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的日头刚漫过春城南锣鼓巷的灰瓦檐,归云楼前的青石街上就飘着碎金似的阳光——朱红大门两侧挂着的鎏金楹联早被伙计擦得发亮,上联“药入膳中调气血”,下联“香浮楼里养精神”,门楣上悬着的“归云楼”,墨色浓沉里裹着几分秀润,风一吹,匾额下系着的绛红绸带就和门侧那对鎏金铜狮的鬃毛缠在一处,晃得人眼热。
街对面的空地上早围了三层人,舞狮队的红狮绿狮正踩着鼓点挪步。领头的狮头缀着金箔剪的“春”字,狮尾裹着明黄绸,打鼓的汉子赤着膊,腰间扎着黑布带,鼓槌落下去时,“咚——咚——”的响能震得地面好似都在颤动。忽然鼓点紧了,红狮猛地腾空跃起,前爪精准地够到悬在门楣下的彩球,嘴里“呼”地吐出幅红绸子,上面用金线绣着“开市大吉”,围观的人里立刻爆了声喝彩,紧接着就是爆竹炸响——伙计们早把成串的爆竹挂在门前的树上,“噼里啪啦”的脆响裹着硝烟味往巷子里钻,惊得檐角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却又绕着归云楼的飞檐打了个转,竟落在了挂着灯笼的木架上,歪着头看底下闹热。
“王妃,您瞧这狮子舞得,可精神了!”李嬷嬷扶着武王妃的胳膊,声音里裹着笑。王妃今日穿了件月白绣暗纹的褙子,领口袖边滚着浅粉绒边,头上只簪了支珍珠钗,素净得像枝刚抽芽的柳。她顺着李嬷嬷的话往那边看,眼尾弯着,刚要开口,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笑语:“恭喜妹妹和熙丫头的归云楼开业。”
回头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娘家嫂子——大嫂穿石青长裙,手里拎着个描金漆盒,盒角坠着的银铃“叮铃”响;二嫂则穿着件水红色的长裙,胳膊上挎着个绣着缠枝莲的布包,里头鼓鼓囊囊的。见了王妃,两人都热络地凑上来,大嫂先把漆盒递过去,笑着说:“这是母亲亲手给你做的,里头是两匹杭绸,还有罐她晒了整冬的陈皮,说你喜欢药膳,陈皮泡水、入菜都能用,比外头买的干净。”王妃接了漆盒,指尖触到盒面的温度,心里暖烘烘的,刚要道谢,二嫂已把布包塞到李嬷嬷手里:“母亲还让我捎了袋红枣,是去年秋里自家树上结的,核小肉厚,炖甜汤、蒸药膳最养人。我俩今天来凑个热闹尝口你和沐熙姑娘弄的好膳。”前段时间王妃送信给了她的母亲,告诉她准备开酒楼的事,她的父母没有反对她,只是告诉她要做就好好做。
正说着,街那头忽然传来马蹄声,随行的护卫穿着墨色劲装,腰间佩着武王的虎头令牌,隔着人群就扬声通报:“王爷送贺礼到——”众人都往那边看,只见两个小厮抬着个朱红描金的食盒,另一个小厮手里捧着块紫檀木牌匾,武王穿着藏青常服,身姿挺拔地走在后面,见了王妃,嘴角噙着笑:“这是本王特意让人寻了块老山檀,让木匠雕了‘膳养安康’四个字,挂在雅间里正好。那食盒里是辽东送来的野山参,虽不比宫里的年头长,但炖鸡、泡酒都合适,你这儿做药膳,正用得上。”
王妃谢过了他,这也让众人都知道,这药膳楼是王爷支持的。沐熙从楼里走出来,她穿了件浅绿襦裙,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串着的菩提子,见了武王,笑着说道:“王爷快里头请,雅间早给您留了最靠窗边的那间,能看见外头的舞狮。”她转头又对王妃说:“秦柔掌柜刚来说,前几日预订了的客人都到齐了,正围着柜台问今日的药膳呢。”
