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的硝烟刚刚散去,红五军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升格为军级建制,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广阔的视野。林峰深知,八千人的队伍驻扎在新扩展的区域,面临的内外挑战远非昔日可比。一方面要应对国民党可能发起的报复性“清剿”和日益严密的经济封锁,另一方面,更要处理好新区复杂的社情民情,以及部队内部整合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红五军控制区域扩大,大量原本属于白区或游击区的地方,如今需要建立稳固的苏维埃政权。赵永贵领导的政治机关全力以赴,派遣大量工作队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基层苏维埃。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敌特渗透与破坏:国民党特务、残余的地主武装、反动会道门分子,利用新区群众对红军政策尚不了解或心存疑虑,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甚至组织小股武装袭击落单的工作队员和新建的村苏维埃。
· 经济困境:敌人的经济封锁导致食盐、布匹、药品等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影响了新区群众的生活,也考验着新生红色政权的物资调配能力。
· 内部纯洁性:部队扩大和新区开辟过程中,难免有少数动机不纯、投机革命的人混入队伍和地方组织,带来了纪律松弛、思想混乱的风险。
林峰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他要求各级军事主官必须积极配合地方政权建设,剿灭小股匪特,维护地方治安。同时,他更加倚重脑海中系统新解锁的“简易后勤评估”功能。虽然误差率不低,但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数据参考,帮助军需部门更合理地分配极其有限的物资,优先保障前线部队和核心区域,避免因物资短缺引发内部矛盾。他也更加频繁地运用那稳定后的“战场态势感知”(范围八百米),不仅用于军事行动,有时也用于对重点区域进行隐蔽的“扫描”,凭借其带来的直觉,判断某些新开辟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的“能量波动”(如敌特聚集或群众情绪异常恐慌),为政治部门和保卫部门提供线索。
一月底,周安民领导的情报部门,通过内线和破译敌台,获取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蒋介石为挽回颜面,震慑红军,密令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制定了一个针对红五军控制区的、代号“铁拳”的突袭计划。敌人准备集中两个嫡系主力团,配属一个炮兵营,采取“精兵突进,长途奔袭”的战术,绕过红军主力防线,直插红五军军部所在地——瑞林寨,企图实施“斩首”,打乱红军西线部署。
情报显示,敌军行动极其隐秘,先头部队已化装潜行,预计三日内即可抵达瑞林寨外围。
军部内气氛骤然紧张。敌人来势汹汹,且目标明确。瑞林寨虽经加固,但防御工事主要针对的是堡垒推进,对于这种快速突击,准备不足。一旦被敌军精锐黏住,周边敌人闻讯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是打是走?”参谋长周克明提出了关键问题。打,敌军兵力装备占优,且锐气正盛;走,则刚刚建立的军部威信受损,新区群众可能恐慌。
林峰站在大幅地图前,目光沉静。他并未立刻催动“战场感知”,而是结合情报、地形和对敌我双方态势的理解,进行着冷静的分析。脑海中,那源于无数军民信念的“能量”平稳流淌,带来一种超越系统功能的、全局性的洞察力。
“不能硬拼,也不能轻易放弃瑞林寨,这关系到军心民心。”林峰缓缓开口,语气决断,“我们要利用敌人急于求成、孤军深入的心理,给他来个‘瓮中捉鳖’!”
他迅速做出部署:
1. 诱敌深入:命令瑞林寨外围警戒部队,稍作抵抗后即伴装不支,有序后撤,示敌以弱,将敌军先头团引诱至瑞林寨前的“葫芦峪”谷地。
2. 扎紧口袋:急令位于侧翼的第十三师(由交流来的干部和原五纵骨干混合组成)主力,连夜急行军,隐蔽运动至葫芦峪出口,构筑阻击阵地,务必扎紧口袋。
3. 断其退路:命令第十四师(张虎部)派出精锐部队,迂回至敌军来路,选择险要处设伏,截断其退路和补给线。
4. 中心开花:军直属部队及第十五师一部,依托瑞林寨既设工事,在葫芦峪内正面顶住敌军攻势。
5. 政治攻心:赵永贵负责组织对敌宣传,利用敌军孤悬深入、后路堪忧的心理,展开阵前喊话,瓦解其士气。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时间差和各部队的精准配合,尤其是第十三师能否及时扎紧口袋。
命令下达,红五军这台刚刚完成整合的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这是对干部交流和政策整军成效的一次实战检验。
第十三师师长(原红一军团干部)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率部顶着寒风,在崎岖山路上展开了强行军。他深知此战关系全局,也明白这是赢得红五军老同志信任的关键一仗。
张虎的第十四师迂回部队,同样行动果决,展现了主力军团的过硬作风。
而在瑞林寨正面,林峰坐镇指挥,新老干部们同处一条战壕,共同应对敌人的猛攻。战场上,职务和出身被抛在脑后,只有协同与信任。
战斗进程基本按照林峰的预想发展。敌军先头团果然被诱入葫芦峪,当其发现退路被截、陷入包围时,为时已晚。林峰在核心阵地,稳定地运用“战场感知”,虽然范围有限,但能清晰把握谷内敌军兵力集结点和薄弱环节,指挥炮火和预备队进行精准反冲击。赵永贵的政治攻势也起到了效果,部分敌军士兵在绝望中动摇。
经一昼夜激战,陷入重围的敌精锐团被红五军全歼于葫芦峪,团长被击毙,缴获无数。企图增援的敌军后续部队,被张虎部顽强阻击于险要关隘之外,寸步难行。
“铁拳”计划,被红五军硬生生一拳砸碎!
葫芦峪大捷,意义非凡。它不仅粉碎了敌人的突袭阴谋,巩固了新区,更在实战中证明了红五军整编和干部交流的巨大成功。新调入的干部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泛尊重,原五纵的官兵也彻底摒弃了门户之见。一支真正融汇了各方优点、团结如一的钢铁劲旅,已然成型。
战后总结会上,林峰特别表扬了各部队的协同作战,尤其肯定了第十三师的坚决执行和第十四师的灵活迂回。他强调:“红五军没有‘你的’、‘我的’,只有‘我们的’!只有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才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通过此战,林峰在军中的威望达到新的高度,他展现出的战略眼光、指挥艺术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令所有官兵信服。而他脑海中那稳定运行的系统,也在此次成功的防御反击战中,吸收了更多的“斗争能量”,其“后勤评估”功能的误差率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降低,预示着更深层次的修复仍在缓慢进行。
冬去春来,红五军如同扎根于红土地的参天大树,历经风雨,愈发挺拔。林峰知道,更大的风暴还在后方,但他和他的队伍,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狂风暴雨。
喜欢风起赣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风起赣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