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了父亲,生活仿佛被按下了一个缓慢而深沉的按钮。喧嚣渐渐远去,留下大段大段宁静的时光。陆见深和林星辰在经历悲伤的洗礼后,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与通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目光从向外追逐,转向向内沉淀,思考如何将一生的经历与感悟,转化为可以留存的智慧。
契机始于一次家庭聚会。周末,儿子一家带着小希辰回来吃饭。饭后,小希辰缠着爷爷讲故事,陆见深一时兴起,翻出几本厚厚的旧相册,指着发黄的照片,给孙子讲他爸爸小时候的糗事,讲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旅行趣闻。小希辰听得津津有味,林星辰和儿子儿媳也围坐过来,不时补充几句,笑声充满了整个客厅。
看着孙子亮晶晶的眼睛和家人温馨的互动,林星辰心里忽然一动。晚上,她对陆见深说:“见深,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经历过的这些事,走过的这些路,好像……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应该把它们留下来,让予辰,让希辰,以后也能知道。”
陆见深沉思片刻,点点头:“是啊。记忆会模糊,照片会褪色,但有些东西,应该传下去。”
于是,一项名为“智慧之书”的计划悄然启动。这并非宏大的着书立说,而是更私人、更温情的记录与整理。
他们首先从整理旧物开始。阁楼、储藏室里那些蒙尘的箱子被逐一打开。里面装着年代久远的书信、日记、工作笔记、孩子的成长记录、无数的老照片和家庭录像带。这个过程,像一次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他们发现了恋爱时互传的纸条,字迹稚嫩却情真意切;找到了儿子出生时印下的小脚印和胎发;看到了在不同城市、不同阶段留下的合影,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林星辰负责文字部分。她买来了质地精良的空白笔记本,开始尝试撰写“回忆录”。不是编年史,而是以主题为线索,记录下那些印象最深刻、感悟最深的片段:初为父母的慌乱与喜悦、事业瓶颈期的挣扎与突破、面对生离死别时的痛苦与成长、以及数十年婚姻中磨合出的相处之道。她的文笔细腻平和,不刻意煽情,却充满了岁月的温度与智慧的光芒。
陆见深则发挥他逻辑和技术的特长。他将海量的老照片和录像带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修复、分类、归档。他甚至还学着使用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将一些重要的家庭时刻(如婚礼、孩子出生、重要聚会)剪辑成短视频,配上了文字说明和背景音乐。他还建立了一个家庭数字档案库,确保这些珍贵的记忆得以安全、长久地保存。
闲暇时,他们常常并肩坐在书房里,一个对着电脑屏幕整理照片,一个在灯下奋笔疾书,偶尔会就某个细节交流讨论,共同回忆。
“你看这张,是予辰第一次去海边吧?吓得哇哇哭,死活不肯下水。”
“对,后来是你用沙子堆城堡才把他哄好的。时间过得真快。”
这个过程,缓慢而享受。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梳理与人生复盘。他们重新审视来路,曾经的困顿、迷茫、争执,在时间的滤镜下,都变成了值得感谢的经历,塑造了今天的他们。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爱的轨迹、成长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
他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些感悟融入日常,传递给下一代。与儿子儿媳交流时,不再是指令,而是分享经验;陪伴孙子时,会通过故事潜移默化地传递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勇敢、热爱自然。
这本“智慧之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它是散落在精美笔记本里的手稿,是整理有序的数字相册,是剪辑好的家庭影像,更是沉淀在夫妻二人言行举止中的从容与豁达。它是他们用大半生时间书写、如今正在精心装订的、留给家族最宝贵的遗产——不是金钱财物,而是历经岁月验证的爱与智慧。它让生命的长度,在传承中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
(第十四章 完)
喜欢一起长大的甜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一起长大的甜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