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天色仍透着青灰色,林昭昭把毛线帽压到眉骨处,骑着共享单车拐进老工业区。
风中弥漫着铁锈与晨雾混合的腥味,她的运动鞋底在水泥地上碾过几片碎砖——三天前这里还能看见疗愈营白色的尖顶,此刻却被一人高的蓝色围挡严严实实地堵住了。
“安全隐患?”她扯了扯围挡上的警示标语,指尖碰到新刷的红漆,黏糊糊的还没干透,留下一道暗红指痕。
手机在兜里震动,小禾的消息跳了出来:“昭昭姐,周医生内部会议的录音截图。”
截图里,周医生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邓伦的案例必须进行闭环管理,他妹妹的死亡记忆是应激源,必须在本周内完成情绪剥离。”下面是一串提升电磁屏蔽等级的通知,最末尾标着红色加粗的“禁止外部音频介入”。
林昭昭咬了咬牙,齿间泛起一丝铁锈般的苦涩。
她早该想到,周医生的“无痛心理管理”容不得任何意外变量——就像黄薇说的,他们要的是“绝对可控的情绪瑰宝”。
她转身准备离开,巷口突然传来“吱呀”一声,一辆锈得发绿的三轮车歪歪扭扭地驶了出来,车斗里堆着几个磨破边的帆布包,老方坐在包上,冲她晃了晃扳手。
“早啊,小林。”老人的白胡子沾着晨露,在微光下泛着银霜,“你奶奶当年让我保管的老线材,我可没敢动。”他拍了拍身旁的工具箱,铁皮盖发出闷响,震落几粒灰尘,“她说过,昭昭要是用上这些,肯定是要干一件得人心的事儿。”
林昭昭的呼吸停顿了一下。
她想起奶奶临终前塞给她的钥匙,想起老方总说“你爸当年搭舞台,我给他焊过二十米的信号线”。
此刻,工具箱里露出半截泛黄的棉线绝缘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工艺——那批被奶奶藏起来的“过时货”,或许真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我们得建个信号中转站。”林昭昭低声说,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机器,“就叫它‘录音带修复站’吧——用老设备接收情绪信号,再通过模拟波形绕开AI监控。”
老方咧嘴一笑,皱纹如电路板般延展:“这名字好,听着就有温度。”
“走。”她跳上三轮车,风掀起了帽檐,“去广播器材厂地下控制室。”
拆迁区的铁门挂着新锁,老方摸出半块磁铁贴在锁眼上,“当年修广播的时候,这锁的弹簧片我换过。”锁“咔嗒”一声落地,两人猫着腰钻了进去,霉味裹挟着灰尘扑面而来,呛得她喉咙发痒。
地下控制室的水泥台阶结着蛛网,林昭昭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墙根,忽然定在了角落——一台深灰色的开盘录音机母机蒙着灰,金属外壳却擦得锃亮,显然有人定期维护。
“这机器认人。”老方哈着气擦旋钮,指腹在刻度盘上划出半道清晰的痕迹,“当年录广播剧,得用老手法接线,手松了音轨就会飘,手紧了磁粉就会掉。”他掀开防尘布,露出一排发亮的接口,“你看这压带轮,是苏联进口的,现在的人工智能根本读不懂它的波形。”
林昭昭蹲下来,指尖抚过录音机的操作面板,金属冰凉,边缘有些许磨损的毛刺。
“AI心理系统靠数字特征识别情绪模式,”她低语,“但这种模拟信号没有固定波形,每次播放都会轻微漂移——就像指纹的细微差别。监控系统只会标记为‘背景噪声’,根本不会上传分析。”
“能绕开所有的数据监控。”老方接过话,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像当年咱们偷偷播听众来信,台里的监测仪只当是设备故障。”
“如果用它当信号源,手动调频……”
“就能让真实的声音穿过去。”老方拍着胸脯,帆布包被他拍出“噗噗”声,“我去弄施工服。当年给电视台修线路,我可穿过十回八回。”
太阳爬过厂房锈蚀的铁皮屋顶时,林昭昭抱着那卷老线材骑车穿出巷口。
她一路疾行,把录音机参数抄在手机备忘录里,边骑边画信号路径草图。
傍晚前,她已将图纸誊清,发给每位核心志愿者——只允许手抄,不准截图。
夜色笼罩了“共聆空间”,志愿者们挤在小客厅里。
林昭昭调高投影仪的亮度,屏幕上是手绘的线路图:“这里是录音带修复站的入口,伪装成电缆井。”她点击播放键,电流先是“滋——”的一声长噪,接着一个女孩的声音从深处浮起,模糊却温柔:“哥……”小禾的睫毛颤动了一下,“是小音的声音?”