王妃点点头,和沐熙并肩往楼里走。刚跨进大门,一股温吞的香气就裹了上来——不是寻常酒楼里的油腥气,是淡淡的药香混着米香、肉香,暖融融地钻鼻子。大堂里的桌子,桌面擦得能照见人影,每张桌上都摆着个白瓷茶壶,壶里泡着清心茶,茶叶是沐熙和王妃特意配的,配着甘草、菊花、莲子心,泡出来的茶汤清透,喝一口,先是微苦,后劲儿却泛着甜,最能解药膳的醇厚。靠墙的柜台后,秦柔正忙着招呼客人,她穿了件湖蓝布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圆髻,手里拿着本菜单,耐心地跟几位穿素色衣裳的妇人解释:“各位客人放心,咱们归云楼是正经做药膳的,所有菜品都是王妃和县主一起琢磨了许久,再让苏师傅、简师傅试了几十回才定下来的。就说咱们今日的主打菜,黄芪当归蒸鸡,选的是城郊农户养的鸡,半年大,肉质嫩,不柴;黄芪是绵黄芪,切片前都用温水泡过半个时辰,去了苦涩味;当归选的是归头,少些辛味,多些甘醇,再配着姜片、红枣、枸杞,上锅蒸足一个时辰,蒸出来的鸡,筷子一戳就能脱骨,汤里没有一点油星子,喝着养气血,却不似煎药那般伤胃。”
柜台前有一个是之前沐熙看过病的张夫人,上个月刚犯了心口疼,喝了半个月的汤药,嘴里总发苦,听秦柔这么说,眼睛亮了亮:“真这么好?我这胃弱,喝了药就反酸,你这药膳……”“夫人您放心。”沐熙走过去,笑着接话,“这药膳,就是想着像您这样身子弱的,既得调养,又怕药苦伤胃。这黄芪当归蒸鸡里,我们特意加了一小勺山药粉,蒸的时候和鸡肉裹在一处,既能让肉质更嫩,又能健脾养胃,您吃着只觉得鲜,尝不出药味。”张夫人听了,立刻拉着身边的李夫人:“那咱今日就点这个,再看看别的。”
秦柔翻开菜单,指给她们看:“除了这道主打菜,咱们今日还有道茯苓山药莲子粥,是给脾胃虚、爱犯饿的客人准备的。茯苓是白茯苓,提前磨成粉,和大米一起泡了三个时辰,煮的时候用小火慢慢熬,熬到米粒开花,再下去皮的山药块、去芯的莲子。山药选的是铁棍山药,面得很,煮在粥里绵乎乎的;莲子是去年的干货,泡软了煮出来甜丝丝的。这粥不用放糖,靠山药和莲子的本味就甜,喝一碗,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暖炉,早上没吃饭的,喝两碗正合适。”
正说着,大堂里的客人渐渐多了。那些提前预订了客人来得最早,都慢慢入了座,秦岚,今日穿了件浅粉布裙,正指挥着伙计们上菜:“张夫人这桌的黄芪当归蒸鸡,记得配一碟蘸料,蘸料里别放辣椒,只用生抽、醋、少许蒜末,夫人胃弱,吃不得辣。徐夫人那桌要的茯苓山药莲子粥。”
伙计们提前训练了一个月的,个个精神头足,穿着统一的青布短褂,腰间系着白围裙,手里端着托盘,走路稳当得很。送蒸鸡时,伙计先把白瓷汤碗放在桌上——碗是粗瓷的,却透着温润的米白色,碗里的黄芪当归蒸鸡卧在浅黄的汤里,鸡肉泛着嫩白,黄芪片像薄玉似的漂在汤面,红枣和枸杞点缀在其间,看着就喜人。伙计站在桌边,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桌上的人都听见:“夫人,这是您点的黄芪当归蒸鸡。这鸡蒸了一个时辰,您先用筷子挑鸡腿肉吃,最嫩。汤您多喝两口,黄芪补气血,当归调经,您要是觉得汤里有淡淡的药味,就就着碟子里的酱菜吃,那酱菜是我们自己腌的黄瓜,脆生生的,解腻又提味。不过您记着,这道菜虽养人,但您要是今日觉着眼干、上火,就少喝两口汤,黄芪性微温,上火的时候吃多了容易口干。”
张夫人点点头,拿起汤匙舀了口汤。刚喝进嘴里,眼睛就眯了起来——汤是温的,不烫嘴,先是鸡肉的鲜,接着是红枣的甜,最后才品出一点淡淡的黄芪香,没有半点药的苦涩味,滑进胃里,暖得很,不像之前喝的汤药,刚进嘴就苦得皱眉。她又用筷子夹了块鸡肉,轻轻一抿,肉就化在嘴里,连骨头缝里都浸着鲜,忍不住叹道:“这鸡蒸得真好!比我在家炖的鸡汤鲜多了,还不油,喝着舒坦。”同桌的李夫人也舀了勺粥,粥熬得稠稠的,山药块入口即化,莲子软乎乎的,米香裹着茯苓的清甘,不用嚼就能咽下去,胃里顿时暖烘烘的,忍不住朝伙计竖大拇指:“这粥熬得地道!我家孙儿总不爱吃饭,要是能喝上这碗粥,保管能吃两大碗。”
