分,在于其“收口”与“张口” 所蕴含的市场语言。
· 收口(收缩):当布林带的上、下轨逐渐向中轨靠拢,通道变得异常狭窄时,这种现象称为“收口”。它标志着市场的波动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多空双方处于一种暂时的、脆弱的平衡状态。这通常是市场在“蓄势”,如同压缩的弹簧,预示着新一轮强劲的单边行情即将到来。“收口”本身并不指示方向,只预警变盘在即。
· 张口(扩张):当布林带的上、下轨快速向两侧分离,通道骤然变宽时,这种现象称为“张口”。它标志着波动率急剧放大,新的趋势(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已经强劲启动。价格突破狭窄的通道束缚,选择了明确的方向。
韩风立刻在历史图表上寻找“收口变盘”的经典案例。他找到了一只长期横盘震荡的股票,其布林带收口至极窄的状态,几乎成了一条直线。随后,一根放量长阳线拔地而起,不仅突破了盘整区间,也使得布林带瞬间向上“张口”,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就此展开。“收口预示着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张口则是暴风雨本身的来临。”他记下了这个生动的比喻。
接下来,他学习了如何利用布林带与价格的相对位置来捕捉交易信号。
· “碰、触、穿、离”上轨:当股价触碰或刺穿布林带上轨时,这通常是一个短期卖点或警示信号,表明价格短期超涨,可能回调。但如果股价紧贴着上轨持续上行,甚至“脱离”上轨在外运行,这非但不是卖点,反而是极端强势的特征,不应轻易下车。
· “碰、触、穿、离”下轨:当股价触碰或刺穿布林带下轨时,这通常是一个短期买点或关注信号,表明价格短期超跌,可能反弹。同样,如果股价紧贴下轨持续下跌,是极端弱势的表现。
· 布林带“趋近”: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当价格经过一波上涨后回落,趋近但并未触及布林带中轨,随后再次拐头向上时,这往往是上升趋势中一个非常强势的再启动买点。说明市场连回调至平均成本的机会都不给,买方力量非常踊跃。
韩风意识到,布林带虽然强大,但绝不能孤立使用。他总结了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和结合其他指标的方法:
1. 趋势是第一位的:布林带中轨的方向,定义了核心趋势。当中轨明确向上时,应主要寻找做多信号(如下轨支撑、中轨趋近);当中轨明确向下时,应主要寻找做空信号(如上轨压力、中轨压制)。
2. 与成交量结合:布林带收口后的张口,必须得到成交量放大的确认,才是可靠的突破信号。无量张口,很可能是假突破。
3. 与其他指标共振:
· 布林带 + KdJ\/RSI:当股价触及布林带下轨,同时KdJ或RSI进入超卖区或出现底背离,此时反弹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上轨同理。
· 布林带 + mAcd:当布林带收口后开始张口,同时mAcd出现金叉或死叉,并对新趋势进行确认,这是非常理想的进场信号。
他也注意到了布林带的局限性。在强趋势的单边市中,股价会长时间在外轨附近运行,如果机械地依据“碰上轨就卖”的原则,会错失大部分利润。此外,布林带也和其他趋势指标一样,在震荡市中会失效,价格会反复穿越上下轨和中轨,发出混乱的信号。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出了布林带收口、张口的示意图,并标注了各种典型的买卖点。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布林带(boLL)——动态通道的支撑、压力与波动率魔法。
核心认知:
1. 指标构成:
· 中轨:趋势中枢(通常为20日均线)。
· 上\/下轨:基于波动率(标准差)的动态压力\/支撑边界。
2. 核心功能:
· 判断趋势:中轨方向定趋势,价格通道内位置判强弱。
· 动态支撑压力:上下轨提供弹性边界,中轨是重要平衡线。
· 衡量波动率:‘收口’=低波动,预警变盘;‘张口’=高波动,确认趋势。
3. 交易信号:
· 趋势延续:上升趋势中,价格于中轨和上轨间运行,回踩中轨或‘趋近’中轨是买点。
· 超买超卖:触及上下轨是短期反向信号,但需结合趋势判断。
· 突破信号:收口后,价格放量突破通道,是强烈的趋势启动信号。
4. 使用要点:
· 必须结合中轨趋势使用。
· 成交量是确认张口有效性的关键。
· 可与KdJ\/RSI\/mAcd等指标共振,过滤假信号。
思考与感悟:
· 布林带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价格容器’视角。它让我同时看到了趋势、位置和市场的‘情绪 volatility(波动率)’。
· ‘收口与张口’的概念是革命性的,它让我学会在市场‘安静’时保持警惕,在市场‘爆发’时勇于跟随。
· 我的技术分析体系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立体。现在,我可以这样分析:在趋势(均线\/mAcd) 的背景下,观察价格在通道(布林带) 中的位置,并辅以动能(RSI\/KdJ) 的验证,最后用K线形态来捕捉精确的买卖点。
· 布林带是指标中的‘集大成者’,但它也告诫我,越是功能强大的工具,越需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并灵活运用,否则反而会作茧自缚。
**明日计划:学习‘波浪的韵律’——艾略特波浪理论入门,尝试理解市场周期性的宏大规律,为技术分析注入哲学思辨。”
布林带的学习,让韩风的技术分析视角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维。这个动态的、蕴含波动率智慧的通道,仿佛为他装备上了一副能够看穿市场“平静”与“狂躁”的魔法眼镜。他知道,从此以后,他对市场的理解,将不再局限于平面的涨跌,而是能够在一个更富弹性和层次的空间中进行思考与决策。
(第二十九章 完)
喜欢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