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计划的正式启动,如同按下了国家力量的涡轮增压按钮。协议签署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林枫和他的研究院便真切地感受到了何谓“国家层面的合作”。
首先是资金。第一批天文数字的专项研发资金,以最高优先级划拨到位,其数额让见惯了大场面的王胖子都咋舌不已,连夜召集财务团队,重新规划集团和研究院的资金池,以确保这笔巨款能够高效、合规地投入到每一个研发环节。
紧接着是人才。来自中科院、各大顶尖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教授、技术骨干,手持最高级别的调令,如同百川归海般,从全国各地向这座位于都市地下的研究院汇聚。他们的专业领域覆盖了从高能物理到量子计算,从纳米材料到生物基因工程,几乎囊括了现代科技的所有前沿方向。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堪称泰斗的人物,此刻都怀着强烈的好奇与使命感,加入了“启明”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
研究院的规模在短短一周内急剧膨胀,原本宽敞的地下空间立刻变得拥挤不堪。龙组的工程部队几乎是同步进场,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开始向下、向周边拓展,构建更深层、更庞大、防护等级更高的新型实验室和配套设施。
然后是设备。一辆辆经过特殊改装的重型运输车,在深夜悄然驶入基地,卸下了一台台代表着国内乃至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仪器。有些设备甚至是刚刚从国家重点实验室拆解下来,直接打包运抵此处。赵启明博士看着那些以往需要排队数月、甚至数年才能申请到使用时间的珍贵设备,如今就摆放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激动得几乎夜不能寐。
更让林枫看重的是信息的开放。龙组协调开放的几个国家级超级科研设施权限,尤其是那几台命名源自神话的超级计算机,其庞大的算力立刻被接入研究院的网络。之前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成的复杂混沌模型推演、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现在几乎可以做到实时计算和优化!
“昆仑”超算中心甚至专门为“启明”计划划分出了一个独立的计算节点,供研究院独占使用。这为理论模型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助力。
资源的洪流汹涌而至,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每一位新加入的研究员都清楚这个项目的份量,无需过多动员,便自发地投入到了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中。
林枫作为总负责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需要统筹全局,把握大方向,审批关键的技术路线,同时还要亲自参与到最核心的“混沌矩阵”优化和“灵网”架构设计中。得益于筑基后强大的神识和混沌道基带来的精力,他才能勉强应对这高强度的工作。
在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下,研究院的研发进度开始全面提速:
* **灵能探测组** 在获得了更精密的光谱分析仪和粒子探测器后,开始尝试对灵气的“粒子性”与“波动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本质研究,试图建立更完善的灵能物理学基础框架。
* **能源组** 利用新到位的纳米级3d打印设备和分子束外延系统,开始尝试制造结构更稳定、能量密度更高的第二代“混沌电池”,目标是将储能密度提升至标准单位500点以上,并实现更快速的灵能充放。
* **通讯组** 则在超级算力的辅助下,开始设计覆盖范围更广、节点智能程度更高的第二代“灵网”协议,并着手规划小范围的实地组网测试。
* 甚至一个新的“生物灵能组”也迅速成立,在严格的保密和防护措施下,开始利用林枫提供的灵植样本和部分低阶妖兽组织,研究生命体与灵能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灵能医疗、体质优化等项目打下基础。
整个研究院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国家力量的润滑下飞速运转。
林枫站在扩建后的中央控制室内,看着巨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各项数据流和项目进度条,心中感慨。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唯有融入国家与时代的洪流,才能爆发出改天换地的伟力。
然而,他也清晰地意识到,随着研究院规模的急剧扩张和成果的不断涌现,保密和安全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龙组派驻的安全人员已经将基地防卫得如同铁桶一般,但来自外界的窥探,绝不会停止。
资源的洪流带来了高速发展,也必将引来更多的觊觎目光。
就在研究院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苍龙带来了一个消息,印证了林枫的预感。
“林枫,根据我们截获的情报,以及边境和某些特殊渠道的反馈,”苍龙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灵能科技’的风声,似乎已经引起了一些境外超凡势力的注意。尤其是……北美‘基因进化社’和欧洲‘圣殿骑士团’。”
林枫目光一凝。
风云际会,真正的挑战,终于要来了吗?
喜欢天道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天道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