“只有当你说出真实情绪时,关键词才会清晰。”林昭昭把耳机递给旁边的志愿者,塑料耳罩还带着体温,“比如你说‘我很难过’,电流里就会跳出‘我也很难过’;你说‘我害怕’,就会听见‘我陪着你’。”
小禾摘下耳机时眼眶发红:“这不是解谜……是有人在等我们说实话。”
“我们要做的不是救邓伦。”林昭昭把图纸一张张分发下去,“是给他一个‘可以说不没事’的地方。”她的声音放轻,像是怕惊散了什么,“这些图纸不许拍照,不许记录,背熟后烧掉——一旦泄露,整个计划就终止。”
门“吱呀”一声开了。
黄薇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一张盖着节目组公章的纸:“临时施工许可,写的是检修电缆,实际能通电72小时。”她把纸拍在桌上,指甲盖泛着冷白的光,“他们宣布后天全面断电,但我搞到了这张‘紧急线路检测’许可——名义上检修,实际上能偷接配电箱,撑72小时。”
“够了,”老方点头,“只要前48小时不断就行,后面咱们靠应急电源撑。”
黄薇顿了顿:“周医生明天带陈默做突击评估,你们的时间……只剩48小时。”
林昭昭盯着那张纸,公章的红印还带着潮气,仿佛刚从某个隐秘通道流出。
黄薇转身准备离开,又停住了:“我妹妹临终前,最恨的不是疼痛,而是没人敢在她面前哭。”她侧过脸,路灯透过窗棂洒在她脸上,光影割裂了她一贯冷静的轮廓,“你们搞的这个……至少还留了点人情味。”
散会后,小禾悄悄塞给她一段音频:“这是昨天邓伦在窗台念旧信的录音……他说着说着就停了,可心跳特别快。”
林昭昭握紧手机,没回宿舍,直接调转车头,再次潜入地下控制室。
距离周医生突击评估还有47小时38分,她必须确保系统万无一失。
深夜十一点,地下控制室的应急灯在头顶晃着暖黄色的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林昭昭对着麦克风录入邓伦的语音样本,他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小音说,等我攒够钱,要给她买带旋转木马的生日蛋糕……”她设置好心跳感应模块,手指悬在确认键上——唯有操作者心率突破105次\/分钟,系统才会释放小音那句“哥,我想听你说你也不好”。
“测试。”她深吸一口气,胸口起伏,喉头发紧,“我害怕。”
电流杂音骤然减弱,耳机里先是“滋——”的一声长噪,接着一个女孩的声音从深处浮起,带着小姑娘特有的甜润:“哥,我想听你说你也不好……”
林昭昭的眼泪砸在操作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触感冰凉。
她抬手去擦,指尖沾湿,却越擦越多,最后干脆埋下脸,让哭声混进电流里,哽咽声与残余的底噪交织成一片潮湿的共鸣。
就在小音的声音消散瞬间,操作台右下角的指示灯忽然闪了一下红光——不是预设程序,像是远程反馈。
她皱眉凑近:“难道……信号外泄了?”
三公里外的疗愈营监控室里,周医生正盯着屏幕上突然跳动的“未知波形”。
他推了推眼镜,在备忘录里写下:“明日上午九点,带陈默突击审查‘共聆空间’——心理干预,容不得任何非标准化杂音。”
窗外传来“咔嚓”一声,拆迁区最后一盏路灯熄灭了,黑暗如潮水般涌了进来,唯有应急灯亮着,像一颗固执的星星。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密室顶流逃生指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