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小队构筑的能量壁垒,如同一个刺眼的疮疤,凝固在图书馆中央那片本应属于所有探索者的知识沃土之上。屏障外,几名不甘心的启示者仍在徒劳地尝试着各种方法,能量冲击、物理敲打,甚至试图寻找屏障的“开关”,却只换来屏障表面一阵涟漪般的波动和更强烈的反震力,以及麦克 Inside 那毫不掩饰的讥讽目光。
林野没有加入这无谓的尝试。他如同一个脱离了喧嚣的孤岛,悄然退至一处由几个移动缓慢、存放着低能量反应书籍的书架构成的相对僻静区域。他背靠着一个冰冷的、刻满未知符文的金属书架,将自己融入环境的阴影之中。
冲动是智慧的坟墓,尤其是在这规则至上的地方。他深知,对付这种明显超越常规力量的屏障,蛮力是最低效的选择。他需要的是理解,是洞察,是找到规则本身为这道“人造壁垒”留下的,或许连设置者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后门。
他闭上眼睛,并非休息,而是将【信息分析加速】的能力催动到极致,将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般延伸出去,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屏障,而是覆盖向更广阔的图书馆环境。
他“看”向头顶那片浩瀚的数据星河。光点的明灭,线条的流向,符号的重组……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某种极其复杂、却内在统一的韵律。这韵律,仿佛是整个图书馆运行的“心跳”。
紧接着,他将感知聚焦于周围那些永不停歇的移动书架和漂浮书籍。它们的移动轨迹,初看杂乱,但当他将感知的时间尺度拉长,将空间范围扩大,并与头顶数据流的变化进行同步比对时,一种模糊的关联性开始浮现。
某些书架会在数据流中特定符号组合亮起时,加速转向;某些区域的书籍会在数据流颜色偏向冷色调时,聚集密度增加;而一些散发着高风险能量波动的书籍,其移动路径似乎总是在刻意避开数据流中某些代表“稳定”或“秩序”的节点……
他的目光最终落回那些漂浮或固定在书架上的书籍本身。在【信息分析加速】的加持下,他注意到了之前忽略的一个细节——每一本书的书脊或封面不起眼的位置,除了标题和作者(大多是难以理解的符号),还有一串极其细微、仿佛与书籍一体生成的“编码”。这编码并非静止,而是在极其缓慢地变化,其变化节奏……
林野的瞳孔微微收缩。
其变化节奏,与头顶数据流中某一段特定的、循环往复的波动频率,存在着高度同步!
书籍的编码,在随着图书馆的“心跳”而改变!
这意味着,这些书籍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它们是这个庞大动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位置”、“状态”甚至“可获取性”,都可能与整个图书馆的运行规则紧密绑定!
那么,麦克的那道“雅典娜之幕”呢?它虽然强大,但它是否也完美地融入了这个系统?还是说,它只是一个粗暴的、外来的“异物”,其存在本身,就在与图书馆的底层规则发生着细微的冲突?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脑海中成型:或许,不需要强行打破屏障。或许,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的规则,让这屏障“自行”出现缺口,或者,找到一条规则允许的、绕过屏障的路径!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那道能量壁垒,但这一次,他看的不是屏障本身的能量结构,而是屏障与周围移动书架、漂浮书籍以及头顶数据流的“交互界面”。他在寻找,寻找那因规则冲突而产生的,微不可查的“缝隙”。
就在他全神贯注,试图将感知深入到那能量与规则交织的复杂层面时,一个清冷而平静的女声,如同冰珠落玉盘,在他侧后方不远处响起:
“他的屏障能量输出,在第三书架与轨道交汇点左侧,存在一个周期性的衰减。大约是每17.3秒一次,持续时间0.1秒。”
林野心中猛地一动,但身体没有任何过激反应。他缓缓转过头。
只见在另一个书架的阴影下,站着倭国的启示者,浅川梨纱。她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身形娇小却站得笔直,如同雪中的青竹。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清澈而冷静,正透过那副无框眼镜,精准地注视着屏障的某个特定位置。
她没有看林野,仿佛只是在对空气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林野顺着她提示的方向,将感知聚焦过去。
果然!
在屏障与一个缓慢移动的巨型金属书架轨道即将发生交汇的左侧区域,那里的能量场存在着一个极其短暂、幅度极小,但确实存在的周期性波动衰减!就像心脏跳动时那瞬间的舒张!
这个发现,与他之前关于规则冲突的猜想不谋而合!屏障为了规避与移动书架的规则冲突,在特定节点会进行主动的能量调节,而这调节瞬间,就是其最脆弱的时候!
林野看向浅川梨纱,两人的目光在弥漫着书卷尘埃和数据辉光的空气中短暂交汇。
没有言语,但一种基于理智和相互认可的默契,在瞬间达成。
他们都选择了观察,而非蛮干。
他们都找到了对方未能完全洞察的细节。
孤独的观察者,似乎并不永远孤独。
喜欢规则怪谈:龙国守护神是全球唯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规则怪谈:龙国守护神是全球唯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