大堂里渐渐坐满了人,楼上的雅间也陆续有人进去——武王在最东头的雅间,武王妃,萧墨尘还有王妃的嫂子都在,秦柔亲自送了壶清心茶上去,又把菜单递过去:“王爷,今日的主打菜黄芪当归蒸鸡,您要不要试试?苏师傅特意留了只最肥嫩的,蒸的时候加了点松茸,更鲜。”武王接过菜单,笑着点头:“就听你的,再把那道茯苓山药莲子粥也上一碗,还有什么适合下粥的小菜?”“有莴苣,用开水焯了,拌上香油、醋、少许盐,清口解腻,配粥正好。”秦柔说完,又嘱咐伙计:“雅间的茶要勤添,清心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伙计应着,转身往楼下跑。穿过大堂时,正看见简师傅从厨房出来,他系着油布围裙,手里端着个白瓷盘,盘里是刚做好的黄芪当归蒸鸡,额头上沁着汗,却笑得满脸是劲:“快端上去!这是给西头雅间的客人做的,特意少放了当归,那位客人怀了身孕,当归性温,少吃点稳妥。”伙计接过盘子,脚步更快了——厨房里的苏师傅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长柄勺,熬着一锅八珍汤,汤里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冒着小泡,药香混着肉香飘得满厨房都是。灶台上摆着十几个白瓷碗,每个碗里都放着不同的配料:有的碗里是切好的山药块,有的是泡软的莲子,有的是洗干净的红枣,旁边的小竹篮里,黄芪片、当归片都用纱布包着,写着“每包5克”的小纸条贴在纱布上,半点不含糊。
“苏师傅,东头雅间要的八珍汤好了没?客人催了!”秦岚掀着厨房的布帘进来,声音里带着急。苏师傅掀开锅盖,用长柄勺舀了勺汤,汤色乳白,飘着几片枸杞,笑着说:“快了快了,再熬五分钟,让药材的味都炖进汤里。你跟客人说,别急,好膳得等,这八珍汤熬得时间短了,药效出不来,喝着也不鲜。”秦岚点点头,又指着旁边的蒸笼:“那笼茯苓山药莲子粥记得多蒸一笼,楼下好几桌客人喝完一碗,都要加第二碗。”
大堂里,张夫人已喝完了一碗汤,正让伙计再添一勺。她摸着心口,笑着跟同桌的人说:“往常这时候,我心口总发闷,今日喝了这鸡汤,竟觉得松快多了,身上也暖烘烘的,不像之前总觉得冷。”旁边桌的王大爷接话:“我也是!之前喝大夫开的药,喝一次吐一次,胃里翻江倒海的,今日这药膳,吃着跟平常的菜没两样,鲜得很,吃完胃里也不难受,倒觉得舒坦。”
伙计们穿梭在桌席间,手里的托盘上放着白瓷碗、白瓷盘,嘴里不停地介绍着:“这碗八珍汤里有党参、白术,补气血的,您要是觉得累,喝两碗能缓过来,但您要是受凉了,就别喝了,等好了再来吃。”“茯苓山药莲子粥别放凉了喝,热着喝才养胃,您要是吃不完,打包回去,隔水煮热了再喝,味不变。”
沐熙坐在柜台旁的小桌边,看着大堂里的热闹,心里满当当的。窗外——舞狮队还在表演,红狮绿狮踩着鼓点转圈,爆竹的余响还在巷子里飘,大堂里的笑声、伙计的吆喝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混在一处,暖融融的。秦柔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账本,笑着说:“县主楼上楼下的雅间、大堂都坐满了,今日的黄芪当归蒸鸡和茯苓山药莲子粥卖得最好,客人都说,明日还要来。”
日头渐渐升到头顶,阳光透过大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地上,映着客人的笑脸、伙计忙碌的身影、桌上冒着热气的药膳。清心茶的清香、黄芪当归蒸鸡的鲜香、茯苓山药莲子粥的甜香混在一处,飘出归云楼的大门,飘到热闹的青石街上。舞狮的鼓点还在响,客人的笑声还在扬,苏师傅和简师傅在厨房里忙着做菜、盛汤,秦柔、秦岚和伙计们忙着招呼客人、介绍菜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暖得像这正月里的日头。
归云楼的第一天,就在这暖融融的香气和热闹里,稳稳当当开了市。碗里的药膳还冒着热气,客人的称赞还在耳边,这满楼的暖,就像那碗黄芪当归蒸鸡的汤,温吞、醇厚,养着人的胃,也暖着人的心。
喜欢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